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精神分裂,老朱惊为天人 » 第七章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第七章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只是……

    他笑着望向朱尚炳,借着刚刚的话顺势开口。

    “那尚炳以为该如何?”

    完蛋。

    朱尚炳反应过来脑中只有这两字,不过好在还能圆过来。

    思及此处,他抬起头来面带怒意,义愤填膺地说道。

    “皇爷爷,要孙儿说不如直接灭了吧。”

    那双眼满含期待,直勾勾盯着上面那位。

    朱元璋夹菜的手一抖,肉又重新掉回去,他不禁感慨。

    看来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老二家这小子才多大,哪里会这些东西。

    对上那双眼,他也不好斥责其随意操戈,只能故作严肃道。

    “你还小,这里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现在还不到时候。”

    听到这话,朱尚炳心中悬着的心可算放下。

    谈论起国家大事,朱元璋可谓口若悬河说个没完,不知不觉又说到了北方。

    提到这的时候他脸上写满得意,胡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不像历史课本上写的洪武大帝,反倒像普通人家的爷爷。

    “咱从辽东到西北布布置几百个卫,又分封诸王去藩地,而朵颜、泰宁、福余三族投降后自成一道防线,牵制蒙古。”

    “这三道防线,可助咱大明镇压北疆,吓得那群蛮子不敢靠近。”

    说罢还捋了捋胡子,用余光看向朱尚炳,等待被夸。

    后者也十分配合摆出崇拜的表情,他也的确佩服朱元璋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构建了几百个卫,说句固若金汤不为过。

    诸位藩王镇守有两点好处,方便管辖,以及一致对外,都是老朱家的人,当外敌来犯不存在反水这种情况。

    更能给闲的没事做的儿子找活干,一举三得。

    至于第三道,对比前者好似可有可无,兴许就连朱元璋本人也没有放在心上,非无族类者其心必异,若是打起来不投敌就不错了。

    “有皇爷爷的三道防线在,那蒙古只能匍匐在地。”

    这句话显然十分受用,朱元璋大笑出声。

    殊不知朱尚炳此言还有别的意思,几道防线下来,说应天府是铁打的京师不为过,但这些在永乐的时候,就没用了。

    永乐把建文从皇位踹下来后,改顺天府为京师,那些设下的防线就和摆设一样,给了满洲人可乘之机,他骁勇善战自然不怕。

    但后世之君……

    好比大明战神,专门去瓦剌做了留学生。

    在朱尚炳眼里,这与靖康之耻无异。

    祖宗几代打下来的基业,都被他玩废了。

    他在心中感慨,倘若九王塞边与卫所仍在,再把大明战神扼杀在襁褓中,兴许能为大明再续命三百年。

    与朱元璋聊了许久,桌上的膳食不知何时凉了。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与上面那位交谈太过费神,见时间差不多他连忙起身行礼告辞离开这‘龙潭虎穴’。

    殊不知在其走后,朱元璋眼中闪过精光。

    刚从龙潭虎穴走出,他还未来得及呼吸新鲜空气,便被堵在那不知该往哪边走,只能用怪异的目光看向眼前这些人。

    为首有两人,其中一位此时身着锦袍温文儒雅,像极了话本子里的白面书生,他笑着对朱尚炳说道。

    “没想到今日皇爷爷居然让尚炳来陪同用膳,倒是少见。”

    此人正是朱允炆,未来的建文帝。

    在他身边那位是朱允熥,与前者眉眼间有七分相似但他更英气些,见他出来后压根没正眼看过。

    朱尚炳见之恭敬地向两位行礼,笑着开口。

    “不知两位兄长来此,失敬失敬。”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句说说的不假,那朱允熥虽瞧不上他,但此刻也不再拿鼻孔看他,只是眼里的轻视不加掩饰。

    朱尚炳不禁在心里嗤笑,难怪活不过三集。

    这活脱脱的纨绔子弟,不过他身后的勋贵集团也是真的豪横,以蓝玉为首全是大人物。

    惹不起。

    较之这边朱允炆那边,就显得友善许多,就连身后的官员都个个彬彬有礼,两人无形中已对立起来。

    他不禁长叹口气,朱允熥为已故太子妃常氏所出,乃是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后人,本身就尊贵无比,蓝玉更是宠的无法无天。

    而朱允炆虽然母亲吕氏是继室,没有前者尊贵,但勤奋好学,由大儒教导,加上为人善良不似朱允熥那般气盛,反倒谦逊有礼自然得文官偏爱。

    这朱允炆主动上前搭话,摆明了是抛了橄榄枝,想与他交好。

    这……

    “尚炳无需多礼,还请你代我问二皇叔安。”

    这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朱尚炳看见了也不好意思拒绝。

    刚想要开口答应,谁知旁边便传来声音。

    是朱允熥,他见朱允炆主动靠近,眼里满是讥讽说话也夹枪带棒的。

    “我还以为兄长会先进去看望皇爷爷,担心宠爱被分,但转念一想也是,这小子不过是侧妃所出,能掀起什么风浪?”

    这句话不单是对准朱尚炳开火,更是针对朱允炆。

    他下意识望去,果然看见后者唇角的笑容僵硬,即便母亲吕氏已经当上太子妃,仍旧改变不了原先的出身。

    见两人沉默,更助长朱允熥的气焰,他毫不犹豫开口。

    “你们两个好好担心自己吧,哪天要是丢了皇爷爷的宠爱,可就什么都不是了。”

    朱允炆的拳头攥紧,但终究没有动手。

    即便斯文如建文尚且如此,更何况朱尚炳,他怒火中烧险些出手,虽邓氏做的事情并不好,但终究生养他。

    乌鸦尚且知反哺,更何况人。

    “不知皇兄这是何意,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嘲他人之母有违人道,倘若皇爷爷知晓你以此发难兄弟,只怕会为难吧。”

    论嘴炮,他可没输过。

    脱口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朱允熥要是接下去就凉了。

    更何况还有朱元璋,他不敢说懂洪武大帝,但无论是史书还是亲眼目睹,都能看出他非常在乎亲情,更不会让这种事情成为兄弟争端。

    果然,此言出朱允熥面色难看,张嘴还想要说什么,但有人提前开口了。

    朱允炆长叹口气,随后开口好言相劝。

    “熥弟,你万不该以此嘲讽旁人,切勿一错再错。”

    两人同仇敌忾,朱允熥自知理亏冷哼一声向里面走去,见到朱元璋后马上改掉那副趾高气昂的模样,笑着走向他。

    朱允炆见之,无奈的摇首紧随其后。

    至于身后的人,分成两方站在那,像是对峙般。

    唯有朱尚炳,他像个异类站在中间,隐约嗅到一丝不妙的气息。

    再留下来岂不是要卷入皇太孙大战?

    朱元璋看好建文,为了让他安稳坐在皇位上,势必要除去绊脚石,而蓝玉就是最大的那块,想起洪武晚年的那些事。

    他就有些站不住了,刚刚里面的那位就在不断试探。

    倘若被知晓牵着进这事,岂不是当场凉凉?

    他刚想要往外跑,殿内的两位便走了出来,建文的视线已重新落在他身上,笑着走来想邀。

    “尚炳,不知等会你可有事?”

    闻言朱尚炳只得停下离开的步伐,将眼中的无奈隐去转身看向他。

    心里千万头羊驼奔腾。

    他只是个秦王庶子,要是被朱允熥盯上就完蛋了。

    看建文这样,大有与他抵足相谈的打算。

    估计是方才的那句话,以及母亲同为侧妃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想到这可能朱尚炳唇角抽搐,感觉今天是老天故意整他。

    但当务之急是离开是非之地,淮西勋贵他可惹不起。

    刚想离开,有道身影闯入视线中。

    来者气势汹汹,玄袍下那半截柳条已经秃了。

    看见朱尚炳还在殿外,当即大喝。

    “尚炳!居然还不回去!”

    他二话不说把朱尚炳拎起,转身就要离开。

    谁知身后突然传来声嗤笑,朱樉脚步一顿转过头去。

    是蓝玉。

    他脸上写满嘲讽,眼睛直勾勾看着他,就差说笑的就是他了。

    贵为秦王,他的脾气在兄弟里可不算好。

    除却爹娘,也就太子朱标能压住,蓝玉此举他怎能不窝火。

    朱樉面色阴翳,还未开口对方便抢先一步嘲讽出声。

    “不曾想秦王还在,其余藩王都回去封地,您还在臣甚是欣喜一时难以自抑笑出了声,相信秦王殿下不会介意。”

    话是尊敬不假,但那含笑的眼却充斥讥讽,摆明是故意的。

    依秦王的性子换做寻常早已动手,谁知今日却一反常态,眼睛自上而下打量了番笑道。

    “你们先洗干净自己身上的东西再说,一身晦气。”

    明眼人都能看出,淮西勋贵已经开始被打压,纵使秦王回京不久,却也知晓这件事,他并非不气而是不屑。

    在他眼中,淮西勋贵早已风烛残年,只差一口气。

    朱尚炳面色凝重,他所读的明史并没有提及淮西勋贵与秦王有冲突。

    思及此处眉心紧锁,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的爹。

    虽然知道动脑子怼人没直接动手是好事。

    但……

    一句话得罪整个淮西勋贵,万一多撺掇几个老嬷嬷。

    他怎么救!

    对面蓝玉的脸都绿了。

    殿外风起云涌,三足鼎立。

    而朱尚炳看着那半截柳条咽了口唾沫,随后沉思想着该如何解决。

    怎料……

    朱樉向前走出一步,就差没有指着蓝玉的鼻子骂。

    “某些人仗着有功在身,分不清谁大谁小,也不想想为什么沦落至此。”

    话毕目光落在朱允熥身上,后者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犹豫直视。

    眼见着就要打起来,朱允炆心头急切站了出来,劝和。

    朱樉忽然有些恍惚,仿佛已故太子朱标重新出现,但随即面露苦涩笑着对朱允炆说。

    “你这孩子倒有几分像大哥。”

    突如其来的评价,让两方人马都面露惊诧。

    朱允炆看向秦王父子远去的背影出神,待过了片刻后面带笑容。

    反之,朱允熥面沉如水不满的话层出不穷。

    招揽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

    麟德殿内。

    朱尚炳苦思冥想迟迟找不到破局之法,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老爹的话太像站队了,要是被朱元璋知道岂不是凉凉。

    见他如此苦恼,李二忍不住开口询问。

    “朱允炆与朱允熥有什么好争的吗?”

    在他眼中,建文即便不行但也比那个纨绔朱允熥要好很多。

    皇太孙之位根本没有争斗的必要。

    朱尚炳听闻摇了摇头,解释道:“结局早已敲定,这事无需挂心,最主要的是淮西勋贵,在皇爷爷没动手前,秦王府招惹到,可不是好事。”

    那可是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蓝家。

    想到这他就头疼,别人还好搪塞,唯有一根筋的蓝玉被父亲得罪透了。

    想要化敌为友,只怕不可能。

    朱尚炳眼里闪过丝幽芒,露出与年龄极度不符的表情。

    既然已成定局,那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朱元璋寝殿内。

    想到刚刚离去的两个皇孙,他不禁长叹口气,想到朱允炆的命运终点居然是和尚。

    这是他最看好的孙子,有已故太子风范。

    只是……

    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提示音,系统仿佛已经知晓他要干什么,马上便出来提醒。

    【帝王模拟器已经开启,还请宿主选择对象进行模拟。】

    看着选项上的两个孙子,他陷入沉思。

    过了半晌,他将目光放在朱允熥的名字上,做出决定。

    “允炆的先前已经大概知道了,既然如此的话那便看允熥的吧。”

    很快面板出现在眼前,看着上面的推演时长,朱元璋彻底沉默。

    【皇孙-朱允熥】

    【模拟选项一,皇孙】

    【模拟选项二,藩王】

    【模拟选项三,庶人】

    【推演时长:10分钟】

    “三个选项却只需要十分钟概括?!”

    朱元璋大跌眼镜,忍不住惊呼出声。

    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安稳度日,并没有什么曲折。

    想到这处他的脸上挂着笑容,默默点开了朱允炆的选项,躺在床上开始关于皇太孙的推演。

    【洪武二十五年,你的爷爷力排众议封你为皇太孙,并在铲除异己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大力打压淮西勋贵集团】

    【为日后埋下隐患,无将能制衡强藩】

    寥寥两句,已让朱元璋沉默,他看着模拟器上的话不知该如何是好。

    “看来错的最多的是咱,亲自把允炆手里的刀丢了又没教他舞剑。”

    这算是朱棣能闯到应天埋下伏笔。

    本想开始打压蓝玉等大将的他,开始盘算是否这般做。

    若是重蹈覆辙又该怎么办?他没法以大明江山做赌。

    “也罢,暂时留你们下来。”

    他将视线再次挪到模拟器上,观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薨逝,你登上皇位,次年改国号为建文,进行改革提高文官官阶,宽刑省狱,严惩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