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精神分裂,老朱惊为天人 » 第十八章 纨绔消消乐

第十八章 纨绔消消乐

    上次匆匆赶来并未仔细看公府,这次重新踏足看见这的装潢忍不住咂舌,一路上便有许多名家真迹,千金难求这里居然有这么多。

    看来李善长比他想象中还要有钱,包括这些桌椅都用上好的木头制成,做工精细。

    朱尚炳不禁感慨万分,暗道这里比他居住的麟德殿还要气派。

    隔着老远便注意到坐在堂上的那道身影,他穿着身灰袍比上次见面消瘦了许多,但眼神如先前一般。

    “世子殿下突然来此,可是有要事?”

    对于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李善长满脸疑惑不知其意。

    闻言朱尚炳并未回答,而是撸起袖子往后院走去,看得擦肩而过的李祺满脸茫然,唯有李善长面带笑意,心情不错。

    没过多久,便看见两人走来。

    朱尚炳拎着李茂走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但后者鼻青脸肿,不难看出是谁动的手。

    饶是猜到他要带谁来此的李善长,都不由得唇角抽搐欲言又止。

    “放心吧,这小子不打不舒服,今天我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朱尚炳说完并没有继续开口,背后站在原地。

    等到所有下人被李祺遣退,他这才重新开口。

    “我想把你孙子带去北伐。”

    说时还特意拎起被揍的面目全非的李茂。

    后者听到这话剧烈挣扎,万般不情愿都体现在动作里。

    爱子心切的李祺见状想要伸手,去把次子抢回来。

    怎料,手刚伸出去就被打断。

    “好。”

    李善长眼中带着感激,把这件事敲定。

    他刚刚在看见朱尚炳把这嫡次孙带来的时候便猜到了,昨日在宴会上亲王世子亲自向皇帝讨来的恩典。

    即便计划没成功,也可以留他李家血脉在世。

    李茂在朱尚炳手中,逐渐放弃挣扎。

    被揍的怀疑人生也就罢了,他这么小为什么承受这么多不该承受的东西。

    按理来说兄长与朱尚炳年龄相仿最为合适。

    偏偏……

    “你年龄小,去帮忙在周边走走就行,不会让你打仗,我另有安排。”

    朱尚炳本来就没有对李茂寄予厚望,比起他更期待邓铨。

    虎父无犬子。

    虽然邓铨是他外祖最小的儿子,但怎样也差不到哪去。

    邓家、李家,都会因朱元璋以胡惟庸案波及。

    他这是在给机会,若是做得好绝对没问题。

    “不,他已经十四了,明年便要束冠,李家已经无法给他荫庇,他只能自己去打,在马上抢。”

    李善长知道朱尚炳有意提携,心中带着几分庆幸。

    他起身走到李茂跟前,看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脸,眼中满是疼惜。

    不像对他说话,反倒是自言自语。

    “多亏当初让你习武,虽然没个正形但架打得可不少,这个月好好练习,李家就要靠你们了。”

    另外一位自然是嫡长孙李芳。

    这些事情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唯有李茂在此听到只言片语。

    从几位的言谈中,他逐渐沉寂。

    过了许久,在朱尚炳准备离开说过几日再来时,李茂主动上前踏出一步。

    “世子且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李茂愿随世子赴汤蹈火。”

    本来还有些许忧心的李祺彻底放下心来。

    看着远去的马车,眼中的担忧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钦佩。

    “此子,前途不可估量。”

    ……

    卫国公府。

    恭候许久的邓镇等来了马车,但当上面的人下来时。

    他看着捷足先登的李家小子,面上虽笑但却不留余力的埋汰朱尚炳。

    “还以为大外甥会第一时间来找舅舅,不曾想路远了。”

    闻言朱尚炳面上带着些许不好意思,是他舍近求远了。

    想着李家的那个不好说,谁知道李善长一反常态,本以为会多费些唇舌,李祺也是个不好相与的,这次出奇沉默,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

    看来与李善长脱不了干系。

    想来也是,人之将死总会为家里人多谋些福祉。

    他来找李茂也是为了留一线生机,想到李祺那模样再联想到被囚禁至死的结局,他不由得长叹口气。

    还不知朱元璋会何时动手。

    朱尚炳在心里长叹口气,本想依葫芦画瓢去把邓铨抓来。

    谁知那小子下一秒便出现,手上还拿着打包好的行礼,摆出副做好准备的架势。

    一看就知道出自谁手,朱尚炳不由得在心里质疑,他的母亲邓氏和邓镇是亲的吗?

    相差太大了。

    原先还以为邓镇不过一介武夫,但能保证邓氏之威在军中屹立不倒之人岂是泛泛之辈。

    是他了解的太浅显,没想过某人扮猪吃老虎。

    “既然大舅你已经知道了,那小舅舅我就带走了。”

    邓镇并未回话,点了点头就去摆弄花草。

    敷衍的态度令朱尚炳汗颜,但想到他即将北伐,可能还要借着邓氏行事,便没有继续打闹。

    比起这些当务之急是训练这些纨绔,他们都有些东西在身上,只是从来不应用,若是找个陪练事半功倍。

    只是……

    看着手中的名单,朱尚炳长叹口气。

    还有许多出身将门的公子哥等着他消消乐。

    ……

    关于朱尚炳将纨绔带走一事被闹得满城风雨。

    这件事很快便被朱元璋知晓,他听闻后茫然错愕。

    “老二家的小子这是干什么?”

    那么多的纨绔全部收到麟德殿,万一同流合污,日后玩物丧志会不会偏离模拟器的结局。

    杜安道听闻也是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答。

    昨日上面那位还提到,很好奇朱尚炳要带什么人去北伐,今日便收到消息全是纨绔子弟,虽然出身个个不俗,都来自将门。

    可即便有点底子在身上,也不能当大头兵来用呀!

    光是国公家的小子就有好几个,就连李善长家的都掺和进来。

    父亲是独子,母亲是临安公主。

    最顶级的二代,去冲锋陷阵。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捉摸不透朱尚炳的用意。

    就在此时外面有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差点被门槛绊倒,凑近一瞧脸上还挂了彩,连歪了的帽子都来不及扶正,大喊出声。

    “不好了!陛下!”

    “秦王世子和那群公子哥打起来了!”

    演武场。

    朱尚炳站在最前嘴角处青紫,身上白袍随风飘扬,在跟前是被揍的看不清长相的各位纨绔。

    其中李茂与邓铨伤势最轻,正在那里暗喜。

    北伐之事,是得到他们父辈的同意敲定下来的,但这群纨绔子弟骄纵惯了,难以管制。

    个个正在意气风发时,哪里管他是秦王世子。

    因为不听话挨揍,便联合熟识的好友一拥而上。

    朱尚炳则用拳头告诉他们,什么叫以德服人。

    “这些东西是为了你们好,是想身死异乡还是立功回家,我不强留,谁要走站出来。”

    随着话音落下,大半纨绔出列。

    那群人不乏有被打到昏厥者,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刚才的那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随着朱尚炳手掌轻拍,精甲被摆放在他们面前。

    “这些都是你们的,一月后你们随我北上,我想说的只有八个字,军令如山,军纪似铁。”

    站在暗处的朱元璋听到这八字心念一动,眼里带着赞赏。

    八个字看似简单,若要持之以恒难上加难。

    不过对于能有这么多纨绔子弟留下,他很是意外,原以为最多留下三成,倒是他小觑这些人了。

    旁边随行的毛骧看见站在那统领纨绔的朱尚炳,忍不住感慨。

    “年轻气盛,谁不想威名赫赫镇八方。”

    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

    隐约中杜安道有种感觉,那位秦王世子或许真的可以做到。

    也许这本就是场有准备的仗。

    而此刻的朱尚炳浑然不知有两人正在暗中凝视,正与脑中的李存孝沟通。

    他虽然有大致的想法,但因为纨绔们的短板寸步难行。

    有底子,但力气不够。

    虽然朱尚炳知道部分方法,但并非一个月能行。

    他只得求救脑中大脑,寻求方法过难关。

    “小朱别急,如若想要让他们适应,在下有一计。”

    李存孝沉思许久,就在朱尚炳打算死马当活马医时,忽然发声。

    闻言后者大喜,看着底下已经开始训练的纨绔连忙开口。

    “还请赐教!”

    “不妨让他们使用更重的武器,兴许会有意外成效。”

    负重训练。

    朱尚炳眼前一亮,他方才没想到这层。

    而且加重武器可以增加杀伤力,想到这他不禁面带笑容。

    而选择纨绔的第二点好处也在此时体现出来,想要什么东西去找他们父辈要就成。

    “听我的,就这么办。”

    把最后一事敲定,他本想离开此处。

    谁知熟悉的蓝袍闯入视野中,还有那藏着的半截柳条。

    自打上次那根断了,便宜老爹就折了根更粗的。

    打起来比原先疼多了,朱尚炳想到这连忙转身。

    可跑之晚矣。

    本来站在纨绔们跟前,谁都打不过的朱尚炳。

    现在被秦王拎起来,本想往外走但奈何手中人不断挣扎。

    朱樉索性松手,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既然你这么想的话,我不介意……”

    话没有说完便打下来,柳条破空声与朱尚炳惨叫混杂在一起。

    纨绔们看着眼前这出好戏,眼睛都不想眨。

    ……

    魏国公府。

    年轻男子看着面前人眼中带着疑惑,等过了半晌才出口询问。

    “爹,你认真的吗?”

    让他去北伐?还和群纨绔为伍,他徐增寿不屑为之。

    岂料话音刚落,坐在上位的那位便点了点头,虽然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态度。

    “今日你便去,否则腿打断。”

    十个字。

    徐增寿如坠冰窟,不得不接受他要去北伐的安排。

    见他如此徐达深吸一口气,而有位男子忽然出现眼中带着惊疑,带着诸多不解开口询问道。

    “爹,你这又是何必呢?麟德殿那位找的都是乌合之众,不成气候。”

    徐达身为帝国双壁,当今圣上的发小。

    完全不必将小弟置身险地,去领这么个功名。

    闻言徐达不语,只是安静地给自己沏上一壶茶,仔细品茗。

    直至……

    朱尚炳忽然出现在外面,它的面上带着笑意,视线并没有先给徐达而是望向徐辉祖。

    此人日后为朱棣造反立下赫赫战功。

    若非没有徐家兄弟,他不可能会那么轻松。

    在这朱尚炳不得不感慨徐达眼光毒辣,将两子分别安插在建文与燕王身上,无论哪边都没有得罪,至少可保证好血脉延续。

    “这位就是小公子对吧。”

    与其他公子哥不同,他此次前来是意料之外,徐增寿乃至徐家都没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但谁知……

    他正准备用午膳,忽然有个太监送信过来。

    拆开一看,饶是朱尚炳都吓一激灵。

    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居然没有将小儿子安插在建文那边,送到他这里来了。

    “国公爷,他好像有些不情愿。”

    本来还想着如何对付朱尚炳的徐增寿面容呆滞,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徐达都快走到跟前来。

    在短暂闹腾片刻后,马车开走。

    徐达也收敛起面上的笑意,模样看上去十分疲惫。

    见徐辉祖走来,连忙支起身子叮嘱道。

    “辉祖,你可不要小瞧那小子。”

    秦王世子在宫中有些时日,徐辉祖也并非没有听说过,尤其是前几日那本该是订婚宴的宴席。

    闹得沸沸扬扬。

    本想着十五岁而已,闹出的幺蛾子一次比一次大,日后铁定成不了气候。

    但……

    面对徐达这句话,他满脸不解开口询问。

    “爹,你为什么这么说?”

    闻言后者只是一笑,将写有名单的丝绸递给他。

    看着上面的名字已经他们的父辈,徐辉祖瞪目结舌半句话也说不出。

    徐达看见这反应,满意的点了点头将东西收回。

    “你们只知道秦王与那群纨绔子弟为伍,却忽略那群人身后代表的势力,几乎集齐军中大将的后裔,这股力量自诞生起就不可随便动。”

    有这个背景,能在军中横着走。

    还不知道朱尚炳是如何说服那么多武将的,但无论如何这股魄力都让徐达佩服。

    至于徐增寿……

    “吾儿还需历练,美玉也许打磨才能问世。”

    能顺道解决家里的麻烦,他也很乐意。

    殊不知嘴里还在念叨的两个,才走出魏国公没多久。

    马车外便传来刀剑碰撞的声音,马匹受惊竟脱离缰绳跑远了。

    朱尚炳坐在里面,不咸不淡的看了眼与他一般面不改色的徐增寿心中暗道,莫非捡到宝了。

    没来得及细想,外面传来声音。

    “秦王世子,今日我们便来请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