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每一寸土地都是汉朝 » 第二十一章 计破联盟军

第二十一章 计破联盟军

    江夏郡,刘备府。

    “曹操派出于禁许诸领兵四万,现驻扎在江夏北面,南郡刘表封蔡瑁为前将军出兵五万,驻扎在江夏西面,两队九万大军联军成犄角之势包围我江夏,我军只能困在江夏,三位军师可有良策退敌?”

    刘备满脸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陈熙坏笑的看着诸葛亮和庞统,问道:

    “吾让二人想对策,可想好了?”

    庞统答道:

    “主公可书信江东孙权,请求发兵救援。”

    陈熙又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一旁站着,眉头紧锁,并不答话。

    刘备闻言急道:

    “吾等只有一万多兵马,吾这就书信孙权,增援五万兵马救江夏。”

    陈熙抬手阻止:

    “主公,即便孙权愿意借兵,最多也就一万,哪里会送来五万。如若兵败,曹操进攻江东,孙权拿什么抵挡?”

    刘备丧气说道:

    “一万兵马安够啊,他们可是九万兵马啊!”

    陈熙柔声道:

    “主公莫急!不需江东出兵,熙也定让刘表曹操退兵。”

    刘备大喜:

    “我就说军师定有良策!”

    诸葛亮望着陈熙,想看看他到底长着什么样脑子,为何再大的事他都能一笑而过,镇定自若,并且能化险为夷。

    “孔明为何如此看着我?”

    诸葛亮:……

    庞统赶紧转头看向别处。

    陈熙言归正传:

    “主公,敌强吾弱,硬拼肯定不行。熙有一计,请诸位听熙细说。”

    “于禁虽有勇有谋,但疑心重。曹操和刘表结盟本就利益使然,且双方都不信任。吾等可抓住此处做文章。”

    “吾观察到蔡瑁大军驻守在西门处驻扎,门口时常有曹军的斥候,可派一人佯装送信给蔡瑁,故意走入斥候范围让其抓获,信就说要当日偷袭于禁后方粮草,然后两军人马夹击,共破曹军。”

    “于禁多疑,当日定会派重兵把守后方粮草,等到曹军出动,吾等攻击于禁大本营,令人说是蔡瑁手下,栽赃于蔡瑁军。”

    “后派一人,着曹军军装,前往蔡瑁处报信,言于禁大本营被偷袭,让蔡瑁救援。待蔡瑁救援,率兵偷袭救援部队,言之是于禁手下,栽赃曹军。”

    “调两虎离山,使反间之计,让其自相残杀,吾等坐收渔翁之利,等两军交战疲惫之际,大军冲出,则必胜矣!”

    陈熙说完,看着三人望着自己不说话,说道:

    “是不是还有要补充的,大家都可以集思广益啊!”

    三人皆说:

    “妙计!妙计也!”

    …

    当夜。

    “快看,西门口有人出来。”

    一曹军斥候对另一名斥候说道。

    “嘘,小声些。看他这样子急匆匆的,必定有鬼,悄悄过去抓来问话。”

    二人合力抓住送信人,问道:

    “汝半夜出城,何为?说实话,否则一刀割破汝喉咙!”

    送信人吓得直哆嗦:

    “小的奉陈军师之命,送信给蔡瑁将军,其他的小的一概不知啊,请官爷饶命啊!”

    另一曹军斥候问道:

    “信在何处?”

    送信人将信件交于二人,二人速收起信件,押着送信人一同返回于禁驻军大营。

    “请报之于将军,我等有重大军情禀告!”

    于禁让人进来,只见二斥候绑着一平头百姓走了进来。

    “汝等意欲何为?”

    一人上前禀报:

    “将军,此人是刘备军师所派,送信给蔡瑁将军,信件在此。”

    信件写道:

    蔡将军辛苦,今夜三更之时,你等派兵烧毁于禁后方粮草,让其自乱。成功之后,吾等在北门附近增援,蔡将军继续进攻大本营,见火为号,吾等前后夹击,定能全歼曹军,斩的于禁许诸狗头,功劳皆是蔡将军之功,备绝不贪功!

    于禁雷霆大怒,破口大骂:

    “蔡瑁小儿,安敢如此!来人,通知许诸将军。”

    许诸进帐看了信件,提起火龙刀就要找蔡瑁算账,于禁拦住:

    “许将军勿恼,粮草只有五千兵马看守,汝领兵三万去后方粮草处埋伏敌军,吾等在大本营等候将军,将军得胜须放火,之后速速赶回,刘备军见火才会来进攻,届时你我前后夹击,定能生擒刘大耳矣!”

    许诸点头:

    “于将军好计谋,此乃将计就计也!”

    …

    刘备等众人一直在观察曹军动向。

    “禀告主公,曹军许诸率领诸多兵马离开了大本营,具体数字还在统计,据探汇报,不少于三万。”

    陈熙听罢,一拍手:

    “主公,此时可出兵偷袭也!”

    刘备点头:

    “全军出动,攻打于禁大营。”

    于禁令全军戒备,自己看看时间,才二更,便先躺下休息,闭目养神。

    冲啊…

    杀啊…

    一阵阵杀喊声震耳欲聋。

    于禁拿起武器,打开帐帘,有兵就来报:

    “报,于将军!敌军来偷营。”

    于禁大惊:

    “什么!怎么会?不好,上当了。快快,随我杀出重围,汇合许将军。”

    甘宁骑马大喊:

    “于禁小儿,吾是蔡瑁手下大将,汝中了吾家将军之计也,让汝死也死的明白!”

    说罢,便一刀砍过来,于禁不敢久战,虚晃一下,赶紧骑马逃走,陈熙抬手喊到:

    “让他跑吧,跑的越快,他们两军就斗的越凶。”

    于禁一路狂奔,头也不敢回,只落得头发凌乱,甚是狼狈。

    “仲康,仲康!”

    许诸出帐一看:

    “文则,汝这是…发生了何事?”

    于禁气喘吁吁:

    “仲康,吾等中了蔡瑁之计也!”

    随后将经过说出,许诸大怒又要出兵。

    于禁拦住:

    “仲康,此时蔡瑁大军都在我方本营,留于五千兵马看粮草,汝领一万兵马去偷袭蔡瑁后方粮草,吾领二万兵马去进攻蔡瑁大本营,等蔡瑁大军回营,咱们前后夹击,破之。”

    许诸应允。

    …

    此时,另一边。

    “什么,于将军大营被偷袭?”

    蔡瑁大惊失色。

    小兵满脸是血,模样甚是悲惨:

    “蔡将军,千真万确,对方说是江东周大都督。”

    “周瑜?怎么咱们一点没发现,江东派兵增援刘备了?”

    蔡瑁顿觉事态紧急,说道:

    “来人,出发增援于将军。”

    这时文聘上前道:

    “蔡将军,此事甚为蹊跷,不可鲁莽啊!”

    蔡瑁经过提醒,恍然大悟:

    “幸得仲业提醒啊,只是,如若真的被困,该当如何?”

    文聘说道:

    “将军自守大营,吾等愿领兵一万去辨别真假!”

    蔡瑁点头应允。

    …

    文聘率军刚到西门附近,就中了埋伏。

    一阵阵箭声划破夜空,顿时响起一阵阵哀嚎。

    文聘大惊:

    “中计也,撤退,撤退!”

    不料后方被包围,甘宁又跳出来,大声喊道:

    “哈哈哈,汝等中了于将军之计也,吾乃于将军手下大将,今让你死的明白。”

    此时文聘军四面被围,军心大乱,损失惨重。

    文聘奋力砍杀,好容易杀出条血路,顾不得其他兵士,必须赶紧报告蔡瑁军情,便骑马狂奔而去。

    其他士兵见主将跑了,纷纷投降。

    陈熙骑马上,大喊:

    “清理战场,全军回城。斥候需时刻注意于、蔡两军的动向,及时回报,不得有误!”

    十几名斥候皆道:

    “遵命!”

    文聘狼狈的领着几十名骑兵回到蔡瑁大营:

    “蔡将军,中计矣。路上被于禁小儿埋伏,全军覆没,吾险些被擒。将军,必须做好准备,曹军定要来攻了!”

    蔡瑁大怒:

    “于禁小儿,吾不杀汝誓不为人!”

    刚准备坐下休息,又有士兵来报:

    “蔡将军,后方粮草被偷袭。”

    蔡瑁大惊:

    “什么?谁人安敢如此?”

    士兵回答:

    “是许诸,小的听粮草官说两军汇合时见过。”

    蔡瑁气的哇哇大叫:

    “许诸,于禁,卑鄙小人。来人啊,全军整顿…”

    还未说完,士兵来报:

    “将军,不好了!于禁领兵来攻!”

    蔡瑁抓起杯子摔在地上:

    “曹贼欺人太甚,跟他们拼了。”

    随即率兵迎敌,双方一见,分在眼红,也不说话,上前就干。

    双方激烈的交战,伴随着喊杀声和兵器的碰撞声。

    无数的士兵在战场上倒下,血液染红了土地,有的士兵身体和头盔在泥土中被踩扁,模样甚是凄惨,双方皆损失惨重。

    文聘见势不妙,喊道:

    “将军,再打下去都快没人了,如若现在刘备出兵,我等危矣!”

    蔡瑁一听,全身直冒冷汗:

    “仲业所言极是,撤,撤,全军撤退。”

    显然于禁也意识到了:

    “仲康,敌我皆损失惨重,必须撤退,否则打下去皆会被刘备所擒。”

    许诸正杀的起劲,突闻此话,方知严重:

    “文则所言极是,撤退,全军撤退。”

    两军战到天色渐亮,可谓双方都没讨得好处。

    蔡瑁方损兵三万,只剩一万多人,还有不少伤者。

    于禁方损失三万,只剩一万不到,不得不退兵。

    双方刚刚停战,只听又是一阵阵厮杀声传来,不错刘备率兵从四面八方攻来。

    此时,于禁和蔡瑁的军士哪里还有战意,许多士兵直接就交枪投降,一些士兵反抗也是轻松被刘备军剿灭。

    于禁和许诸冲破包围,领着一千多军士,狼狈逃走。

    蔡瑁把文聘留下来拖住刘备军,自己带领一百多人,从小路逃走,文聘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至此,刘曹联军九万人,最后逃出一千多人。

    此战奠定了刘备的基础,也让陈熙在所有人心目中成了神话。

    司马微云:得陈熙者,便得了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