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时代三之老六 » 第14章 起行上任

第14章 起行上任

    韩昔已经将那一百匹骏马和两百余头牛妥善安顿在了一处占地约五十余亩的牛羊马场中。这座马场通常只在辰时和巳时对外开放,其余时间则紧闭大门。

    这里常年饲养着上百头各类牲畜,从中获得的利润宛如金矿一般丰富,因此韩昔也涉足了这桩生意,不过也只是小打小闹。

    很快,三十多位糖商被带到了牲畜场,看着场上那的马牛羊眼睛都是发亮。

    “五尺以上的马要三十两一匹,每高半尺涨十两,五尺以下每低半尺降十两,牛七百斤以上都是十五两一头.....”牲畜场的女管事如流水般报出各种牲畜的价格。

    关中关中地区因为受到马政和贪腐问题的影响,已经很少有人饲养马匹,因此价格会比较高。

    购买蒙古马的官方价格是七两到十二两,其实只要给些粮食草原上的部落就肯换了,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银两。

    而南方缺少畜力,价格比较贵一些。

    听完报价后,那五十多匹矮小的蒙古马很快被抢完了,至于那些高大的马,有几个商人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选。

    南方多丘陵,所以骑行矮小的马匹更加舒适。。

    “这位管事,就没有矮一点的马了么?”几个商人都是围着女管事问道。

    女管事甜甜的笑道:女管事甜甜的笑道:“牧场此时就这上百匹马了,还有十几匹驽马,价格都是在十两,你们要不要看看?”

    听到只要十两,几个商人顿时来了兴趣。

    在牧场远远看着的韩昔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些人倒是喜欢矮一些的马。

    能做战马的,几乎都在五尺以上,五尺以下的,一般都是普通的马匹。马匹在牧场放养,一般十匹能出一匹战马,如果从小用精料养,估计十匹能出五六匹。

    蒙古那些小部落连人都吃不饱,怎么可能用精料养,所以这些矮小的普通马匹倒是很多。

    看了一会,韩昔便离开牧场,他一个举人自然不会亲自跑去和人谈买卖,这事情一般都是管家出面谈。

    韩昔手下的管家的数量十分多,也是附近乡里最吃香的职业了,一年保底有十二两,每谈成一笔买卖一百两可以抽成一两,年底还有二到四两的分红。

    回到韩宅,韩昔也开始收拾一些东西,这次出行他准备带上一百多人,可谓是猛龙过江了。

    要知道那张斗耀上任也只是带两三个仆人,还有一个师爷,一个小斯而已。

    但韩昔不一样,谁叫他有钱呢。

    没点人,可能压不住当地的乡绅,富豪地主。

    这事情韩昔最熟悉了,张斗耀这县令就完全压不住他这乡绅。

    等韩昔上任南诏估计也会遇到这情况,而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是因为万历的锅,因为万历一直不任命官员,所以地方权力全部落入乡绅手中。

    按理说韩昔还要谢谢万历的,因为澄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县令,所以他才敢毫无顾忌的发展起来,说来他也算是受益者。

    也是因为这个缘由,天启年举人要做官还是比较容易的。

    次日清晨。

    三元村外,二十多辆马车一字排开,六十多手钢刀的壮汉在马车两旁站着,就韩昔这趟出行,少说也花费了上千两,就是马匹就动用了六十多匹。路上要用的粮食便运了上百石。

    这次出行并不止韩昔一行人,还有一些小商人跟着车队,所以最后车队加多了三十多辆,如此也算是一队中型的商队了。

    “呵呵呵呵,原来韩举人是要上任南诏,恭喜恭喜,那可是块宝地。”

    梁框笑呵呵的凑上来说道。他跑到晋陕做买卖就是走的南诏,以后说不得还要经常麻烦韩昔。

    “嘿嘿嘿嘿,没想到韩举人居然是南诏县令,到时路过时还希望韩县令照顾一二。”那昨日卖糖给韩昔,模样猥琐的瘦子也是凑上来笑着说道。

    此人叫李遂,听说是走私起家的,口才好,胆大心细,这几年不知道为何突然不跑海转而跑陆上的买卖了。

    看到李遂凑上来,梁框面色有些难看,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所以两人都是相互看不顺眼。

    “好说,我也是做买卖的,自然会给各位行个方便,”

    韩昔此时也是笑着道。他还要这两人运送糖过来,所以也没摆什么架子。

    “昔儿,你这一路上要小心些,最近听说四川那边反贼闹得厉害,华山滋生了不少山匪,”美妇牵着韩昔双手叮嘱道。

    韩昔听后有些无言,四川那边确实在闹奢安之乱,重庆都被人占领了,不过西安可是有上千里的距离。

    这华山的山匪怎么可能和叛乱有关。

    “知道了,二姨娘,三姨娘,四姨娘你们回去吧,我们启程了。”说着韩昔骑上了马,要说他这几位姨娘可是个个貌美,要不然他爹也不会就如此没了。

    这让韩昔都不敢乱搞,怕步了他爹的后尘。

    很快,五六十辆驴,马车缓缓启动向西安潼关而去。路上会经过同州,华阴县,出了潼关便是西行弘农,随后到洛阳,再南下汝州后便是南诏了。

    就在昨夜,韩昔让市镇中心的牛有道带着五百多骑兵从喜峰口进入,然后从河北到南诏来,全程大概有两千多里,估计要走一个多月才能到南诏,他准备在南诏附近也养一批土匪。

    一些麻烦事情,韩昔已经习惯用直接点的办法处理了。

    当韩昔出了三元村行了大半日便进入了同洲地界,三元村就在澄城南面,同州北面。

    到了同州地界,路上的流民慢慢的多起来,那些人都是瘦巴巴的,现在的年景还算好,等到了天启六年后便是各种的灾害,到时路上就不是瘦巴巴的流民了,而是一堆堆的白骨。

    “老爷,给点吃的吧!”

    “老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看到韩昔一行车队,远在还坐在官道两旁有气无力的流民都是站起来,步伐艰难的凑近车队,不过看到车队边上手拿钢刀的护卫,便不敢靠的太近了。

    韩昔看了下流民人数并不是很多,便开口道:“分点窝头给他们。”

    “是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