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未知的天汉 » 第22章,故事的流传

第22章,故事的流传

    5,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获得霸权时,得到了管仲的帮助。在齐桓公继承王位之前,这个人曾担任齐桓公政敌的助手,与齐桓公争夺王位,并向齐桓公射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6,晋文公纳周襄王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弟弟王子带盗嫂事发,戴了绿帽子的周襄王和王子带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放现在就是“周奸”),周襄王大败,跑到郑国,向诸侯求救。

    晋文公出兵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并杀死了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7,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说林上》

    大致意思: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等等。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它们的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的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不断的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不断的东走一段,西走一段,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到齐国的大路。

    第一,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有一切,万物皆有道。世间万物皆平等,世间万象也均能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知识,给人以规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等等。

    所以应该将万物或物质等等,视为人类的良师益友等等,与其平等相处,敬畏、尊重、善待,并珍惜它们等等。

    第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此告诫:有经验的人更熟悉情况等等,能够在某个方面发挥:指引,引导作用等等。

    因此,做事情要多动脑,应该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等等,对于不了解的事情等等,应该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求教等等,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更进一步地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实现提升和超越等等。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等等,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等等。

    这个嗅觉系统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等等。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等等。

    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等等,因此马能够识途等等。

    7,宁戚饭牛歌,一唱司田有

    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博学多才,抱负远大,但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公元前680年前后,他听说齐桓公重用人才,便跟着卫国商贩,赶着牛车,千里迢迢来到齐都临淄。

    一天傍晚,宁戚露宿于齐都临淄城西门外,康浪河边。正巧这天晚上,齐桓公出西门迎客,与宁戚不期而遇。

    宁戚一边喂着牛,一边敲打着牛角。他唱起了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裋布短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南山的矸石堆里,白色的石头多么璀璨绚烂!而我却生不逢时,还没有尧舜那样的明君,将我发现!

    粗布衣单薄呀,短得才到肋间,从黄昏开始喂牛,一直喂到夜半!唉!长夜漫漫,啥时候才到明天!

    “康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縠布单衣裁至骭,清早饭牛薄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白石璀璨,照耀在清澈的康浪河里,一尺半长的鲤鱼,在其间快乐的嬉戏。我穿着短到肋间的单薄纱衣,从早到晚喂着牛,已身心俱疲。

    连黄色的小牛犊上了山坡都要休憩,我也要离开你,辅佐齐君振兴大齐。齐桓公听此歌声十分惊奇,以为他是个人才,于是令管仲前去相请。

    管仲将宁戚请到宫里,齐桓公接见宁戚,听他畅谈理政之要、治国之策,大为惊喜,决定立刻起用宁戚。

    很多齐国大臣觉得不妥,他们提议说,卫国离齐国不远,应先到那里,去了解一下宁戚的为人,再做决定。

    但是桓公却说:“不用了,如果调查出一些小毛病,又会让人说三道四了。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要用人之长,不能因为一点小毛病就抹杀一个人的大才干。”

    最终,齐桓公力排众议,赏识并重用了宁戚,让他成为齐国的大司田。此故事也作为齐桓公慧眼识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典型例子,彪炳史册。

    8,愚公说隐语,“牛不能生马”

    春秋时期,某一天,齐桓公出外打猎。他因追赶一只梅花鹿,进了一座山谷,迷路在里面。

    这时,山谷里来了一位老人。桓公便问:“请问老丈高姓大名,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是愚公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