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弱水云笈 » 第三章 弱冠(上)

第三章 弱冠(上)

    赵构是徽宗第九子。

    母亲韦氏出身寒微,初侍徽宗时被封为平昌郡君,有孕后进封婕妤。大观元年五月,在宫中生下皇子,累封至婉容,此后再无所出。

    他父皇徽宗赵佶是出了名的风流天子。

    生于元丰五年,四岁时父皇神宗驾崩,兄长哲宗即位。

    绍圣三年,十五岁的赵佶被册封为端王。

    元符二年,赐婚王氏,时年十八岁。

    赵佶自幼酷爱笔墨丹青,对奇花异石、珍禽走兽有着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于作画有着极高的天赋,瘦金体书法更是独步天下。此外,抚琴、点茶等风雅事无所不通。尤好学医、问道,皆有所著述,颇有造诣。偏又生得丰神俊逸,意趣超然,似个神仙般的人物。

    原本赵佶无缘皇位,命定一世的闲散亲王,可世事难料。

    元符三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哲宗早逝,无子,亦无遗诏,后嗣只能从他几个弟弟中选。

    ……

    历代中原王朝于皇位继承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哲宗嫡母向太后无所出,只能在几个庶皇子中选。

    宰执宰辅及宗室贵戚聚议宫中,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

    章惇言道:“简王生母德太妃地位最尊,且与哲宗同母,当立简王。”

    丞相这番话可惹恼了向太后,原本诸皇子都非她所出,立谁都一样。可如若两个皇帝都是德太妃所生,那后宫的局势也就不一样了。

    当年哲宗即位,因当时宣仁高太皇太后、钦圣向太后皆居尊,故哲宗生母朱氏没有被尊为皇太后,只尊为皇太妃。

    向太后沉吟不语。

    宰相章惇又进言道:“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

    这话就更可笑了,申王赵佖虽然年长,但是患有眼疾,如何能当朝称尊。

    宰辅曾布、蔡卞、许将等纷纷反驳,抗辩宰相奏议太过荒唐,如何能令四海宾服。

    向太后依然不语。

    此时,群臣也看出异样,宰相章惇在前朝得宠,如今若对新主再有拥立之功,那以后朝堂之上岂不是只手遮天。于是,众臣很有默契的一致反对章惇的提议。

    僵持之际,向太后言道:“端王清雅,平日请安甚躬,吾看宜立端王。”

    此时,不知章惇正在懊恼自己的失言还是怎的,竟在朝堂上大呼:“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众臣心想,堂堂宰相殿前如此失仪,难道你章惇说立谁便立谁吗?

    紧接着,宰辅曾布上前奏道:“端王雅正,勘为人君,臣请立端王。”

    其余人等呼啦啦一片均启奏复议。

    于是,风流轻佻的闲散王爷端王赵佶就这么被推上了大宋官家的宝座。

    ……

    说起端王的出生还有一段来历。

    一次神宗命秘书省清理前朝旧物时发现一幅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

    当晚,神宗梦到李煜来谒。恰逢此时,宫人奏报,后宫新得一皇子,这便是端王赵佶。

    赵佶生得气度卓然,文采风流,更胜李后主百倍。

    平日与魏国大长公主驸马都尉王诜交好,这位驸马也是京城显贵之中有名的风雅之士,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二人可谓是一拍即合。此外还有几位同道中人,每日只是骑马蹴鞠,弹琴谱曲,舞墨弄文,品评书画,好一派风流惬意。

    赵佶从未被当作皇嗣继承人来培养,原本这富贵闲散生活也无可厚非。

    然天意弄人,宰相再三失言,太后猜忌,群臣挤兑,就这么把赵佶拱上了皇位。可谓改变了他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向太后倾向守旧派,一改哲宗朝旧例。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被贬黜,守旧派官员相继上台。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

    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于是次年改元为建中靖国,以示本中和而立政,但是新旧党争不仅没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邓洵武攻击韩忠彦并推荐蔡京为相,得到执政温益的支持,后为徽宗所采纳。改次年为崇宁元年,明确宣示放弃调和政策,改为崇法熙宁变法。

    赵佶初登大宝,起初也着实殚精竭虑,鼓励朝臣进言纳谏,大有一副圣王贤主的架势。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赵佶继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就驾崩了。

    此时的徽宗赵佶,才刚刚二十及冠,这偌大一个国家的权柄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

    大宋王朝自建立以来,吸取唐末五代之教训,避免藩镇割据之弊端,一改前朝制度,大兴文教。

    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有碑记曰:“誓不杀大臣及言事者,违者不详。”

    新帝登基都要到太庙祭拜,发誓践约。

    朝堂之上,文臣的职位和威望远在武将之上。包括诸阁学士以下、诸殿学士大学士、学士院翰林学士承旨以下、崇文院馆阁官等,最高的居于正二品官职,虽是文人,但同样能文能武。

    真宗皇帝鼓励兴文,亲制《劝学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因此,宋朝儒风鼎盛,累世修文,士大夫皆以读书入仕考取功名为上。

    唐朝近三百年国祚中,宰相的人数近四百人,非士族出身的仅有三成;而到了宋朝,通过科举取士出身的宰相却一跃达到将近九成之多。仁人志士均看到了读书的益处,纷纷弃武从文。

    历代官制,汉七千五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沉至三万四千员。宋朝草创之初,内外官员不过才五千人;到了景德年间,已达一万多人;而皇祐年间,更增加到两万多人。至于吏的数量,更是惊人,宋真宗一次就裁汰冗吏达十九万众。庞大的官僚体系给帝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一派文风鼎盛的风气之下,前朝的宰相从寇准、吕夷简、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再到近朝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可谓是星光熠熠,名臣辈出。

    可到了徽宗朝,宰执人选大为凋敝,新旧两党之争日趋激化,已成水火不容之势。

    国家财政也每况愈下,越来越入不敷出。改革新政成果随着党争也均付诸东流,反而成了一道又一道压榨百姓的枷锁。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天灾不利,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流民,甚至聚众形成流寇,公然反叛朝廷。社会危机陡然加剧,可谓民不聊生。

    ……

    赵宋王朝已向着没落边缘驶去,朝堂上下却浑然不觉。

    徽宗左右尽是粉饰太平,吹嘘祥瑞之人,尤以蔡京为首。

    蔡京三次罢相又三次被官复原职,徽宗倚仗他为股肱之臣。可蔡京志大才疏不是宰执之才,一味迎合上意,助长徽宗的享乐之风。

    宋朝皇帝称官家,取的是“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之意。

    以三皇五帝之德为榜样,效仿往圣为人君,历来修身自持以安天下,以己身为天下楷模。

    原本宋室历代帝王均以勤俭自持,尤以仁宗为甚,他的常服穿破了都舍不得换新。但到了近朝,朝廷上下奢靡之风渐盛,朝臣以购置资产为荣,添置美妾为耀,更有甚者铺张布置,华丽程度竟超皇宫。

    皇帝赵佶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是大宋繁荣富庶之景象,却不知京城之外,不出百里已是民生凋敝,百姓生活日益艰难,可谓冰火两重天。

    往昔唐朝盛世杜工部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恰如其分。

    此外,皇帝赵佶的先天艺术素养和超高品味一时引领风尚,举国上下,尽显奢靡之风。当然,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助推了各种手工艺的发展。

    宋朝点茶技艺极其考究,御制团茶需要几番蒸煮晾晒过滤出茶粉精华,工艺繁复,贵比黄金。达官显贵竞相追捧,开启了福建御茶园几百年的辉煌篇章。

    随着茶饮的风靡,民间斗茶为趣,茶具、茶道精益求精,陶瓷业也迎来了史上第一个高峰。

    话说一日,徽宗午睡醒来,犹记得梦里雨过天晴时天空那一抹蓝色,就叫官窑烧制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瓷,一下子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御窑技高一筹,烧制的瓷器薄胎厚釉、骨质坚硬、色泽温润、如冰似玉。使得品味极高的徽宗都大加赞赏,将其色定名为天青色。

    但真正称得起“天青”的也是极为难得一见。宋徽宗的一人追求,让制瓷业蓬勃发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位者的喜好,不知会引起多少达官显贵的效仿,传至民间更不知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不过,帝王久居深宫,无法知道外界真实情景,能看到的也仅是东京汴梁的满眼繁华。他虽富有四海,却无法看到四海的景象。更无法像后人一样,以上帝视角来审视当时的一切。总之,在王朝的末世,虽各有各的悲剧,但景象也大都相同。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有言:“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徽宗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第一次在大观元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在大观二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在大观三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还在韩城立河渎碑记载祥瑞,此碑至今尚在。

    此时,赵宋立国已逾百年,承平日久,宰执大臣粉饰太平,朝堂上下纸醉金迷,沉醉于繁华盛世之中。而这盛世的主人只有他,天下一人。此时的赵佶,或是换做任何其他人,我想大多也会迷失而已。

    ……

    政和三年,宫廷道官徐知常引荐神霄派道士林灵素觐见徽宗。

    他走上朝堂,倒头便拜,口呼:“长生帝君。”

    徽宗见此人骨骼清奇,面相更为怪异,他一边脸犹如骷髅,一边好如常人,甚为惊愕,命他平身详细道来。

    他自称天上、人间、地府之事无所不知。

    林灵素奏道:“圣上乃是九天之上凌霄宫中昊天玉皇的四御之一,南极神霄长生大帝君,居南天极老人星之位,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天祸福,乃是天帝的长子,今下凡临世历劫而来。”

    徽宗原本笃信道教,宋室从真宗朝便崇扬道教,历代皆以道教为尊。

    林灵素行五雷法,善使法术。恰逢京师大旱,宋徽宗命他祈雨。

    林灵素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他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文卿到来后,执简敕水,果然下雨三日。此后,徽宗更是对林灵素所言深信不疑。

    最早觐见徽宗的修道真人是道士王老志,政和三年,他应召入宫,被授予洞微先生。

    除此之外,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

    茅山派刘混康也被徽宗极为信重,数召至京,来往书信不绝,加号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

    太一派的张虚白住在宫廷内的道观,多年来一直受到徽宗的宠信。

    于是,那些年徽宗宠信林灵素,九州四海大力推行道教神霄派,举国崇教,道风甚浓。还大举修缮道观,编修道经,但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压力。

    ……

    皇嗣问题一直困扰着宋朝历代皇帝。

    真宗唯有一子成年,以下仁宗无子、哲宗无子,历朝皆子嗣不旺。

    徽宗即位时,有感于哲宗早逝而无子嗣。恰值此时,茅山派刘混康向徽宗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

    京城东北角太低,碍了龙脉,所以哲宗才无子。如若垫高,当有多子之福,这就是艮岳的修建缘起。

    艮卦在八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对应的是东北方,于人物上对应的是少男之象。

    不知是不是艮岳的作用,徽宗共有三十二子、三十四女,为历朝帝王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