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千叟宴 » 第二章

第二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依然是春和景明的好天气。康熙端坐在乾清宫的须弥宝座上,望着丹墀下跪俯的文武大臣,可以通过如镜面般明亮的临清砖清晰看到各位臣工低垂的脸庞。

    此时的他,确实心潮难平,任谁都会觉得激动:其一,自己已届六十九岁高龄,明年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人到七十古来稀”的境界,寿命超过了大清建国以来祖上各位皇帝;其二,已经在位六十一载,这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自祖龙秦始皇当皇帝以来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没有之一;其三,《尚书·洪范》所记载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人生五福,自己做到了。这是多少人孜孜以求可望不可即的目标呀,就是个普通老百姓,“长寿、富贵、安乐、好德、子孙众多”这五条具备了,那就是五福临门。

    想到这,康熙轻吐纶音,“各位爱卿,今天咱们再议一议即将举办的万寿节,大家有话都不妨奏来,以期把这次万寿节敬老孝亲的主题比上次更突出,朝野反响更好。”

    “启禀圣上,臣听闻这次万寿节要大宴耆老勋贵在乾清宫内外,立意是好的,不过···”吏部尚书陈廷敬欲言又止,显然是顾虑重重。“不过什么,痛痛快快说出来,朕是那种不听劝谏的人吗?”康熙倒是开门见山,已经猜出陈廷敬肯定和九年前张廷玉一样,想对即将举办的万寿节提点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康熙倒是开明大度,一句话打消了陈廷敬的顾虑,“臣听说御膳房的总御厨张东官被任命为千叟宴的主厨,要给每张宴桌上一百零八道菜,道道菜品都是鱼翅、鲍鱼、熊掌等等世所罕见的山珍海味,臣以为万万使不得。”陈廷敬嘴上说的很硬气,但是心里还是打鼓的,不知道正在兴头上的康熙会不会勃然大怒,虽然他们君臣二人相得甚欢,但这毕竟是拂人心意的事情,不知康熙是如何打算的?

    “陈廷敬,你怎么知道朕让张东官担任千叟宴主厨的事情?”康熙厉声问道,龙颜大怒,右手重重拍打了一下龙椅,忽的一声站了起来。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很多和陈廷敬关系不错的同僚都为他捏一把汗,不知道接下来皇上会怎么发落这件事。和陈廷敬关系不睦的对头脸上已经不自觉地泛起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就等着康熙把暴风骤雨倾泻到陈廷敬的头上。

    陈廷敬自己也显然没有预料到康熙会问他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情,一时语塞,支吾了半天回答不上来,只是看到天听震怒,早已习惯性地跪在地上,等着圣上发落。“陈廷敬,朕再问你一次,你是怎么知道刚才那件事的?”康熙正在气头上,心气难平。“禀皇上,内侍小德子昨日向我的管家陈福说起过这事,我是听陈福告诉我的。”陈廷敬一看不能再隐瞒下去,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只得舍车保帅了。

    “来人呀,把小德子交内务府严办。这狗奴才竟然坏了朕定下的规矩,多嘴多舌,实在是死有余辜,念在他是初犯,又殷勤伺候少有闪失的份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康熙依然恨恨地说着,“话说回来,今天一早朕又思来想去,在万寿节上大肆铺张不是朕的本意,陈廷敬所奏也不无道理,上次敬老宴就被人造谣说靡费颇多,这次不能再给趁机生事的人机会了,满汉全席就不要上了,只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菜蔬、肉蛋上一些吧,以示我大清满汉一家、四海同春的意思就可以了。”

    群臣看着康熙颜色稍霁,纷纷叩头附和道,“皇上圣明,我等一定遵照办理。”陈廷敬更是有劫后余生之感,把头磕的震天响,唯恐怕人看不出自己满满的诚意和解脱后的感恩之情。

    入夜的北京城又是一片繁华景象,各式店铺酒肆点缀在紫禁城周围,热闹是属于民间的,高高的宫墙把花花世界切割成两块:一面是烟火人间的市井生活,一面是高高在上的宫廷岁月,两个世界判若云泥,像两个陌生人一样,互相审视着对方,却永远无法走到一起。

    珠市口大街拐角处有一处轩敞的府邸,府门口正中挂着硕大无朋的两字匾额“素府”,这里住着内务府总管大臣素伦大人。

    这几个月他可是京城的大忙人,白天奔忙于京城六部衙门,协调各地进京参加万寿节的耆老们行程安排。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回到家,依然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谁都想走素伦的门子挤上万寿节大宴的最后一班车。

    能参加万寿节庆典并被康熙皇帝接见甚至赐酒,这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够在亲朋好友面前吹一辈子牛了。谁要是有幸选上,那真不啻为祖坟冒了青烟,也可以说就像现代社会中了彩票头等奖一样。

    今天的素伦有点霉气,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准备好的万寿节大宴菜单被陈廷敬搞黄了,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不说,很多订好的高档食材还要退货给商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呀,不是国家有损失,是他个人损失大了。因为已经收了这些供货商的回扣,还要原封不动的退给人家,心里实在是不甘呀。心中细细盘算下来,就这么一进一出的,近万两银子的外财不翼而飞了,实在是郁闷呀。

    正在他郁闷的唉声叹气的时候,门房来报,说是御膳房的总御厨张东官来访。他想都没想就让门房通知管家,直接带客人进书房。因为自己也收了人家的一千两好处费了,万寿节大宴的主厨没让人家当上,总是要退款的吧。人在江湖混,还是要讲究个诚信不是?

    片刻间,一个白白胖胖的年轻人走进书房,正准备打千儿行礼。素伦一把拽住来人的手,充满歉意地说,“张总厨,实在对不住,圣上临时改了主意,不打算用你准备好的满汉全席菜单了,我正打算通知你呢。”张东官倒是没有一点失落的感觉,反而挺兴奋,让素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见素伦如坠五里云雾中,就主动哈哈笑道,“素大人,我已经知道今天早朝的情况了,谢谢您之前的成全和抬爱,东官没齿难忘。”

    “那笔钱我很快会退给你的,请你放心。”素伦下了很大决心才说出这句话来,毕竟从自己身上割肉是要很大勇气的。到手的东西再失去,比从来没有得到过更痛苦。

    张东官哈哈一笑,“素大人说到哪里去了,你我相交多年,承蒙您的关照,别说区区那笔小钱,就是我的全部家当送给大人,都不能表达我由衷的感谢之情。”

    素伦听张东官说的真诚,心里还是很受感动的,他从心里为这位视钱财如粪土的神厨点赞。比比人家,再看看自己,自己都开始鄙视自己。自己一个堂堂二品大员,还不如一个颠勺子的,真是格局小了,以后要向人家张东官学习。素伦心里不停地翻着个儿。

    “是这样的,素大人,皇上派宫内的黄总管通知我,是您推荐我继续牵头组织这次万寿节大宴,只不过不再是满汉全席,而是咱们满族龙兴之地的火锅子。”张东官也不再卖关子,直抒胸臆地告诉素伦自己要登门拜谢的来意。

    素伦先是心里一怔,紧接着明白了怎么回事:肯定是康熙皇帝觉得自己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如果一股脑儿推翻前定方案,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包括张东官在内也会备受打击,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皆大欢喜的“火锅宴”方案。

    念及于此,素伦心中升起对康熙皇帝的由衷感佩,真是一代圣君,雄才大略中细节尽显,人中龙凤的评价实至名归。其实,他只想对了一半,火锅宴的主意是陈廷敬出的,张廷玉等朝中重臣附议同意,康熙最后一锤定音是真的。

    这样的安排对素伦和张东官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素伦也不用破财了,张东官还可以继续当他的主厨,只不过是把精美昂贵的满汉全席换成了充满特色的宫廷火锅。

    素伦想到这,神情庄重地对张东官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准备这次火锅大宴,让与宴的耆老们吃的愉快舒心,不辜负圣上一片爱护之隆恩。”素伦边说,边双手合拢举在半空中向紫禁城的方向行礼致意。

    “素大人所言正是在下所想,也是我深夜造访的主要目的。我张东官一介庖厨,蒙圣上厚爱,敢不尽犬马之劳?俗话说的好‘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也是读过几本圣贤书的人,怎能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呢。我一定拿出我的看家本领,把这火锅宴做出满汉全席的味道来。”

    “好好好,你有这样的见识我替与宴的各位耆老谢谢你,他们是真有口福了,让总御厨亲自操刀制作火锅大宴,也是圣上的特别恩典。这样的火锅一定不同凡响,连我自己都期待的很,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一番。”素伦从刚才的郁闷中解脱出来,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说话的语调高了不少,语速加快,又恢复了往日的谈笑风生。

    张东官若有所思地说,“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把原来咱们的宫廷火锅里加入九十九种滋补药材,融合南方菜式的小火慢炖,提前吊出高汤,让每一片肉和菜叶都能吃出满汉全席的味道来。素大人意下如何?”

    “那是再好不过,经你这么一改良,恐怕这宫廷火锅要流传后世、名扬海内外了。真不愧是圣上钦封的‘天下第一神厨’,这样的主意也就你张东官想的出来,佩服佩服!”素伦一时间心情大好,刚才一天的云彩被吹的无影无踪,现在真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感觉。

    如果不是张东官还没走,他都想哼上几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戏词了,这可是他最爱听的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经典唱段。

    素伦突然想起了最近京城大火的翠喜社班主吕翠喜那可人的扮相、曼妙的身姿,嘴角都流出口水了。上次还是去年中秋节在康亲王杰书府上听了一回子堂会,一晃大半年过去了。

    这阵子忙完了一定再邀几个好哥们听一次吕翠喜的戏。京城这些个王公大臣现在哪个不追几个戏班子呀,这种时髦自己作为二品大员可是不能落伍。要不然老哥几个见面都没有什么可以聊的谈资,听戏现在可以说是官员们见面的社交货币,自己哪能没有这种银子呢,素伦心中愉快地畅想。

    张东官看着发愣的素伦,还以为自己刚才哪里忤逆了这位位高权重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正在犯嘀咕的时候,素伦回过神来说,“今天也不早了,我就不多留老弟,改日咱们好好叙叙,痛快喝上几盅。”

    “好的,素大人,我这就告退,不打扰您嘞。”张东官已经实现了拜访的目的也准备打道回府了。正当张东官迈步准备走出书房时,素伦又叫住了他,“张老弟,下次到我府上喝酒时,一定按照万寿节大宴上的火锅配方给我来上一套呀。”

    张东官没想到素伦叫住他是为这么档子事,先是一错愕,紧接着和素伦同时哈哈大笑起来,“请素大人放心,我是这宫廷火锅的缔造者发明人,不让谁吃也要让您这位伯乐品尝过瘾不是?”

    转眼间到了三月十八日,今天是万寿节大宴的正日子。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进进出出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各色人等不一而足。

    披挂全套官服、朝珠的在朝大臣,让同样参会的耆老们看花了眼。整个乾清宫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人看的晕头转向,分不清谁是谁了,更忘了眼前走过这位是什么级别。

    但是,明眼人从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上就可以看出品秩差别:

    冠后插蓝翎的是六品以下官员,五品以上用花翎;

    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

    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皇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

    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

    乱纷纷的像热闹的集市,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紫禁城盛景,上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已经过去九年了。

    突然,高高的台阶上一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举起静鞭很有力地在空中甩了九下,已经落座的耆老们顿时安静下来,整个乾清宫上下一片庄严肃静的景象。人人都清楚,今天的主角康熙皇帝要出场了。

    正在人们屏气凝神向上观瞧之时,另有一名总管太监站在台阶上大声喊道,“皇上驾到。”只见康熙皇帝在两名太监的导引下款步向设在乾清宫大殿门口正中的龙椅龙案走来。

    紧随其后的是各位皇子、亲王、贝勒。马奇、张廷玉、陈廷敬、王掞等满汉文武大臣早已分列两行,跪俯在汉白玉地砖上,带头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耆老们互相惨扶着慢慢站起跪地,有反应迟缓的还怔怔地看着康熙爷,都忘了跪下了,被身边眼疾手快的侍卫一拉衣角踉踉跄跄的跪了下来。场面一度有些骚动,不过很快就静了下来。

    康熙皇帝看着跪了满满一院子的文武大臣、耆老勋贵,赶紧轻抬双手示意大家平身。站在旁边的司仪太监朗声喊道,“平身,赐座。”听到这声呼喊,众人才又或缓或急地坐了下来。

    康熙皇帝扫视了一眼全场的情况,看到众位成年的皇子、皇孙都已经在指定的区域准备替自己向与宴者敬酒,遂端起倒满琼浆玉液的御酒杯,向空中一举说道,“今天是朕的生日,也是各位爱卿的节日,我首先感谢列位不远万里给朕过这个生日。为什么举办这个万寿节呢?朕希望与民同乐,与天下同乐。通过这个万寿节,把朕、把大清朝廷敬老孝亲的意思传递给全天下人,朕率先垂范礼敬耆老勋贵,各省督抚、各级官吏都要有样学样,礼敬天下的老人,我们的盛世神州,是这帮人从年轻时就开始的奋斗换来的,国家强盛了,不能忘了他们,民间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康熙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用犀利的眼神又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人们,顿了顿不紧不慢继续说道,“民间老话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幸福安康就是在座的这些挖井人换来的,你们都是挖井人的代表,我敬大家。”

    因为事先已经通知所有的与宴耆老,敬酒期间不用再行繁文缛节,所以大家也没有站起,只是坐着举杯朝向康熙站立的方向,以示谢恩。

    一时间,无数双各式各样的手臂端着御赐的美酒举向半空,场面空前,人人心中都涌动着感恩、激动和喜悦之情。

    敬酒完毕,康熙皇帝落座后,人们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眼前的美食和美酒,有比较猴急的已经将手中的酒杯喝了个底朝天,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也没咂摸出味道就喝完了。还好侍立一旁的王室宗亲指挥着太监赶紧给各位来宾斟满酒杯,这真是座上客爆满、杯中酒不空,大家都被幸福感淹没了,好像过去的苦难都变成了今天的荣光和辉煌。

    康熙看看自己的左右,和蔼地问身后侍立的皇孙弘历,“弘历呀,你今年多大了?”弘历赶紧向前一步,恭敬回答道,“禀皇爷爷,我今年十二岁。”

    附近的众人把目光都投射这对祖孙身上,不知道康熙接下来要说什么,但是没有人担心情况会变坏,都觉得四阿哥胤禛的这个儿子真是太受康熙宠爱了。

    所有的皇孙中只有他侍立在康熙身边服侍,其他皇孙就没有这个福分了,通通被分派到各个区域服侍与宴耆老们。这意味着什么呢?众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毕竟康熙的身体已经现出疲态,虽然不能用老态龙钟来形容,但也不能再用九年前龙精虎猛和年轻时的龙骧虎步来形容了。

    “弘历呀,记住今天这盛大的场面,要把爷爷开创的敬老孝亲传统传承下去,这是咱大清的德政,是全天下老人的福泽。等你到了爷爷这个年岁,也会有爷爷今天这种心境。”康熙貌似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训导少年老成的弘历,言语中十分落寞悲伤。

    弘历很应景地跪下,向康熙恭恭敬敬的行三跪九叩大礼,站起后说道,“皇爷爷,您春秋鼎盛,一定能寿比南山不老松,我到皇爷爷这般岁数了,也要站在皇爷爷身边,看着您像今天这样主持大宴。”

    弘历这话充满了真情,听得人无不佩服他的聪明伶俐,心中暗想这小子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也难怪睿智聪敏如康熙者也对他宠爱有加、关怀备至。

    康熙十分欣慰又无限惆怅地说,“弘历呀,生老病死是谁都抗不过的自然规律,你我终归都是凡人,是凡人咱就不做长生不老之想,能益寿延年已经很好了。唐时李太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就珍惜当下已经很满足了。”

    “来,诸位爱卿,各位耆老勋贵,咱们共饮此杯,祝愿咱大清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祝福大家笑口常开、万事如意。”康熙强打精神,坐着举起酒杯,破天荒地喝干了杯中的御酒,然后把杯子放到已经升腾出袅袅烟气、汤水沸腾的银质火锅边上。

    众人又一次山呼“谢万岁隆恩”后,开始左手美酒,右手夹肉投入翻滚的宫廷火锅中,场面十分壮观热闹,欢快的暖流流淌在每个人心中,开心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