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荒野捡漏 » 15早不如巧

15早不如巧

    池塘没有放水草,也没有看见什么鱼游动,应该又是一口废弃的鱼塘。在农村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因为大家发现养鱼花费的精力和代价太大,所获又微乎其微,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

    水黑乎乎的,看不见水下情况,也比较深,能没住膝盖。

    李渔心灰意冷,不想弯腰去摸,那样太耗费体力了,一只脚作为支点,另外一只脚去探,打算选几个区域过一遍。

    若是没有,趁早离开,再做其它的打算。

    脚掌触碰到一个光滑锋利的东西,李渔拿起一看,果不其然是福寿螺,骂道:“滚蛋。”用力将福寿螺甩了出去。

    大家都说福寿螺是外来物种,别人从外面引入养殖,因为特别好养,个头又特别大,最开始大的卖五毛钱一个,后来发现福寿螺致癌,而且身上带着很多种寄生虫。从此之后,再没有人吃福寿螺,也再也没有人养殖。

    可是福寿螺有脚呀,跑出了养殖区,繁殖能力叫人瞠目结舌,没几年整个县里全部都有了,池塘中,水沟里,河里,水库里,凡是有水的地方就能看见福寿螺的身影。

    铁螺,田螺全部是产子的,而福寿螺却是下蛋的,水中草梗上,粉红色的,沙砾一般大小,堆积在一起的,就是福寿螺的蛋,倘若用石头碾碎,流出鸡蛋黄一样的液体,黏糊糊的。

    福寿螺除了喂养家禽之后,好像再也别的用处了。村里人对福寿螺咬牙切齿,说福寿螺会吃稻苗,每次说起福寿螺,就骂引进福寿螺的那个人不得好死。

    别人喜欢不喜欢李渔不管,也不管不着,反正他特别厌恶福寿螺,一来不能卖钱,二来它还特别恶心,三来它还碍手碍脚,一不小心会被它割伤。

    一连摸到了好几个福寿螺,李渔毫不客气将它们全部扔到岸上,叫它们晒死渴死去。

    “还来!”李渔从水里拿出,看都未看,就要草岸上扔。

    这个“福寿螺”个头相比较小,握在手上并不滑溜。

    李渔感觉不对劲,扔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一看居然是个田螺,这个田螺个头只有乒乓球大,这样的两三个才有一两重。

    李渔只觉喜从天降,对李筱月道:“快拿袋子给我。”

    “有田螺吗?”李筱月在岸上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我也要下去摸。”

    李渔说道:“你就在岸边,千万不要进深水区。”

    李渔会游泳,不怕被淹着,可是李筱月不会游泳,李渔可不敢让妹妹下深水区。

    李筱月答应了一声,急迫地下到池塘。她跟着哥哥捡螺蛳,开始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后来渐渐的喜欢上了捡螺蛳,每发现一个就是一份喜悦,让她在岸上干巴巴地看着,她如何能愿意。

    李渔在水里踩呀踩,半天没有发现一个,莫非水里的田螺不多?

    “哥哥,我捡到一个,哇,好多,快来呀。”李筱月大叫道。

    李渔半信半疑地看向李筱月,莫不是妹妹在骗他,他在水里半天没有捡到一个,妹妹一下来在岸边就拾到一个,还说特别多。

    看见李筱月一个接一个从岸边的泥巴里抠出田螺。李渔这才回到岸边,一看真的让他无语。

    李渔就是从那里进入池塘的,那里没有水草,只有没住脚背的泥巴,上面根本没有水,这是个什么情况。

    李渔不信邪地在泥巴里摸了几下,就摸到一个石头一样坚硬的物体,拿出来一看,真是一个田螺,他又摸了几下,又掏出了一个田螺,他不信邪也得信邪了。

    李渔笑道:“妹妹你是副将,我摸半天没有摸到,你一下来就摸到。”

    李筱月骄傲地道:“那当然啦,也不看看我是谁,我可是冰雪聪明的白雪公主。”

    有榜样可学,李渔这回可不进水深处,就在岸边的泥巴里摸,但凡有泥巴的地方就有田螺,而且是一堆一堆的。

    全都是一般大小的田螺,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小的几乎没有,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长成这样的,难道是约定成俗吗?

    岸边有些地方有泥巴,有些地方没有泥巴。有泥巴的地方就有田螺,它们全部藏在泥巴里,从表面看来,看不出一点痕迹,只有通过摸才能确定。而没泥巴的地方没有田螺,李渔试过许多次,每次都是这样。

    个个油光发亮,胖墩墩的模样,让人非常喜爱。

    李渔和李筱月把岸边的泥巴全部摸了一遍,李渔不死心地又去了池塘中摸了一会儿,许久才捡到一两个,还不如妹妹在见过的地方翻找,自己纯粹在浪费时间和体力,才收手不干了。

    两人把袋子提起估摸了一下重量,有二十来斤的样子。虽然这口鱼塘没有上次那口鱼塘多,估计是因为面积有些小的原因,但这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

    从此之后,他们又有了一个地方摸螺蛳。如果再找几个鱼塘,那就可以轮流来,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每个鱼塘都能休想生息,而他们也能每天挣到钱。

    两人把螺蛳倒出来,重新细细地洗了一遍。

    话说,那个老妇人跨篮子回到小清塘村,一个熟人打招呼问道:“这次捡到多少螺蛳?”

    老妇人把篮子递给熟人看:“不多,才一点点。”

    熟人伸头一看,说道:“不错呀,又好几斤,可以做两次喝螺了。”

    老妇人说道:“与去年相比,今年少多了,去年我去摸,每次都捡到十几斤。”

    熟人道:“怎么今年少了,是不是被人捡走了?”

    老妇人道:“我们村除了我以外,没人去捡螺蛳,再说我也没有看见有脚印,应该是没人去捡。”

    熟人疑惑道:“那为什么今年好少?”

    老妇人摇摇头道:“我也不清楚,也许是去年烧坡把螺蛳烧死了一些吧。”

    熟人笑道:“对对,我记起来了,去年那里有人烧陡坡,烧了好大一场火,村里都飞来灰了。”

    如果李渔知道,他是在老妇人捡过螺蛳之后,再进的鱼塘拾螺蛳,一定会大吃一惊。

    如果老妇人知道,她捡过之后,又有人去捡,而且捡的比她还多,也不知道她该做何种感想。

    在农村这种事十分常见,他们就会开玩笑似的说:“起得早,不如赶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