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三章 相父诸葛亮

第三章 相父诸葛亮

    刘禅说出了这一句“宁死不投降”之后,整个人都感觉通透了几分。

    在未来留学的时候,看到所有三国相关的东西,无法避开的一件事情。

    就是他晚年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没有选择抵抗,而是开城投降,并被俘虏到了洛阳。

    还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谈。

    刘禅心中暗暗发誓,不论如何,也不会让未来留学时,历史上记载的事情,再次重演!

    御书房里。

    李邈耳旁听着刘禅的嘲讽,脑中十分混乱,哇地一口鲜血喷出,昏迷过去。

    太监黄皓连忙上前,将李邈弄脏的地面擦拭干净。心中暗想:

    这李邈可够呆的,看来主上对这李邈,根本就没有一丝好感,也是正常。

    反而是对诸葛丞相,十分信赖,日后和诸葛丞相相处,可要再加小心才是。

    主上力主北伐,宁死不愿意投降;

    剑术日有精进,并颇为自得,也要记下。

    刘禅看也没再看李邈一眼,而是将身子侧过,高声朝着御书房的角落处喊到:

    “起居郎,你且记下:

    “奸臣李邈,诋毁武侯,意图割据。

    “陛下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吾效江东鼠辈,怎见历代先祖’以理服人。

    “邈大震,吐血晕厥。

    “这些都是事实,是你亲眼所见,切莫错漏了。”

    刘禅说罢,将地上的诸葛亮又搀扶到四轮车儿上。

    诸葛亮与刘禅相对而坐:

    “陛下,方才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可谓是道尽了臣心中所想,却又无法形容的啊!”

    诸葛亮的眼中,流露着老父亲一般的慈祥。

    在白帝城受命于先帝,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压力。

    往日刘禅沉迷于玩乐,不理政务,将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处理。

    对于一个权臣来说,这可能是最期盼的事情,但对于诸葛亮这种真正期望大汉复兴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极端的折磨。

    今日诸葛亮在御书房中,看到刘禅所做所为,却是完全改变了心中的想法。

    刘禅今日话语之中,表达的宏伟志向,和拔剑刺击的果决,都让诸葛亮惊喜万分。

    虽然还是有些气盛,但年轻人嘛。毕竟今年刘禅才十七岁,不气盛算什么年轻人!

    刘禅看着面前的诸葛孔明,心中情绪异常复杂。

    刘禅在现代留学时看到,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和诸葛亮说过:

    “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历史上,刘禅虽然是“不才”,可丞相诸葛亮并没有按照刘备所说“自取”。

    反而是理朝政,定南蛮,六出祁山,选贤举能,保佑季汉,保佑刘禅几十年的平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季汉在丢失荆州之后,以益州、汉中之地,北伐艰难,没能够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最终卧龙诸葛亮,还是“事多食少”,星落五丈原。

    这也是刘禅在现代留学,看到三国历史时,最大的遗憾。

    刘禅还依稀记得,在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五丈原长明七星灯,为了季汉向天再续寿元时,泣不成声。

    那时候曾想,如果能返回回到季汉,一定要抓住机会,帮助丞相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季兴大汉!

    这不仅是为了实现相父一生的理想,更是为了华夏的未来。

    否则历史上,四十多年后,曹魏被篡,季汉国破,东吴被灭,三家归晋。

    晋朝无骨,沉迷享乐,不思抗胡。

    最终落得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华夏大地,三百载国破人亡。

    ……

    刘禅想到这些从未来留学时,史书中看到的遗憾,眉头紧皱,心中莫名地十分气愤。

    回归大汉,作为流淌着大汉二十五代先祖血液的继承者。

    刘禅当然不愿意,雄壮的大汉沦落到晋朝的模样!

    这也是刘禅无条件支持诸葛亮北伐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

    正如李邈方才所说,北方曹贼虎视眈眈,东方孙权盘踞江东。

    甚至这都不是目前炎汉面临的最大危机!

    自父皇刘备病逝白帝城之后,朝堂之中,固然有以相父为首,期望继续北伐征讨,还于旧都的忠臣。

    同时也有着以李严为首的一大批臣子和益州大部分豪族,期望刘禅依靠益州的天险进行防守,不再参与天下的征伐。

    必要时,这些人甚至可以投降曹贼或者孙吴。历史上,若不是这些人阻碍,相父诸葛亮北伐,或许真可能成功!

    刘禅方才虽然一剑之威,将李邈吓住了。但他也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一剑的威力,就能够将益州的豪族,和朝廷中的重臣都一起震慑。

    还有南方蛮夷,据郡叛乱,甚至要北上入侵,这也是炎汉后方的的忧患。

    甚至,在历史上,以诸葛亮的能力,都没有将益州拧成一块儿绳子,他刘禅何德何能,比相父诸葛亮做得更好呢?

    这个问题,刘禅曾经在未来留学的时候,思考了无数遍,答案很明确:

    用未来留学时,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工业知识、屠龙知识,进行规划,推动炎汉经济、军事的综合发展。

    刘禅知道,他的优势在于,相父诸葛亮。

    华夏几千年历史,能力强的臣子有很多,比如王莽、司马懿,忠心耿耿的臣子也有很多。

    但集忠诚和能力于一身的臣子,却只有诸葛亮等寥寥几人。

    “陛下。”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少年皇帝脸色变化,语气柔缓,

    “臣受先帝重托,日夜忧愁,时刻不敢停下处理军政事务的脚步。

    “恐怕有所疏漏,损伤先帝的圣明,无法报答知遇之恩。

    “今天看到陛下慷慨陈词,抒发了臣心中的志向,实在是十分激动啊!

    “不过老臣认为,益州疲弊,李邈之流,受那曹贼蛊惑,虽然罪大恶极。

    “当还应团结一致。李邈之流,罪不至死啊!”

    刘禅听到诸葛亮所问,眼神顿时清明。

    复兴炎汉。

    从和相父诸葛亮坦白未来留学,将未来留学时,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和相父诸葛亮分享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