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相父诸葛亮:开局坦白现代留学 » 第四十六章 难道皇帝他喜欢……

第四十六章 难道皇帝他喜欢……

    诸葛亮听着面前张温夸赞的话语,心中的想法飞速地转换着。

    皇帝刘禅自未来留学归来,了解了很多东汉三国历史的变化,也学习到了许多只有在未来才会被发明创造出来的技术。

    小花楼木织机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消息,是万万不能够向面前的吴国使者张温透露的。

    张温认为,炎汉的发展,都应该归功于诸葛亮的带领,也是和刘禅相交往不多的人,共同认为的。

    这种想法,不只是从江东来的张温所独有的,很多炎汉的臣子,也是这样想的。

    如何能够让炎汉的皇帝刘禅能够拥有真正的声望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但现在,似乎也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时机。

    张温看着面前诸葛亮脸上思索的神情,又行礼说道:

    “我相信,炎汉能够在丞相的带领之下,抵抗北方曹魏的进攻,让人民都和平安定地生活。”

    张温夸赞的话语说完,话锋一转,

    “炎汉的锦布在天下畅销,在我从江东来到炎汉之前,吴国的大王孙权已经说过:

    “准许这次和臣一起来的江东之人,可以用粮食或者铁器,购买炎汉出产的锦布,支援炎汉。”

    诸葛亮听着张温主动说出,虽然已经得到了方才杨仪激将信息的禀报,心中并不意外,但还是做出了感谢的表情:

    “听到吴国大王推出这样的政策,我代替炎汉的人民,感谢吴国大王和使君您的高义啊。”

    张温听着诸葛亮的赞赏,脸上流露出了受之有愧的表情:

    “吴国的政策是大王的恩赏,能够使用蜀锦换来粮食和铁器,还是因为蜀中的锦布质量高,能够畅销华夏啊!”

    诸葛亮看着张温,他明白,张温和杨仪提出,要面见丞相,一定不是为了来这里进行商业互吹的,而是有着目的。

    果然,在商业胡吹了一段时间之后,张温说出了他来面见诸葛亮的目的:

    “我曾经听闻,炎汉的皇帝陛下准允您经营诸葛家族的产业,主上和臣子相互信任,这真是令人艳羡的场景啊!”

    诸葛亮听着张温所说,并没有强调,“诸葛布庄”并非是诸葛亮期望经营的诸葛家族产业。

    并非是因为诸葛亮不愿意和张温讲明,而是因为,诸葛亮明白张温话语中的意思。

    张温其实并不在意诸葛亮是否拥有产业,而是在暗示诸葛亮,要对江东张家的产业,多一些关注。

    诸葛亮心中盘算,蜀锦卖出,大多数都要经过江东的家族,卖给张家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就点了点头。

    张温看到诸葛亮答应了他的请求,长出了一口气,开始进一步向诸葛亮诉说他的请求。

    ……

    “张温在随着杨仪见到炎汉书简的产量之后,立刻要求与丞相诸葛亮见面。

    “并且提出了要炎汉优先将蜀锦卖给江东张家的请求。”

    刘禅听着手下人的汇报,点了点头,放松的笑了。

    马谡看着刘禅眼神中笑意,有些没有明白,向刘禅提问道:

    “陛下,张温这样的举动举动,对炎汉有什么好处吗?”

    刘禅点了点头:

    “幼常,如果你是江东的臣子,奉命出使炎汉,得到吴王准许,可以使用粮食和铁器,换取炎汉的蜀锦。

    “你能够明白孙权命令中的含义吗?”

    马谡点了点头:

    “孙权是想用炎汉抵挡北方曹魏攻伐的压力。”

    刘禅点了点头:

    “我们明白的道理,张温不可能疑惑,甚至,孙权在张温出使炎汉之前,就已经向他进行解释了。

    马谡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刘禅所说:

    “这个时候,孙权对炎汉蜀锦的产量,心思很是微妙的。

    “孙权既不期望炎汉蜀锦的产量太低,无法换到江东的粮食和铁器,无法抵挡曹魏的压力;

    “又不期望炎汉蜀锦的产量太高,以至于换到江东太多的粮食和铁器,奉养的敌人,而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马谡点了点头,对刘禅所说的话语十分认同。

    刘禅继续说道:“但作为江东的士族,在这件事情上,和孙权的看法是几乎完全相反的。

    “江东的士族,只会期望蜀锦的产量提高,因为蜀锦的产量越高,江东士族越能够在蜀锦的转卖上获得利润。”

    马谡听到刘禅讲解江东士族的想法之后,再联想着最近刘禅说的话语,和张温的所作所为,脸上浮现出了震撼的神色,向刘禅问道:

    “张温看到蜀锦的产量非常高之后,如果是考虑江东整体的利益的话,他就不会直接面见丞相,提出交易蜀锦的事情了。”

    刘禅点了点头,表示对马谡话语的赞赏,并引导着马谡继续思考:

    “这说明了什么呢?”

    马谡低头,略微思索了一番,脸上流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张温没有从江东整体的利益考虑,而是从江东张家的利益出发,这说明……”

    刘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马谡:

    “这就是方才我曾经和你说过的。

    “江东的士族,为了自身家族的利益,一定会放弃吴国整体的利益。

    “甚至,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江东的家族,会用藏起粮草和铁器,不将它们作为赋税,上交给孙权,而是用来购买蜀国的锦布。

    “炎汉的第三次获利,就是从这次‘蜀汉博览会’,使江东的士族在和孙权利益相悖的时候,做出他的选择。

    “这就是在江东家族,和孙权之间,撕开的一道口子!”

    马谡听着刘禅所说,恍然间想到了不久之前,刘禅和他所说,蜀汉的“三赢”,原来是这样的。马谡不由得越发佩服起来:

    “陛下您真的是深谋远虑,真的让马谡感到佩服!”

    刘禅听着马谡的赞叹,心中甚至有些惭愧,自感对不住马谡的夸赞。

    其实刘禅能够做出这些事情,除了在未来学习到如何改进蜀锦的生产效率之外。

    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刘禅知道,张温这个人,并非是孙权的铁杆支持者。

    在历史中,代表东吴出使炎汉的张温,回到东吴之后,不仅没有升官,甚至还被孙权派去没有权力的地方,在几年后更是贬官,让张温家破人亡。

    这其中的原因,名义上是因为张温对炎汉的吹捧,和举荐的官员犯下了大罪。

    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张温背后所代表的士族“张氏”,是蜀汉的四大家族之一。

    这些家族,都是孙权期望铲除的势力!

    这件事情,自然张温也是知晓,在有可能保全家族利益的前提下,张温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既然张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趁热打铁,给张温一个发挥的平台吧!

    刘禅心思电转,很快就做出了决定,看向一旁的太监黄皓:

    “大黄,传朕的命令,今日在炎汉皇宫的大殿之上,举行盛大的宴席。

    “欢迎江东的使者,出使炎汉!”

    黄皓听着刘禅的命令,心中有些疑惑。

    欢迎江东使者来到炎汉的宴席,昨天不是已经举行过了吗?

    甚至昨天的宴席之上,还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为什么今天皇帝陛下,还期望举办欢迎江东使者的宴席?

    难道皇帝他喜欢……

    黄皓想到那个可能,猛地打了个哆嗦,连忙不敢再想。

    黄皓心中虽然并不理解刘禅想要表达的事情,但仍然去传达和准备了。

    一旁的马谡,听着刘禅对黄皓的命令,心中却是明白。

    今日张温的态度有所转变,宴席之上,至少有昨天那样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