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侯经纪人 » 第二十九章 判词

第二十九章 判词

    和周严那种罄竹难书的大恶不同;也和曹旺旺盗卖官粮那种一旦曝光,就会立时引起陇西县百姓恐慌的行为不一样。

    陈千秋这次被告发的罪名,虽然因为贪墨渎职,而导致了今年的河道疏浚被搁置,给陇西县沿河两岸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是,今年是个灾年啊!

    自从上半年端午节期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见过一滴雨了!

    如今的陇西县,虽然还称不上赤地千里,但是在那些远离大河的地方,却也确实已经有很多的土地里,已经长不出庄稼!

    因此,在陈千秋这一案上,陈千秋虽说确实是存在有悖职责、犯了淹没渎职之罪。

    但若是要在此事上说,他存在有意无视陇西县百姓安危的恶毒心思,却又好像有一些牵强附会的地方……

    叶凉臣在兹念兹,转而又想到了不久之前,陈孟德曾经和自己提到过的粮灾一事。

    这样下去,陇西县的百姓们,危在旦夕啊!

    以他这两日因为曹旺旺一案,在陇西县官仓中清点出来的存粮数量来看,哪怕是再加上几天后,曹家会送回来的那些粮食,也不够陇西县全线的百姓,在日后可以预期的那场粮荒中,可以坚持一个月的数量!

    更何况,到时候随着灾荒加剧,肯定还会有一些从外地逃荒到这里的流民……

    那到时候,这些人,是救还是不救呢?

    想到这里,叶凉臣欲哭无泪,只觉得自己的那颗脑袋,又忍不住开始隐隐地疼了起来……

    总得来说,陈千秋渎职贪墨一案,就是情节极其严重,但是社会影响却还不算特别恶劣。

    就目前这段时间在与各家的转圜中,叶凉臣的所见来说。

    曹旺旺因为所涉及的事情兹事体大,关系到了陇西县百姓的人心安稳,也涉及到了曹家本身作为一个粮商的立身之本,所以目前在董卓与其岳丈曹化淳经手下,处理得最为迅速也最为低调。是目前叶凉臣收头上的几个案件中,进展最快的一个。

    但是在与此同时,曹旺旺的案件也让叶凉臣深深地体会到了,在如今的陇西县之中,陇西县各大家族对于衙门里的政事的影响之深!

    倒是周严一案,因为是已经涉及到了人命。

    且又是奸污案,直接刺痛了陇西县内,十余万普通百姓们对于自身所在环境的敏感神经。

    因此在眼下,因为被城南周家蛮横干预、以及凉州方面给予了巨大的压力,所以进展最慢,也最受陇西县百姓们的密切关注。

    叶凉臣只觉得有心无力!

    因为直到现在,哪怕是周严一案已经闹得陇西县境内隐隐有了民怨沸腾的景象了,他到了此时,却还是连那个恶贯满盈的周严的面都没见过……

    有了凉州军中方面压力的阻隔,和城南周家‘小霸王’周通的蛮横庇护,叶凉臣手底下那些生于陇西县本地的衙役们,更是到了如今连周家的门都还没有进去过。

    ‘得!这和周家的那一点香火钱都还没焐热呢……这下肯定就要凉掉八九分了!’

    叶凉臣有些苦笑不已,但是却必须为之。

    而经过了这两件影响深远、性质恶劣的大案的牵扯,等到叶凉臣和有所涉及的陈孟德,把注意力转移到陈千秋的这一件案子上来时。

    所有人就都已经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共同决定,那就是赶紧要先把陈千秋这一件脉络清晰,案情明朗的案子结掉了。

    “大人,这陈千秋虽然也是我陈家的子弟。而且,这几年在县衙的公务中也算是小有建树,算是一个人才。但是眼下,他毕竟是贪墨了我们陇西县衙内,用来疏浚河道的公帑。所以,这件案子于公也好、于私也罢,不都不应该让我经手才是!”

    和董卓不同,面对着叶凉臣递过来的陈千秋的案件卷宗,和对于陈千秋贪墨渎职这件案子的审理权,陈孟德却只是笑着对叶凉臣摆了摆手。

    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想要为这养育了他的陇西县这一方百姓,做一点实事的读书人!

    因此,陇西县主簿陈孟德,便只是那个寒窗苦读,读了数十年圣贤书的书生陈孟德。

    并非是他老师裴公悯的弟子陈孟德,也更加不会是他已经不知道庶出了多少代,但是如今却也有了极高话语权的,陇西县陈家的陈孟德!

    “这是为何?”

    叶凉臣有些意外。

    通过这段时间,在与陇西县各大家族深入地打过交道之后,现在的叶凉臣,已经对如今陇西县的家族政治,有了一个极深的认识了!

    远的不说,就说到现在都还积压在他手上,因为这些本地家族在背后使绊子,而偏离了他原本预料的方向,或者是不得寸进的曹旺旺和周严案来说。

    就依旧几乎是在那些本地家族的野蛮干预下,偏离了它们在法理上应该行进的方向。

    “现在陇西县,不都是这样办案的么?像董县尉他,不就是……”

    叶凉臣依旧伸着手,把陈千秋的卷宗递到了陈孟德的身前。

    “董县尉是武人,这次曹旺旺的案件,又兹事体大,关系到了他妻岳家一大家子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事急从权了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卑职不一样,卑职是一个读书人!虽说圣贤没有在这一类事情上明确的立言,告诉卑职该怎么做。但是卑职这些年读书,想读的就是一个‘天下为公’!所以,在陈千秋这件事情上,大人您全权处置就好了!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陈家在这件事情上,都不会有任何的怨言。”

    “那好吧!”

    叶凉臣依言收回了卷宗,只是眼中却满是掩饰不住,或者说原本就没有想过要进行掩饰的满意和欣喜。

    “那好!依法、酌情、依理,那这件案子,就由本官来全权审理,择日宣判了!”

    收回了卷宗,叶凉臣把自己的身体往后一靠,终于还是因为陈孟德的这一番表态,而坚定了自己今后的施政方阵,悠悠地长出了一口气。

    ‘陈千秋,原是陇西县衙录事小吏,为人干练勤勉,从事十年,为陇西县治薄有微功。后,因陈千秋其人在调至陇西县工坊,主管河道疏浚一事之后,常有玩忽职守之态。而今,又查有其贪墨其掌管的疏浚河道款项,共计二百八十七两丝钱三分。因此,在经本官审查、陇西县衙诸僚属经办,以及陈千秋本人的签字画押后,作如下宣判——’

    ‘着:免去陈千秋河道疏浚官一职,令其在本案宣判后的七日内返还其所贪墨的款项,并处以相同款项的罚金!’

    ‘罚:自即日起,免去陈千秋在陇西县衙内所有职务,降身为陇西县衙工坊内劳役,并免付其三年劳务所得!’

    叶凉臣放下了手中的朱笔,最后在陈千秋案情的判词上,盖上了他那个象征着陇西县至高权威的县太爷大印,微微地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微微的不忍:

    严厉但是却不抹杀掉最后的一线希望。这应该就是在撰写判词时,最应该做到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