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启人工智能时代 » 第六章 初始团队

第六章 初始团队

    投资人看到有潜力的项目,就像饿狼看到能捕获猎物,洪星看得出今晚有不少人想要进一步了解他的产品,但他完全没给他们机会。

    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产品的神秘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产品目前货不对板,现在它还只是一个直播软件,而非图文分享社交软件。

    一个非常令创业者头疼的事就是产品做好了却联系不上投资人,比这更伤脑筋的是投资人已经就位,但却没有产品。

    相比于用PPT忽悠投资人,洪星更喜欢直接展示自己的产品,因此他没等晚会结束,就提前带梁浩宇和宋子洋离开了会场,并把陈刚和许凌瀚召集到自己家。

    洪星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到处跑,所以家里常年都只有他一个人。

    他现在住的地方是附中附近的一栋二层小别墅,别墅里有六个房间,其中卧室三间、影音室一间、书房一间、杂物间一间,还有四个卫生间,完全足够他们五人生活。

    “我们要开发一款图文社交软件,不过在这之前,我想先和你们讨论股权问题。”客厅里,洪星一边为软件做系统设计一边说。

    “以往我总是给老梁10%的股权,给老陈和老许5%的股权,因为老梁技术在你们当中最好,干的活也最多,这次我也打算如此。”

    “老洪,我不想要股权,我想要工资,”许凌瀚如此表示,“暑假花了不少钱,最近口袋里的资金有点紧张。”

    洪星有些诧异,心想哥们可是好不容易才舍得割让股权带你一起玩,这泼天的富贵你不要,却要那点死工资?

    不过想到自己之前连续两个项目都有始无终,大家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所以许凌瀚这样选择也并不奇怪。

    许凌瀚来自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在他的竞赛道路上投入了不少钱,有多花钱的地方就得有要省钱的地方,许凌瀚每周的生活费被严格控制在100元。

    附中2011年的餐饮价格非常低,每天20元的伙食费能让他在校园里吃得足够丰盛,但很难让他省下钱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许凌瀚父母认为许凌瀚没钱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凌瀚经常为没钱感到发愁,为此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接受洪星提供的工作机会。好在他的竞赛学科是信息学,因而也不算耽误学习。

    洪星上一世自从出国后就很少和许凌瀚联系,只从梁浩宇口中得知许凌瀚混得一般,不过这个一般只是相对他们几个室友而言。身处互联网行业,即使只是个sqlboy,赚到的钱也不是其他行业能比的。

    洪星欣然同意了许凌瀚的决定,并表示尊重和祝福。

    常言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但其实更多时候是机会已经来了,只是还没凸显出来,结果自己没珍惜机会。

    陈刚同样不想要股权,倒不是因为穷:“比特币又跌下10美元了,我准备加仓。”

    自从去年19岁的工程师史德文特花费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2个披萨后,陈刚就开始关注比特币的消息,并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买入了100元玩玩。

    今年6月,比特币价格突然疯涨,这让本来都不怎么关注这玩意的陈刚再次受到吸引,其后他陆续把手头上的比特币抛售掉,获得了超过50倍的平均收益,从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陷入在虚拟货币的投机倒把游戏中。

    2011年就进场虚拟货币的玩家,听上去怎么也应该实现财务自由,每天都可以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然而陈刚的生活并非如此。

    当人们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时,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一直持有比特币,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动它,等它涨到最高点再抛售出去,这样就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可撇开上帝视角,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机会一直有,只不过把握不住罢了。

    在不知道最高点是多少钱的情况下,普通人很有可能拿到100美元的时候就跑路了,对于一些小富家庭来说,500美元已经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空间,你说你可以从10美元拿到几万美元,扪心自问你真的做得到吗?

    陈刚后来在市场中买了卖,卖了买,买买卖卖反复操作,而这也是大部分人会有的反应。

    虽然最后他只是小赚了一些钱,这已经比许多韭菜都好了,但他一直在后悔自己当初为何要在几十美元的时候卖掉手上的比特币,为什么当初没有及时加仓,为什么当时没有拿住。

    看着比特币从几十美元一路涨到几万美元,陈刚最后在2021年自杀了。

    洪星重生以来一直不愿意在虚拟货币中投机倒把,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陈刚自杀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不是陈刚提起比特币,他都没想起这回事。

    “老陈,你技术其实不错,别玩虚拟货币了,跟我一起搞互联网吧。”洪星拍了拍陈刚的肩膀,忍不住就想劝阻他。

    “这次的产品我们会用上最新的神经网络算法,改善软件的推荐能力,相信肯定会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那么我们就会有钱开发新的产品。根据我的预想,接下来几年人工智能将会突飞猛进,会渐渐出现很多我们现在根本无法想象到的东西。你不是一直觉得单机游戏里的NPC没意思吗,不如我们一起做生成式人工智能[1],在未来做一款能让NPC活过来的游戏,你觉得怎么样?”

    “老洪,比技术我可能比不过你,但比对新奇事物的了解程度,那我可是远在你之上,”陈刚像看着傻子一样看着洪星,“人工智能都发展多少年了,可现在又有谁通过了图灵测试[2]?”

    眼下这个节点,全世界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没能取得什么亮眼的成绩,即使最乐观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也不认为100年内机器能突破图灵测试。洪星不可能拿后世的事情举例,只能劝阻道:“那你就一直拿着吧,不要轻易卖出去。”

    陈刚挠挠头答应下来,但没听进去,只是觉得洪星今天有点反常。

    洪星叹了口气,知道没这么简单就能说服一个人,好在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很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产品做出来,至少现在初始团队已经成型。

    鉴于陈刚和许凌瀚不要股权,洪星决定照顾一下团队里唯一不懂技术的宋子洋,他给后者两个选择:要么花两万块买5%的股权成为合伙人,要么以兼职的身份拿工资。

    洪星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宋子洋是他的朋友,主要还是因为宋子洋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宋子洋是附中音乐协会副会长,负责管理运营音乐协会,而他也管理得非常出色,或许也因此得到锻炼。在原本的世界线里,他会和梁浩宇成为合伙人,一起成立一家投资管理公司。

    宋子洋现阶段对洪星的帮助或许没有其他人大,但未来他会发挥出他的价值,这也是他把宋子洋拉入伙的原因。

    或许是出于对洪星的信任,或许是想要成为合伙人,宋子洋选择成为合伙人,而这在陈刚和许凌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刚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的初创公司估值40万?这怕不是忽悠傻子吧。

    梁浩宇在脑海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觉得洪星这次的想法说不定真的能成,于是也想出资2万买5%的股权。

    如果说宋子洋的做法让陈刚和许凌瀚怀疑宋子洋脑子有问题,那现在梁浩宇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无异于已经疯了,毕竟宋子洋原本是没有股权的,而梁浩宇已经有10%了却还要出资买,他们无法理解,但洪星却大为震撼。

    梁浩宇原本的人生路线是进入MIT那个以本科课程繁重著称的地方拿到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三重学士学位,随后去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尼治玩起了对冲基金,赚到钱后回到国内创建投资管理公司,凭借独到的眼光投中几个好项目,三十岁前身家就超过十亿。

    洪星以前一直以为梁浩宇是在格林尼治得到了锻炼才混得风生水起,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与生俱来的能力?

    为了让梁浩宇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洪星虽然有些不舍,但他最后还是答应了梁浩宇的请求。

    如此一来,公司股权架构就变成了洪星持有80%的股权,梁浩宇持有15%的股权,宋子洋持有5%的股权。

    梁浩宇和宋子洋各出资两万元,洪星自己填补了六万元,把启动资金凑到十万,公司正式开始运转。

    [1]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产生文字、图像或其他媒体以回应提示工程(Promptengineering),比如ChatGPT,Midjourney等。产生模型学习输入数据的模式和结构,然后产生与训练数据相似但具有一定程度新颖性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分类或预测数据。用于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突出框架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基于Transformer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

    [2]图灵测试是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思想实验,目的是测试机器能否表现出与人一样的智力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