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日月山河 » 第二十二章 倒霉蛋

第二十二章 倒霉蛋

    太后和万历出来后,让叶向高跟着回到了乾清宫。

    这时候太后手上拿着两张纸,一张是统计万历朝殁了的皇家血脉外,另外一张上写的是历代的统计。“触目惊心啊,太祖在世的时候,皇家血脉是多么旺盛,你看看,这后面子嗣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武宗绝嗣,嘉靖爷继承大统,中间殁了那么多血脉,你们外朝管理太医院就是这样的吗?你们该死呀!”李太后的拐杖不停的敲击着地砖,愤怒的丢出手上的两张纸,在她老人家看来,一个个朱砂写出的名字,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道道冤魂!

    “臣有罪!臣该死!太后息怒!”叶向高拿到手上重若万钧,不敢辩解,真尼玛倒霉,又不是到我这才这样的。

    “不让皇家随便封传唤官,侍奉官,好!由着你们外朝管理,你们选拔,征召,举荐,还捐纳!最终选出来的人都是真才实学吗?都像你们吹嘘的是妙手回春?术精岐黄?仁心仁术吗?!”

    “好好看着这些名单,你们对得起朱家对你们的恩典吗?对得起大明朝历代先王和圣人的教诲吗?”万历也怒了!

    叶向高这个倒霉蛋,只能撅起屁股,爬的更服帖了!

    “给你一天的时间拿出个章程来,重新组建太医院,另外招各地的名医进京,选拔,再好好查一下历年的方子,到底有多少是庸医杀人!”

    “吾皇圣明!老臣遵旨!”叶向高只想里这件事远一点,无奈的投降了。

    “以后这个单子就贴在太医院的影壁后,作为警示!”李太后还是气鼓鼓的,发了懿旨。

    “太后圣明!老臣遵旨!”叶向高心想:终于结束了。

    刚走出殿门,就见一个小太监进去禀报,隐约听到“皇长孙所献。。。。。。”

    叶向高回到内阁,想想就很是头痛,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现在太医院被一网打尽,剩下礼部有管理权,吏部有人事权,一个都跑不掉!只能让人传吏部和礼部前来。

    万历帝长期“三不”——不朝、不见、不批,造成朝廷中枢机构近于瘫痪。最典型的是政府官员的缺得不到补充。皇帝长期摆烂,导致职能部门严重缺员,已经使政府机构运转不灵,而那些在位的阁臣,由于长期得不到皇帝的批示和接见,也无法开展工作。

    就像现在仅剩一个吏部尚书就赵焕,其他都是侍郎代替尚书,礼部尚书李汝华最近身体不好,礼部侍郎吴道南代管礼部。听到今天发生的事情,皇太后,皇帝的要求,赵焕直接就跳了起来,第一反应就想要辞职,老子不干了!

    “陛下多年不朝,导致中枢不畅,官员短缺,这一旦出事就让我等负责,其他事情还好说!这种残害皇嗣的锅,也是我们几个能背起的?”赵焕就差破口大骂了。

    “太医院专业性太强,不是官场上的实务,我等无法考核。再说我等又不懂医术,还不是太医院报什么我们吏部就批什么!”吏部文选司哭到。

    礼部右侍郎吴道南更冤“太医院只是挂名在我礼部名下,直接向陛下负责,礼部从未行使管理权利!卑职只是礼部侍郎,又不是主管尚书!再说卑职拿着副职的钱,干着正职的活,还要担着掉脑袋的命,卑职也想辞职!”。

    表功,甩锅,一气呵成。像不像电视里的“老子为DG流过血”,所说差了几百年还是没有变,时至今日并仍未变,跟沧海桑田一样。人性,就是这么的奇妙!

    看着几个人甩锅还要辞职的几人,叶向高心想“你们几个可不能跑了,万一太医院的人不够偿命的,你们还能顶上!”想起还在庙里呆着的另外一位庙祝阁老李廷机。

    李廷机可不是一般人,其他人若是应聘当上一般普通大型公司的一把手,都不会主动辞职吧,更何况是当时世界第一皇朝集团大明朝的CEO。但李廷机就是这么个意外之人,当他当上大明朝的CEO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六部九卿正副职共三十一个位置,只有七人在岗。然后想干点事尽一下职责,结果就有不干事的人攻击他,好在老板不帮他也不帮攻击他的人。结果李廷机脸皮薄,受不了无端的指责和谩骂,就提出辞职。结果老板不批,他就跑到庙里没事就写个辞职报告,就一直拖了快五年了。叶向高就是他之后的背锅侠。

    叶向高恶狠狠的想到“你个李庙祝,想跑可是没门,至少得一起背锅吧。”李廷机此刻正在庙里喝茶,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望着下面的甩锅组,叶向高顾不得身份,威胁到“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抓紧说说吧,怎么改制太医院?这种事情以后如何杜绝!想清楚了,以后再莫名其妙的死一个皇嗣,我们可都要全家陪葬了!”

    其他人哼唧唧的不说话,要么就是翻旧账。

    无奈的叶向高直接摊派任务,由不得推脱“制定考核和制度是吏部的事情,你别诉苦,赶紧回去拿出一个章程,今天不写完别想下堂。”

    “礼部管着礼仪和传承,想想如何杜绝这种不作为或者瞎作为呢?”

    “老夫得想想这件事情如何才能让皇太后和皇上息怒呢?”

    赵焕气呼呼的带着小弟走了,礼部右侍郎吴道南也一脸幽怨的出去了。

    叶向高让人去找李廷机,还嘱咐,就是架也要给老叶我架回来。

    乾清宫内,李太后正拿着朱由校写的信:“孙儿观皇祖母耳垂有些许折痕不消,口唇苍白血色略少,皮肤已有少许老年斑,应该为胸痹初期之症状,孙儿恰好知晓一味神药,名曰速效救心丸,材料简单,仅需要提纯后成药,可治疗皇祖母偶有的胸痹有奇效。”

    “速效救心丸,川芎、龙脑香”

    就这么两味药?真的能治好哀家的胸痹?

    虽然已过花甲,但李太后还是惜命,就想让太医院的人来辨识,忽然想起整个太医院都进去了。“去找医书来查查这两味中药的药理”。

    万历本人是书法爱好者且有一定的火候,看着这歪歪扭扭的字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万历也半信半疑的看着这些简化字,真的是皇长孙亲笔所写?

    “是的,奴婢去给皇长孙送药材的时候,他专门问奴婢是否识字和药理,奴婢一个小黄门不认识字,但是一直在御药房伺候,所以认得两味药材,皇长孙就让奴婢送来了!”

    “皇长孙还说他只想到了这个,后面想起来了还会向太后和陛下禀告的。”

    “孝心可嘉啊,哈哈!”李太后很开心。

    过了好一会,常云找到了“陛下请看,《证类本草》有记载,这本《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的,”

    “咦,这是本朝的医书?”万历接过随手一翻。“李时珍,朕好像记得在哪见过这个名字!

    “是的,万历二十二年陛下下旨修国史,其子献书,但李时珍已于万历十九年去世了!陛下大悦,还有所赏赐。此书是万历二十五年刻印发行。”常云答道。名医死了,当头一棒,李太后想打人了。

    “本朝还是有好医生的,你看看这书写的!”万历很是欣慰。“本朝民间还有哪些名医啊?”

    “奴婢不知,但原太医院龚信之子龚廷贤,曾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被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哦,说明此人不是庸医啊,传来问话。”李太后听闻后吩咐道。

    “还不快去!”万历瞪了一眼常云。

    龚廷贤被从锦衣卫诏狱提出来时,恍若隔世,茫然的跟着传唤的太监一路来到乾清宫。

    “你就是龚信之子龚廷贤?”万历拿着本草纲目看着。

    “回陛下,罪臣正是。”龚廷贤有些惶恐。

    “还没有审,也没有判罪,称什么罪臣。且起来回话。”

    “谢陛下!”

    “你知道川芎和龙脑香妈?”

    医学水平考试?龚廷贤略微思考后答道“龙脑香,疗喉痹、脑痛、鼻瘪、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川穹,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不错,至少基本功扎实,家传不错。”

    万历又问到“两者合用,有何功效?”

    这是要命题吗?“容臣思考一下”龚廷贤灵机一动“微臣觉得,结合服用,可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只是用量,需要斟酌”。

    “能治胸痹吗?”

    “微臣觉得应该可以,心痛为气血不足,痰水过多上挤所致。”

    万历看了老娘一眼,李太后也点点头,然后说,“虽后宫皇嗣多有夭折,并非全是庸医所杀,但玩忽职守,不求上进,虚以应付,弄虚作假,也是逃不脱干系,乃是帮凶之一。龚爱卿,朕决定整顿太医院。你可愿意担此重任啊?”

    天下掉馅饼了,爱卿,掌太医院!幸福来的太突然了!龚廷贤一时失仪,愣在原地颅内GC呢!常云“吭”的一声打断了龚廷贤的施法,龚廷贤急忙跪下谢恩“承蒙陛下厚爱,臣愿意担此重任,整顿太医院,万死不辞!”

    “很好,你回去想想,太医院里有多少和你一样有真才实学的,民间是否有名副其实的名医,但凡你所举荐,朕一概照准!另外你抓紧清除太医院的魑魅魍魉,至于那些医术不精,不学无术,让三司严审,一经查实,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