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日月山河 » 第四十三章 缺油水

第四十三章 缺油水

    正月十五一过,太子朱常洛悄悄地接王恭妃出宫了,一路上母子情深的聊了一路,但送到后,朱常洛也不敢抗旨,第二天就急匆匆的返回了京城,生怕万历借着由头反悔。

    隔了一天朱由校才带着自己的第二天团和兵仗局选拔出来的能工巧匠悄悄的返回了小汤山行宫。

    此时,朝中为了太子出阁和福王就藩吵的不可开交。万历也趁机和外朝开始了拉扯,暗中得到好处的武勋开始偃旗息鼓了。万历开始腾出手和文臣开始了多条战线的battle,一边以内阁组建和各部委任来和叶向高谈条件希望福王能留京,再以太子出阁需要组建讲师团,詹士的提拔等;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福王争取更好的条件罢了。

    范箴听已经升任小汤山的新主管,过年期间也是每天三次的巡视着带回来的种子,从不偷懒。

    正在巡视的范箴听巡视后就一直在庄口等着,看到车队来了后,急忙带着众人迎上朱由校,“吾等叩见皇长孙殿下,殿下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朱由校笑吟吟的从人群中穿过,望着后面的农庄的农夫,每人都穿上旧棉袄,脚上也穿着鞋!走向了肖战,“肖族长,新年快乐啊!”

    “新。。新年快乐!”肖战激动的舌头都捋不直了。

    “没事,新年要有新气象,我看你们比我第一次见你们的时候好多了嘛!”朱由校指了指肖战身后农户身上的旧棉衣。

    “托殿下的福,去年底做工攒了点钱,就按照殿下身体第一的要求,就让各家各户都优先购置了棉衣,旧是旧了点,但便宜实用啊!另外都互帮互助,把家里修补了一下,装上了蜂窝炉。往年都会冻死冻伤人,今年还没有听说,连出生的婴儿都好好的!”肖战说着说着,越来越激动,眼泪不停的流。

    史宾急忙摆出小汤山大管家的架子,甩了几鞭子:“太阳都快落山了,皇长孙走了一天了,大家都散了吧,明天早上检查的时候再汇报吧”

    听到呼啸的鞭哨声,众人还是有些害怕的让开了路。朱由校无奈的摇了摇头,上车进了庄,只是悄悄的让来福带老农跟上。

    首先去给自己的亲奶奶请了安。因为这边有个女性长辈,王才人又想要固宠就没跟来,主要是被李选侍刺激的,现在太子妃郭氏也活络了起来。

    老人家无依无靠的就一个儿子还长期不得见,眼睛已经快哭瞎了,听着孙儿的稚嫩童声,心中满是回忆,又开始哭了!朱由校不得不耐着性子哄着老人家不哭,安排了选侍找人给她念书听。出门后又让来福给王恭妃找一条断了奶的小奶狗,抱着小奶狗的老人心情稍稍平复了许多。

    赶了一天路的朱由校还是有些累,不顾众人的劝解,最终还是坐着庄士安的背轿,带着第二天团直奔后面的种植试验地,平时伺候的老农李初九现在明显红润了许多,指着自己伺候的个把月的秧苗,滔滔不绝的比划着,“除了这些统计的数据,我不是很懂,徐师傅以为如何?”朱由校坐背篓上问到。一帮大佬还蹲着看着这些新作物。

    徐光启蹲着看完秧苗和数据后,起身答道“此地的温度适合,泥土又是运进来的肥田土,长势很好,有些许虫害而已。”

    朱由校摸着下巴“虫害!这个我倒是忘了!”

    “以往都是秋收后,焚烧秸秆,然后翻土后深埋。这些都是烧过的!”李初九急忙抢答。

    “哈哈,我是杞人忧天了!你可是一个好把式啊!”朱由校夸赞着。“你这个把月都长胖了啊”

    “托皇长孙的福,挣了点工钱后,多买了点油和肉,小人的孙子都发福了!”李初九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是啊,有油水了,就长得胖,有脂肪就不怕冷了!”朱由校想起过年前见到的孩子!

    “是的,冻疮都没了!”李初九又开始搓手了。

    “后面小孩子除了每天读书外,就在地里捉害虫!”徐光启想起朱由校提出的蒙学改制。

    “也好,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干这种事情还是可以的!”李之藻不忘拍了一下马屁“当然除了皇长孙殿下”

    “捧杀可不好哦,你这不是让我犯傲慢之罪嘛!”朱由校忍不住摸了下自己的鼻尖“路上和杨御医聊天,中医五行讲究相互滋生或促进,你们老是追捧我,我可是会犯你们的七宗罪的哦!”

    “我等不敢!殿下学究天人,我等是真心佩服!”几位大佬躬身行礼。

    “各位老师请起,我也是孩童,但太祖爷的重担已经压下来了,如果我等不发愤图强,未雨绸缪如何在未来的大灾中挽救大明江山社稷,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呢!”朱由校老气横秋的拍拍自己的脑门“希望各位老师能够随时指正我,防止我一时兴起或者孤注一掷,酿成大祸!”

    “老臣等一定尽力辅助皇长孙殿下完成太祖的嘱托!”第二天团跪下起誓。

    “民以食为天,我等已经在尽力的做了!但这个最少三五年才能看到结果。民间开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已经在解决了!无非是推广的时间而已,又不知道老师有何可以教我?”

    “油脂,民间多为动物油,芝麻油,黄豆油等。但产量都不是很高,价格又贵!达不到殿下想要的人人皆有的要求。”几人对视了一下,徐光启答道。

    “除了芝麻,就是这个花生”朱由校指了一下花生苗,“这个出油率一定比黄豆高些还好活。最主要还是要改进方法和利用。”

    “我记得太祖爷说过有油菜也可以出油的!”朱由校又抬出了朱元璋这杆大旗。

    “油菜我记得前些年,已经有人培育出可以过冬的油菜!但面积不是很大。”徐光启想了想。

    “很好,徐老师的农政全书要抓紧整理了,我这边能做的只有补充哦”

    “这边挨着温榆河,老臣想发展水利以配合农耕!”徐光启跃跃欲试,恨不得大干一场。

    朱由校很想拍拍肩膀鼓励一下,但半途中收回了手,小手一挥“缺什么给我说,不够了我再想办法!这小汤山几万亩的试验基地!一切以徐老师马首是瞻!”

    “殿下是否有点操之过急,如果都做试验,这些农户如何温饱和交租啊!”李之藻有些担心的劝诫。

    “租子我说了算,温饱嘛,不是有红薯和玉米么!不够了可以买嘛,再说西山那边还有几万亩地,应该够了!大不了勒紧裤腰带么!”朱由校拍了下自己的腰带!“再说,小爷我有钱也可以买么”

    “那就好,原来殿下早已运筹帷幄了!”李之藻有些汗颜,以为朱由校想搞大跃进的改革。

    “呵呵,老师言重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朱由校正色道“这种试验和改革如同打仗一样,未思胜先思败,才能远祸;未思进先思退,才能长久。我等一个失误,将来会影响大明乃至天下的。所以要不急于一时,一定要反复验证后再传播下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几人听到后骇然反复咀嚼默念,这种让人深思的话,简直如同醍醐灌顶般刺激着第二天团。

    第二天团再次叩拜“老臣等一定誓死辅佐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