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绣红楼 » 第三十一章 县试结束

第三十一章 县试结束

    第一道题目,“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贾玟心中即刻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大学》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大致意思,就是要让自己知晓达到一种极致的程度,就必须接触事物并且彻底研究事物的道理。

    破题的之处,就在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之上。这题之意,并不晦涩难解。

    可若想要别出心裁,写出新意同样不易。

    再回头看过第二题,却是有些难度。

    “国有道不”,

    这是一道截搭题。

    全句选自《中庸》,应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可此题只选了前半句,所以考生要对四书滚瓜烂熟,融汇貫通,能聚能散,方才可能不会偏离了题目。

    贾玟拿起身边的草纸,开始准备破第一道题目。

    只因前段代儒可巧出过格物致知的题目,所以贾玟思忖了片刻后,心中有了章法,直接挥毫写道,

    “穷理即以致知,致知诚在乎格物矣。”

    破题之后,见得贾玟未有停滞,一气呵成,又写下承题一句,

    “夫物之理,必待乎穷也,穷理即以致知,不可释经之所谓乎。”

    两句写完后,贾玟才稍有停缓,再看了一遍文章,虽说循规蹈矩,但也破的妥当。

    既然开了头,贾玟顿时文思敏捷,接着写了起讲部分。

    “朱子补格致之传曰:吾所常接者物也,所欲知者理也。吾之知,在物之理而已……”

    “致吾之知,经所谓致知者也,然经必曰在格物者何哉?”

    ……

    “夫物者物有本末之物也,而知者知所先后之知也。穷理即以致知。经所调致知在格物如此。”

    随着束股最后一句写完,贾玟才搁笔,将文章细细重新看了一遍,并未发现违规犯讳之处,才小心的誊录在试卷之上。

    诸多考生中,闭目沉思,奋笔直书者有之,抓耳挠腮,咬笔搓手亦是不少。

    更有甚者已然昏昏欲睡,梦入周公了,真真的是一副众生相。

    日上三竿之时,坐在中堂大厅的许文和,不觉也有些困顿,起身离了座位,在甬道之上,来回走了几步,祛除睡意。

    看着考棚之中正聚精会神答题的稚子小儿,许文和恍惚想起二十几年前自己求学之时的场景。

    自己年幼家贫更兼之父亲早亡,唯有寡母一人操持,生计艰难,拜师开蒙之事更无从谈起。幸得乡中夫子相助,免了束脩不说,还多有照拂。

    年岁渐长,手头拮据无书以观,只求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相还,严冬腊月亦是顶风冒雪送之,不敢稍有逾约。故此能遍观群书,学问亦增。

    后随夫子入城,县试后,不负所望榜上有名,继而求学于外,访名师先达,于弱冠之龄便过了乡试,五载之后又恰逢恩科,便一举高中,金蟾折桂,后而留于他乡做官了。

    只是今日想起,已经十几年未曾归乡。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知村口那片翠竹,是否还在。

    “大人,该是盖戳的时辰了。”县中的教谕取了印章,打断了许文和的回忆。

    在县试发题之后,约莫一个时辰左右,便会有考官进了考棚,在考生已写文章的末尾按印盖章,称之为“打印”或“盖戳”。

    一来知晓考生答题的快慢,二来防备有作弊之嫌。

    “那我便去果子号,尔等去其他字号罢。”说着许文和随意的选了间字号,对诸位考官警训一番后,便拿了印章入了果子号的考棚。

    连盖十几人之后,许文和眉头紧蹙,心中叹息,合心意者竟无几人。

    便似眼前考生,一个时辰只写了寥寥数句,待仔细看去,文章内容更是杂乱无章,鄙俚浅陋,简直就是狗屁不通。

    再看下一人,更是连题都未破了,只字未写。

    ……

    而此刻,考棚之中的贾玟,一题答完,已经开始着笔答第二题了。

    闭目养神片刻之后,心中有了腹稿,方才敢下笔。

    直接破题写道,“盛世安贫忧民,乱世强志济民,方为栋梁也。”

    破了题后,下面文不加点,顷刻之间竟是只剩了后四股。

    远处的许文和又是摇头盖完一人答卷,起身之时,突然注意到甲子排角落里的少年。

    见他不似考棚中众人,正襟危坐,手中笔不停辍,隐约中有着不符年纪的老成持重,心中便对其有了几分兴趣。

    待甲排查验之后,悄然来到了少年身旁。

    “好字。”只是瞅了一眼试卷上字迹,好似衣冠踏拖,若正若行,又看了片刻后,许文和亦是自叹不如。“单这一手字,超出我等多矣。”

    等到回过神来,再看其答题,竟已经写到了第二道题目的起股部分。

    许文和有意看他文章,只见少年写道,“夫国有道,物丰民富,其患再隐,材之道在乎安贫处道而为民计长远。”

    “虽是中庸无奇,但简洁名贵,比之前场几人强矣。”许文和心中暗自想道,接着看去,只见空谷传声,须臾之间又是一句跃然于纸上,

    “国无道,法乱民困,其患在危,材之道在乎舍身取义而以天下为己任。”

    “好!倒也难为他这个年纪,竟有斐然成章的气度。”许文和见猎心喜,越发不愿离去,只是站在其旁,待先观他写完,再去盖戳也不迟。

    “呼!圣人之学,易于学,难于行。苟能立志而行介乎道与不道,真强者哉!”

    贾玟长出一口气,随着最后一句落笔,自己的第二篇文章终于写完了。

    “锦心绣腹,流水行云。”站在一侧,看着贾玟挥笔立就,浑然天成,许文和心中又惊又喜,观其年纪不过十一二岁,却是内有华章,想来童生试不过是其囊中之物罢了。

    若是明年乡试大比,此生再中了,怕是大周一朝也要出个前朝宰辅杨文忠般的人物了。

    贾玟回过神来,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县老爷,竟站在自己身旁,慌要起身行礼,便被许文和止了。

    许文和看其行事沉稳有度,心中越发啧啧称奇,赞赏不已,盖了戳后,小声安抚几句后。

    心中暗自将“甲排二十三”记下,只等这场结束,再细细将其文章观来。

    等许文和走后,贾玟看着时间尚早,便将那五眼六韵的诗题拿来看了。

    县试之中,文章为重,这诗题虽是考试之项,但却于成绩影响不大,只要排律对了,那便基本过了。

    因此贾玟思索片刻,开笔写道,

    “何时潇潇雨,依然鹊报晴。

    片云连岫捐,旭日远山迎

    树色含烟碧,岚光带翠明

    画图开胜景,锦绣赏余情

    蝶晒花边露,蛙川柳边声

    时赐瞻圣化,万里庆丰盈。”

    等全部写完之后,已过了午时,贾玟仔细查验一遍之后,用楷书仔细的誊录了,便只等着和草纸一同缴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