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万界泪目 » 第二十二章 气抖冷!不肖子孙(求收藏!求追读!求推荐票!求一切!)

第二十二章 气抖冷!不肖子孙(求收藏!求追读!求推荐票!求一切!)

    伴随着陈元的解说。

    苍穹金榜之上的字迹,渐渐模糊成一团。

    转而又如同泼墨一般晕开,画面展现在苍穹之上。

    画面之中。

    狼狈的杜充号召各地人马,投降金国。

    但金榜之上的这位,义正严词的拒绝,坚决不响应。

    而后!

    独自拉起一支人马,举起抗金的大旗。

    ……

    海上。

    狼狈的出逃的宋高宗,听到杜充直接降敌的消息,脸涨成了猪肝色。

    “混账!他怎么敢!竟直接投降了金国。”

    听到这话,护送宋高宗出逃的群臣们,纷纷低下头,心思各异。

    有明白人,在心中忍不住腹诽着:

    “官家你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你不知道?”

    是啊!

    当初弃守开封府的时候,高宗皇帝可是对杜充大加赞赏,还擢升后者为右相。

    若不是杜充这次直接投降,他们也不至于逃到海上来。

    有几个灰头土脸的忠贞之臣,此刻真想齐刷刷的问高宗皇帝一句。

    “上次弃守你对杜充封赏,这次杜充继续弃守,你怎么不封赏了?”

    “你倒是继续封赏啊!”

    ……

    另一边。

    皇帝都逃亡海上了,金人军队自然是长驱直入,冲入了临安城之中,烧杀抢掠。

    金榜之上的这位,自知直接上去硬碰硬,万万是没有半点机会,那真是以卵击石。

    故而!

    他在临安的后方,在金人的归途上,不断地游击。

    很快!

    便打下了战果累累。

    当海上皇帝发来诏书的那一刻。

    诏书很简单,让他配合镇江的韩世忠一起,与金人交战,伺机恢复国都。

    他泪目了!

    铁骨铮铮的汉子,在这一瞬间,竟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从当初第一次从军……不!从幼时研读兵书,从少时拜师习武……

    从那时起!

    他心中的理想就从未改变过。

    大丈夫当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呕心沥血!

    他手捧皇帝下发的诏令,在大帐之中,忍不住对着苍穹大喊道:

    “宗帅!您看到了吗?”

    “这是官家下发的诏书啊!”

    “终于要与金人一决高下了啊!”

    “某家此生必当为了北伐过河,重拾旧山河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唯死而已!”

    ……

    看到这一幕。

    万界的观众们着实是绷不住了。

    看到金榜之上的这位,苦等十几年,终于等到了高宗皇帝下发的诏书。

    他兴奋又悲凉。

    兴奋的是,终于等到了挥洒一腔热血的机会。

    悲凉的是,昔日与自己引为知己,亦师亦友的宗泽老将军他再也看不到了,他带着满腔的遗恨魂归苍天。

    斯人已逝,无处可寻!

    ……

    大秦时空。

    “混账东西!简直是一头畜生!”

    “外寇入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畜生皇帝不知道抵御外寇,竟然直接逃亡到了海上!”

    “朕恨不能一刀宰了这头畜生!”

    始皇帝破口大骂。

    今天一天所说的脏话,可能始皇帝这一辈子说的还要多。

    无他尔!

    着实是这高宗皇帝太令人气愤了。

    再加上陈元独特嗓音,以及直观的苍穹投影,很难不让人代入其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李信这家伙此刻都是咬牙切齿的看着苍穹之中的画面了。

    他恨不得带二十万大军,从投影之中杀进去,手刃狗皇帝的首级。

    咱是打不过楚国!

    但不代表打不过你大宋。

    就这孱弱的东西,李信觉得自己让大宋一只手,他都能将后者吊起来打。

    始皇帝怒斥一会之后,看到金榜之上这位终于等到了与金人交战的诏书。

    情绪缓和了不少,而后喃喃道:

    “这下你终于可以驰骋沙场,放手一搏!”

    “希望这高宗皇帝,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

    大汉时空。

    “嘶——”

    霍去病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金榜之上的这位,真是生不逢时啊!”

    “还好,我生在陛下这个年代!”

    假设让他去了大宋的朝代,啧啧……

    霍去病压根不敢想,这般朝代,如何建功立业?

    面对此等昏庸王朝,还不如自杀了算了。

    与此同时,他也是替金榜之上的这位,感到惋惜与无奈。

    惋惜他通天的军事才能。

    但却生在蠢货掌握大权的世界里。

    可悲!

    可叹!

    ……

    大唐时空。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大宋被人锤的死去活来,认真分析道:

    “愚蠢的朝代啊!”

    “地方兵力如此空虚,被一个区区几百万人的游牧国家,打的弃国都而逃。”

    思及此处,李隆基不由地心生傲慢道:

    “看看朕的大唐!各地节度使,军权在握,长安又占据潼关之险,即便再过一万年,长安城也不会被胡人攻破啊!哈哈哈!”

    身旁的杨贵妃听闻此言,轻轻一笑,而后附和道:

    “陛下言之有理,北方更是有禄山儿手握三镇雄兵,镇守边疆,万不可能发生祸乱!”

    听到爱妃说到心坎中的话儿,李隆基会意一笑,一把搂住爱妃丰腴的身子,豪迈道:

    “朕的长安有潼关之险,北方有禄山儿守卫!”

    “朕之大唐,万万不会如同金榜之上那位,被打的弃守国都而逃!”

    “哈哈哈!大唐,永垂不朽!”

    ……

    此言一出,以杨国总为首的这帮人奸臣,顿时齐刷刷地附和道:

    “大唐,永垂不朽!”

    ……

    高傲的唐玄宗此刻不会知道。

    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禄山儿将会是祸乱的源泉。

    他引以为傲的潼关之险,也会在他的骚操作之下被攻破。

    他也会如同金榜之上高宗皇帝一样,弃守长安,仓皇外逃!

    ……

    大宋时空。

    气抖冷!

    开国太祖赵匡胤,浑身簌簌发抖。

    全然是被高宗皇帝给气的。

    “混账!”

    “混账至极!”

    “朕怎么会有这等不孝的子孙!”

    此时还没有发生烛光斧影的事情。

    可惜了,年轻的赵匡胤根本不会知道。

    其实!

    赵构压根不是他的子孙。

    赵构是他弟弟赵光义的后代。

    要是让这位开国太祖提前知道。

    他老弟直接篡位,会不会直接当场气的身亡。

    ……

    大明时空。

    煤山。

    歪脖子树下。

    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

    此刻正准备上吊。

    看到天穹之上宋高宗出逃的画面,心中忽然豪迈顿生。

    “唐玄宗,宋高宗,皆是弃守国都而逃亡者!”

    “朕,不会!”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朕与北京城共存亡!”

    “朕,今日虽身死,但日后一定青史留名!”

    “啊哈哈哈!”

    大笑三声之后,这位深陷于自我感动之中的崇祯皇帝。

    十分豪迈的将头伸进了悬挂好的白绫之中。

    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