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037来信(二更,求追读)

037来信(二更,求追读)

    唐植桐收到了两封信和一张单据,一封万向阳的回信,一封王静文的来信,单据是取邮寄包裹的凭证。

    下午投递完后,唐植桐坐在营业厅看信。

    王静文字迹娟秀,以“桉子哥,展信安”开头,感谢了前几天唐植桐对她的帮助,并说明自己身体并未发烧,请他放心。

    接下来是睹物思情,从唐家院子联想到自己的童年。

    告诉唐植桐她在南泥湾的时候,自家也有小院子,种菜、养鸡,跟小伙伴春天挖野菜、夏天抓知了、秋天杠叶梗、冬天烤土豆……

    字里行间能看出王静文对农村生活的适应和认同,没有瞧不起唐家在院子里种菜的意思。

    信的最后写到随信寄了衣服,记得查收,并以“盼复”结尾。

    万向阳的信诉苦多一些,首先说明是因为自己随火车押运去了外地,一来一回耽误了时间,才没有第一时间来信。

    接着讲了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无论是去程和返程,都要在火车到站的短暂时间内下包、上包。

    火车开动后,马上要对新上的邮包进行分拣,然后重新打包,如此重复,连个囫囵觉都睡不成。

    最让万向阳失望的是,虽然给配了家伙,但都是些老旧淘汰的,就这还没机会用,往返均平平安安。

    安慰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惨,加倍卖惨,让他感觉还有比自己更不如意的。

    唐植桐提笔回信,把前几天寒潮来袭,突降暴雨一事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自己如何身单力薄在暴雨中被淋成了落汤鸡。

    平日里自己每天顶着烈日蹬着自行车汗流浃背满大街送信,直到精疲力尽。

    并表示非常羡慕王向阳这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工作。并在信里鼓励他,加油好好干,干出成绩提干,就不用整天往外跑了。

    信的最后,唐植桐提议,等万向阳下次回来休息的时候,可以来找自己,俩人一块进山打猎,拜托万向阳到时候指点一下自己BIUBIUBIU技巧。

    唐植桐暂时没想好如何给王静文回信,索性先把写给万向阳的信寄走,王静文的等回家再说。

    在信封上填好地址,掏出邮资,并在包裹单据的确认栏签上自己的名字,都交给钱中萍。

    包裹是中午随车来的,会一股脑都堆在营业厅,等有人来取,再顺带翻找整理。

    “还真有你的邮包,还是用布缝的。”钱中萍从一堆邮包里扒拉出一个布包裹。

    现下百姓邮寄东西,基本都用秸秆、稻草变成席,再用针线缝起来包裹,极少有用纸盒、木箱、布的。

    “寄的啥?还挺重。”钱中萍把包裹递给唐植桐,并收回收据。

    “应该是衣服,前几天不是穿了我一套冬装么,现在寄回来了。”唐植桐掂量掂量说道。

    “不拆开看看?”钱中萍找出一把剪刀示意唐植桐。

    “谢谢钱姐,不了,拆开不好带,拿回家再拆吧。”唐植桐婉拒道。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花开什么什么折,小唐啊,碰到机会可要抓住喽,可别等以后再后悔、跳脚。”钱中萍收回剪刀,有些意有所指的跟唐植桐讲道。

    “知道了,钱姐,谢谢您提醒。今儿的信送完了,我先回家了。”唐植桐跟钱中萍道谢,拎着包裹,出门回家。

    院子里的白菜已经收了,被唐母堆在一起,外面盖了两层草栅。

    地已经平整过,比前阵子看着整齐了很多,就是有些空荡荡的。

    兔子已彻底交给两个妹妹负责,凤珍、凤芝也很负责,都盼着年底能吃上一顿兔肉。

    第一批兔子已经比唐植桐拳头大了,由于唐植桐偷偷又放了些母兔,相信再过阵子,兔子圈就得再次外扩。

    凤芝问过唐植桐为啥又多了几只大兔子,唐植桐以新买的为由糊弄了过去。

    唐植桐依旧是每天往家里带干草,在街坊那过个明路。

    在家挑唐母和妹妹不注意的时候,再偷偷从空间往外取一些。现在增加一些储备好过冬,否则下雪后再往家带草,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上个月底,唐家所在的街道被选为了推行粮票的试点,比唐植桐知道的时间早了一个月。

    街道在月底根据每户粮本定量发了粮票,从这个月起,增购部分取消,街道粮店开始凭票购粮。

    粮票有横票和竖票之分,横票印着“面票”及重量,是细粮票,买面专用;竖票印着“粮票”及重量,可以买大米及粗粮。

    这一规定给部分贫困用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一般家里没钱的,身体所需能量除了粗粮,还会多吃些蔬菜,毕竟蔬菜比粮食便宜。

    现在粮店看票售粮,而入冬时节正是蔬菜奇缺的时候。

    以前粮店执行的不严格,肚量大的可以在这时节多买一些粗粮,凭票后就买不出来了,肚子也跟着吃不饱了。

    好在还有一条路没被堵死,可以拿钱去馒头铺或者饭店买馒头或窝头,比直接买粮食贵一点,但胜在不要粮票。

    所以从这个月起,就有一些会算计的人家,拿自家细粮票换别人家的粗粮票,这样能在粮店全购买成粗粮。

    相比较买细粮,买粗粮每斤大概能省下7分钱,再用省下来的钱去买窝头(面粉0.184元/斤,机米0.148元/斤,优质大米0.187元/斤,荞面0.13元/斤,玉米面0.11元/斤,鲜白薯0.018元/斤,高粱米0.087元/斤,小米0.122元/斤)。

    唐植桐觉得,假如自己还是灵活就业,估计唐家也得出去跟别家用细粮票换粗粮票,但自己现在做了投递员,生活有了保障,就连唐母现在都舍得端豆腐吃了。

    端豆腐,一个以后只会出现在老年人口中的词,塑料袋普及后用的就少了。

    何谓端呢?因为要拿容器盛,大多数时候还会要点浆水,所以要注意保持平衡。

    现下豆腐平时不常见,只有冬天及前后或青菜不继的时候才会在副食店有售,一毛六一斤,价格不算便宜。

    晚饭是唐植桐掌勺,一锅白菜炖豆腐,简单地浇上点料油,小香味挠挠的。

    唐植桐喜欢做饭,但从来不刷碗,在家大多时候是凤珍刷,今晚刷碗用的是端豆腐盛来的浆,去污效果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