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锦绣农女:带着将军来种田 » 第七十九章:还收不收鸡蛋啊?

第七十九章:还收不收鸡蛋啊?

    跟林大伯和几位打井师傅互相打过招呼之后,林夏花便和林大伯坐下来闲聊几句家常。

    林大伯对于昨晚小闺女到山上打搅侄女这事还是深感歉意的,林夏花倒是摆摆手说没啥……

    她是喜欢不来这个堂妹的,但她就是在意也不能当着大伯的面说啊。

    青春期的孩子确实难管教,不过昨晚的事儿让大伯和大伯娘知道了,他们也会有所行动的。

    管她林兰秋是喜欢俞十二还是暗恋俞六郎,那也不能大晚上一个女孩子跑山上来的。

    想起昨晚的吻,又想到林兰秋有可能还会跟俞承弈纠缠……林夏花就对俞承弈也没有好眼色。

    正在搓麻绳的俞承弈感受到背后被人在盯着,他回过头——原来是他媳妇。

    他回了个自认为比较爽朗的笑容,然后这个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林夏花扭过头,不看他。

    嗯?爹笑了!俞承弈的笑容被正准备抱着小兔子过来给大姥爷瞅瞅的小天看到了。

    他小兔子也不捉了,迈着小短腿跑到俞承弈身边蹭:“爹在笑什么?”

    不拿大砍刀小天就不怕他爹了,于是他笑嘻嘻地上手捏住了他爹的脸。

    一边捏一边咯咯笑,俞承弈很无奈,也不知道这三岁小娃的快乐源泉源于哪?只能抬手把俞天拔拉到他后背趴着任由他捏。

    媳妇不看她,那他就自个儿继续专注搓麻绳好了。

    至于打井那边,也不是林夏花他们不想去做监工,而是这里的匠人大多是这样:你不是人家的嫡传弟子,有些手艺和技艺,人家是不外传甚至都不给旁人看的。

    林夏花看看三个打井匠人,应该是老师傅带着两个徒弟了。

    谚语都有讲:水性向下,无孔不入、水由高处向低流,找水先要看山头。

    可她住山上……

    打井她是不会的,倒是关于几个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打井口诀她还隐隐约约记得几个:什么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地形人字山,泉水藏中间……

    无它——知识学杂了,精通的倒没多少罢了。

    今日师傅们是先来实地考察,这山上是否适宜打井。

    先定个位,林大伯说这事儿给他们十来二十文辛苦费就行。

    山上打井的深度取决于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然后主人家自行决定是打还是不打这个井,因为打的话深水井和浅水井价钱又不一样……

    林夏花相信,他们山上井应是能打井的……看哪野草茂盛的地方定井位,就容易成井,理论上是这样的。

    能打井那当然要打,她又不差那几两银,再贵还能比修房子贵了?!为了取水方便林夏花让几个师傅放心去找那风水宝地,最好今天就可以动工。

    最终在离家半里地找到那个能打井的风水宝地。

    原始的打井方式要耗上几天时间……

    到时候新井除了安个木头井盖以外,林夏花还想让俞承弈和俞十二到时候在井上给她盖个小凉亭。

    这样能防止污物掉进井里,夏日站那打水的时候可以防晒,雨天打水也不怕湿身了。

    山下——

    此时周氏家里迎来了难得一脸和气主动上门的许氏……

    许氏给周氏送来了林兰秋原本给她做的围裙。

    “弟妹啊,我家兰秋前段给我做了一条围裙,我寻思着啊,我都有了,这条就拿过来送给弟妹你~”

    突然迎上那么热情的大嫂,周氏还有点不习惯。

    周氏抬抬眼皮子,打量了一下说:“是围裙啊,做工还是不错的。”倒是比那帕子来得实用。

    不过无功不受禄的,她自觉自己应该没有什么能帮上她大嫂的吧,所以周氏也不着急接过去。

    “这也是兰秋的心意,她昨天崴到脚了,这会没法亲自送来……”至于昨晚跑山上去干嘛,三壮背回来后许氏就问了,闺女说是到山上看看堂姐。

    许氏对小闺女的这番说辞是半信半疑的,可问了两句小闺女就不耐烦了说要休息。

    许氏也拿她没办法,还能大晚上打她?到时候被村里人听到讲闲话可怎么办……

    她这个小闺女平日里跟夏花丫头怎么样,她没整天跟着不可能知道那些相处的细节,但她知道自己女儿的性格多少还是有些娇气的,就不可能两堂姐妹好到大晚上她跑山上去,真那么要好,平日里咋不见她们姐妹俩来往啊?!

    她心中有了猜疑,那俞十二就一穷猎户哪能配得上她的好闺女啊……

    看着弟妹说了一句就没打算出声,许氏继续说,“我和大山就这么一个闺女,平日里养的娇贵,怕是也吃不了啥苦的,我就想着啊,要是能给她找个宽裕些的人家,往后也不用受苦,我们也能安心些。”

    周氏看着许氏,她好像回过味来了……

    不过,是不是有些突然了?是发生了什么事?

    好一会儿,许氏只能叹了口气,道:“弟妹啊,我就想问问能不能等咱家兰秋脚好了后,就过两天的吧,让她去你家桂秋家里住一段日子?”

    林桂秋,是周氏的二女儿,林夏花的亲二姐;可嫁到镇上去了之后,除了过年基本都不回来的。

    说起来,周氏家中几个儿女的名字跟他们出生的月份有些关系,都是周氏和林大海当初一起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大女儿一月出生叫元春,二女儿八月出生就叫桂秋,大儿子是二月份出生的就叫仲阳……

    按理说小女儿林夏花是七月出生的,兰秋的名字本来是她的,但是当时许氏听着小叔子家几个孩子的名字还不错,比她家的大壮二壮三壮严谨多了。

    就让小叔子提前给她未来小闺女也起一个,十二月份的其她女孩名字被列了出来后,许氏也不懂那么多,就把代表七月的兰秋一名预定走了。

    等到林夏花出生时,好巧不巧也是七月……林大海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早就用光了,但是他又想沿用月份给自个儿小闺女起名……绞尽脑汁就起了个林夏花。

    周氏闻言也是叹了口气,许氏都说到这份上了,她也不能再装哑巴了,她说:“大嫂,你也知道我们家桂秋虽然是嫁到了镇上,可她男人就是个账房先生,还是个二房账罢了,又有三个儿女要养活,镇上花销比村里大,养活自个儿一大家子也是不容易啊,兰秋丫头过去怕是会遭罪的。”

    到底是自个儿闺女,周氏这已经是留了面子了。就她这个老娘亲自去,这二闺女怕是都不会多给一个铜板的,你这细皮嫩肉的闺女去了,还能有好日子?

    许氏脸色变得有些僵硬,忍着心里的怒气,这才道:“日子再不好过也不能少了亲堂妹一口吃的……我家兰秋也不会在她家住多久,要是有合适的人家,那直接就嫁了去。”

    “这事,你跟大哥说过了吗?”周氏问了一句。

    这下子轮到许氏装哑巴了……

    周氏了然,看大嫂这模样,肯定还没跟大哥通过气的了。

    突然门外有个声音响起:“周氏啊,你家还收鸡蛋不?”

    蔡婶子人未到声先至,“外头几个嫂子问我呢,我这不也得先来问问你!”

    “收!怎么不收。”

    屋内的周氏偷偷舒了口气,赶紧朗声应了句。

    她回头低声回了句许氏:“大嫂还是等大哥回来,先跟他商量商量吧,我看大哥之前也说也不舍得那么早嫁闺女,我这要先忙了。”

    许氏无法反驳,只能暗自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