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无敌英雄传 » 第六章 张士诚贩私盐不易

第六章 张士诚贩私盐不易

    元朝末年,皇帝荒淫无度,朝政腐败,财政收入早已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盐业专卖古已有之,本不算什么事,但是据《元史.郝彬传》记载“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这就有点过分了。盐税的收入是元朝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为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可想而知,当时的政府财政如此依靠盐税之后,一旦入不敷出,朝廷必然增发盐引,此时盐贩子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盐引就是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有了这个凭证则表明这些盐是官盐,否则就是私盐,是要罚没和坐牢的。

    唐中期以前,私盐问题虽已出现但并不太大,与这一时期政府财政对盐税的依赖并不高和当时制盐技术不发达、制私成本较高有很大关系。而唐中期以后,政府对盐税的依赖加重,因此对盐税的控制也就加强了。随着制盐技术的进步和制私成本的降低,私盐和官盐的差价也就是盐税过高,足以使私盐贩子铤而走险。

    盐税越重,盐价越高,官盐私盐差价越大,贩私盐的势必就越多。

    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顷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没了能种庄稼的田地以后,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张士诚是刘行素的父亲刘启先的好友,字确卿,小字九四,家住泰州白驹场。至治元年出生,年龄比刘行素正好大二十岁。

    他的三个胞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跟他一同撑船运盐,日子也过的也很辛苦。虽然张士诚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四兄弟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私盐,卖给当地的富户,依靠卖私盐这样才能勉强地生活下去。

    白驹场的富户们知道他们这是贩卖的私盐,不但享受着低价,还经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压低盐价,甚至拖欠盐钱不给。前去讨要时往往是冷面以对,不但不给钱还将人赶出门外,并且护院家丁们对他们非打即骂,根本就不将他们当人。

    由于身份低微,并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如果富户做的不是太过分,他们还能够从中赚那么一点生活费,张士诚四兄弟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这是自己赖以谋生的生意,一旦闹翻了,被官府插手他们都得被抓去坐牢。自己坐牢还好说,可是一家人的衣食从此无处着落,最终一家人可能都得饿死。

    由于富户都有不少家丁,甚至还请了武艺高超的江湖武师作为护院,因此在争执中一旦动手,他们也经常吃亏。为了跟富户在争斗中不吃亏,张士诚特地跑到太湖旁边的缥缈峰拜出身少林的弘智禅师学武,跟随师父修习了两年,武功有成之后,回乡继续与三个胞弟一起贩盐生活。

    这一天张士诚四兄弟人夹带了不少私盐,准备卖给邻镇程家大院的程员外。这是个新客户,他是当地的富户,家中有几百口人,一年消耗盐几千斤。张士诚经人引见给程员外,这一次给他们先送200斤盐试试,当时市面上的盐价115文一斤,谈好按照每斤85文计算,一共17000文,合十七两纹银。

    张士诚和张士德两人将盐送到厨房卸下之后,来到账房取钱。账房先生说道:“张老板,不好意思,最近我们有一笔生意占了我们一大笔钱,今天的盐钱恐怕不能兑付。”

    张士诚一看今天这个滋味不太对,于是说道:“先生,你看看是不是能够付给我们一部分,至少先把我们的本钱包了吧?”

    账房先生说道:“我说过了,账上没有钱,今天你恐怕要空手而归了?”

    “不可能吧?你们这么大的庄子,难道连区区十几两银子也拿不出来?”张士诚心中恼怒反问道。

    “是啊,你知道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每天的费用要多少?我们不是今天拿不出十几两银子,而是我们这几天还欠着别人的钱呐。”账房先生答道。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钱?”张士诚弯腰低头,递过去一两银子给账房先生。

    “不一定,我做不了主,也许十天也许半个月。”账房先生伸手挡住不敢收。

    “那不行,这么长时间我们等不了。要不我们把盐拿走吧?”张士诚起身装作要去拿回自己的盐。

    “这我可做不了主,你们还是去问我们家老爷吧。”账房先生爱搭不理地说道。

    张士诚于是转身去找程员外要钱,如果不给钱的话,就要把盐带走。

    程员外皱眉说道:“你把你们的盐放进我们的盐仓里,你们还能分辨出来吗?盐卖就卖了,怎么还能往回拿呢?我又不是不给你们钱,等几天怎么了?”

    “我们小本买卖哪能压的起这么多货,至少程老爷先给我们付一部分吧?”张士诚一看来硬的也不合适,想先把本钱能要回来也行。

    “这样吧,张老板,我知道你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我先给你们七两银子,剩下的等过些日子再来取吧。我操持这一大家子人也不容易啊,不是说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吗?”程员外说着就要关门撵人。

    张士诚贩的私盐成本每斤是55文钱,二百斤一共是十一两银子,这七两银子远不够本钱。于是张士诚说道:“这样吧,程老爷,您看先付给我们十二两银子行不行?剩下的五两银子我们十天后再来取。”

    “你看你这个张老板怎么得寸进尺?我说欠你十两银子,你偏要说五两。难道你认为我会欠钱不给吗?这样吧,我又不是个不好商量的人,先给你们十两,你们如果不想要,就等十天后再来一块儿拿也行。”程员外说完站起身来就要走。

    张士诚一看今天这架势肯定是不可能把钱都拿走了,于是连忙拦住程员外说道:“好,好,程老爷就按您说的办,十天后我们再来拿剩下的七两银子。”

    张士诚终于从账房先生手里拿到十两银子和七两银子的欠条。没办法张士诚和张士信两个人只能先回去了,看看等十天以后再来拿剩下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