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是贾珠 » 第7章 雨村初登门

第7章 雨村初登门

    昭儿马上意识到自己问得太多,脸红耳热说:

    “二爷,珠大奶奶的两个丫鬟,招惹哪个?”

    贾琏略微想一下,说道:

    “最好是那个大丫鬟素云。”

    昭儿嬉皮笑脸说道:

    “素云如花似玉,调戏起来,倒也来劲儿。”

    贾琏冷眼瞅着昭儿:

    “调戏?素云是珠哥儿屋里的大丫鬟,你这是不要命了?”

    昭儿懵了,问道:

    “琏二爷不是才说了,让我去招惹吗?”

    昭儿平日最大爱好是拉皮条,以他的惯性思维,招惹就是调戏。

    贾琏皱眉冷笑:

    “动手会不会?”

    昭儿愣住了,问道:

    “打了丫鬟,可是要挨板子的啊。”

    贾琏哼一声:

    “有我给你撑腰,谁敢打你?”

    昭儿愁眉苦脸纠结半晌,才咬牙说道:

    “好,这事我替二爷办了,二爷别忘了给我月钱翻倍的事。”

    贾琏微笑道:

    “忘不了,下月就给你加倍,但有一点,你可记好了,珠哥儿要是追究这件事,你须守口如瓶,千万不能供出了我,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昭儿笑道:

    “奴才这几年给琏二爷办事,要是口风松垮,二爷能交代我办那么多事情嘛。”

    两人心照不宣,哈哈大笑。

    ……

    贾珠痊愈次日。

    贾政叫他来梦坡斋小书房,商议春闱之事。

    所谓春闱,是会试的别称,各省乡试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亦称“春闱”、“礼闱”。

    会试录取者,称贡士,可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成为进士。

    贾政对科举入仕极为在意。

    他是袭官继承爵产之人,却对袭爵、袭官,不以为然。

    在贾政看来,勋贵世家子弟袭爵、袭官,不劳而获,看似承蒙圣上恩宠,却于无声处,于无形中,让世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失去生存力。

    贾政对父亲贾代善的理念,非常认同。

    家族要想昌盛不衰,子弟只有走科举入仕之路,才是正途。

    贾政为此延请名师执教家塾,延请武师传授武学,以期子弟能文能武,不致颓废。

    贾珠不负众望,学业突飞猛进,院试、乡试一蹴而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举人,眼看就要参加春闱,却突然患了重病。

    如今贾珠痊愈,参加会试不成问题。

    如果中了贡士,就有了参加殿试的机会。

    进士及第,光宗耀祖,也算弥补了贾政未能科举入仕的遗憾。

    父子两人正说着话,门吏进来禀报: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

    贾政正沉浸在贾珠康复,完全有能力参加会试的的喜悦中,对没有预约的访者,颇不耐烦。

    他脸色一沉,皱眉问道:

    “来者何人?”

    门吏递上访客名帖:

    “此人名叫贾化,说是老爷的宗侄。”

    贾珠接过名帖一看,上面写着来访者姓名:

    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

    贾政一时茫然。

    贾化?

    贾时飞?

    贾雨村?

    这谁啊?

    我哪来这么个宗侄?

    贾政眯眼看着名帖,终究想不起贾氏家族有这么个人。

    “告诉访者,本公今日有事,不见客。”

    长子贾珠大病痊愈,贾政正想询问病情,安慰贾珠,安排部署贾珠参加会试的细节,哪有心思,去和一个攀附贾家的闲人清谈?

    贾政顺手把贾雨村名帖递给儿子。

    贾珠接过名帖一看,上面落款写着“沐恩宗侄贾雨村谨禀”。

    贾珠想起脂砚斋红楼原著批语,不禁哑然失笑:

    “假话(贾化)”、“实非(时飞)”、“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

    红楼原著中,贾雨村进京赶考,通过会试,得中进士,外放做官不到一年,便被同僚、上司参了一本。

    皇帝龙颜大怒,将贾雨村革了职。

    贾雨村丢官之后,通过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引荐,到荣国府攀附贾政,靠着贾政举荐运作,得到一顶应天府知府的乌纱帽,从此飞黄腾达。

    而当下的红楼时空,贾雨村还是一个穷儒,靠着甄士隐赞助的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刚刚进京赶考。

    贾珠心中纳罕。

    贾雨村一个进京参加春闱的穷儒,进了京师,不安心复习功课,直接来荣国府攀附贾政,这心态,也是够急的。

    贾珠喃喃自语:

    “这位自称宗侄的人,难道是来拜门的?”

    贾政摇头说:

    “拜门有拜门规矩,毛遂自荐拜门,闻所未闻,唐突了。”

    所谓拜门,是官场攀附权势人物的一种流行做法。

    在官场上,拜门讲究规矩,并不是随意而为之事。

    拜门要经他人介绍,拜请成为权势人物的门生;若受拜者同意,拜门人才能拿着自己的名帖,带着“贽敬”,也就是钱财礼物,去府上拜谒。

    眼下这位自称宗侄的人,无人引荐介绍,两手空空,直接拿着名帖,自行上门,举止全然不像是拜门。

    贾珠问道:

    “老爷是否听说过这位宗侄?”

    贾政摇头叹道:

    “这个宗侄属于哪支哪脉,从何而来,我实在不大清楚,依你看来,此人前来,有何意图?”

    贾珠说道:

    “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无非趋炎附势罢了。”

    贾珠一番话,勾起了贾政的好奇心。

    贾政沉吟片刻,说道:

    “此人登门,颇为蹊跷,今天是休沐日,不妨见他一见,聊聊天,权当解闷好了。”

    贾政今天心情极好,儿子突然痊愈,算是卸掉贾政心头一块大石头,见见这个访者,也算散散心。

    贾政接着说道:

    “珠儿,你也不妨陪我见见此人,贾雨村如果真是人才,你见一下,有益无害。

    若此人只是个夸夸其谈的绣花枕头,也可以人为鉴,引以为戒。”

    贾珠正想看看戏精贾雨村,到底要上演哪出戏,便答道:

    “孩儿遵命。”

    自从贾珠乡试中举,科举入仕近在眼前。

    贾政有场面上的活动,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叫上贾珠参与。

    这样做,是想让贾珠洞悉各种人情世故,为他下一步入仕预热。

    爷俩来到堂厅,端坐在椅子上,才叫小厮传话见客。

    不一会儿,贾府小厮带着一位剑眉星眼,面阔口方,身穿深蓝色袍装的中年男子,来到客厅。

    此人进了客厅,朝着贾政纳头便拜:

    “宗侄参见叔伯大人。”

    ———新书起航,求收求票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