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霸道也是道 » 第二十四章 双生两仪

第二十四章 双生两仪

    地下暗门上的禁制,也是两仪禁制,燕无双和唐寄柔两人依照之前的经验,很轻松就打开了这道暗门。

    燕无双释放出剑傀,让其探路,随即对唐寄柔道:“姐姐跟在我的后面吧,这里虽没有了不得的机关,但我们一路还是太顺利了些,所以,我总有些不好的预感。”

    “小心无大错。”唐寄柔道:“不过,你的傀儡倒是少见。”

    “一处古修士的洞府所得,不值一提。”燕无双道。

    “宝玉弟弟还真是福缘深厚之人。”唐寄柔温柔道。

    “若不是有这傀儡相助,弟弟我早在西蛮大山里被妖兽吃掉了。”燕无双无奈地笑道:“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如何,不幸又如何?”

    燕无双嘿嘿一笑,道:“幸运的自然是在这西蛮大山中遇见了姐姐这般神仙人物,不幸的是我们两个目前,前路未卜。”

    “你的小嘴儿还真甜。”唐寄柔道:“若是平日里,我必不会对此话放在心上,反而会多出几分厌恶之心,但看在你童稚的脸庞上,又瞧不出阿谀奉承之态,我竟然还……”

    “不过,我也有一事相求姐姐。”燕无双道。

    “弟弟但说无妨。”

    “假若我们有幸出去,我的一些秘密还请姐姐不要对外人道,弟弟一向习惯了低调,也不想凭空出现诸多烦恼。”燕无双道。

    “弟弟放心,姐姐可对心魔起誓。”

    “那倒不必,姐姐既然答应了,就不会食言。”

    “你对我倒是很放心。”

    “这是自然的。”燕无双顿了一下,又道:“傀儡没有发现可疑之处,里面应该就是一处秘密洞府了,姐姐,我们走吧。”

    唐寄柔点头道:“好。”

    二人走过一段不长不短的甬道,来到了一处石屋。石屋的门上没有禁制,燕无双轻轻一推便推开了。门开的一瞬,石屋内亮起了灯光,将整个石屋映照的很明亮。

    石屋不大,十几丈长。屋内的四个角落分别摆放着四块石碑,似乎都刻上了字。正中心处,有两把交相辉映的宝剑悬浮空中,夺目异常。

    唐寄柔试图用灵力取下这两柄宝剑,但灵力刚一接触宝剑,二人身后的石门便瞬间关闭,燕无双想要出言阻止,也已经来不及了。唐寄柔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开口道:“是我贪心,连累了宝玉弟弟。”

    “没关系。”燕无双道:“我猜想,这里一定有某种禁制,只要我们二人一动用灵力就会触发,身后的石门也一样会关闭。既然如此,我们索性就将这两柄宝剑收下。”

    燕无双也动用灵力想要隔空取剑,但是如唐寄柔一般,没有成功。

    “看来是这石屋的主人,想利用此剑困死进入之人。”唐寄柔道:“如之奈何?”

    “姐姐不必悲观,我们四处看看,说不定那石碑之上,就有我们离开这里的信息。”燕无双道。

    “弟弟对自己一向都是这么自信的吗?”唐寄柔不禁好奇地问。

    “如果经历了那么深刻的背叛之后,我还不相信自己,恐怕早就魂飞魄散了。”燕无双略有惆怅地轻声道。声音小得唐寄柔也只听清了前两句,然后略带同情地看了无双一眼,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看向了角落的石碑。一炷香的时间后,她们二人对石碑上所述的内容大致了解了,因为是上古时代的篆文,所以了解的仍有一定局限。

    “这里应该是上古修真门派,双仪门的太上长老及其道侣的清修之所。”唐寄柔道:“上古大战时,二人临危受命,留下石碑与后人,其中一个石碑记载的就是双仪门的功法《双仪剑决》,但奇怪的是,这门功法似乎只有一半。”

    “这就对了。”燕无双道:“我这边也有一半的《双仪剑决》,以及这两把剑的介绍。”

    “哦?”唐寄柔瞪大眼睛道:“弟弟快说。”

    “这两把剑,分别是第一才前辈和其道侣夏紫晴的佩剑,名叫‘双生两仪剑’,是两把借助天地造化,衍生出的灵剑。他们二人将毕生修为融汇这两把剑中,又在上古大战前,分别两将两个人的一缕神魂封印在了两把剑中,使其产生一定的灵智。如今看来,这两把剑的器灵已生,灵智已开,因而才将这里一切的灵力炼化为己用,也就是我们所过之处,所见之物,均没有了灵气的原因。”

    “原来如此。”唐寄柔恍然大悟道:“那该怎么取走呢?石碑上可有记载?”

    “需要我们至少学会《两仪剑决》,方能催动这两把灵剑。”燕无双道。

    就在这时,一面墙壁上出现了一首诗:

    两仪决成石门开,

    一剑问道紫东来。

    斩妖除魔卫正道,

    古往今来第一才。

    燕无双将诗读了一遍后,道:“看来,两位前辈是有所指引的。”

    “看来这《两仪剑诀》是非修炼不可了。”唐寄柔道:“我本就是剑修,自认对剑法上的领悟尚可,弟弟若有不明白之处,可问姐姐的。”

    “多谢姐姐。”燕无双道:“我们将两个石碑上的功法对照一下,先尝试理解一遍的好。”

    “宝玉弟弟所言甚是。”唐寄柔不禁赞叹一句。

    两人凭借各自的智慧,将古篆文翻译了过来,又相互印证之后,发觉了其中的微妙。

    唐寄柔道:“这《两仪剑诀》共计九层,其中四到六层似乎是双修功法?”

    燕无双点头道:“没错,中三层是一种合击秘术,需要二人双修才可达到心意如一的境界。”

    燕无双看出了唐寄柔的迟疑,道:“姐姐可是有所不便?”

    “这个……”唐寄柔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和燕无双解释。

    “没关系的,姐姐。以弟弟的理解来看,这双修功法并非魔功,也不需要身体交合,只是需要以彼此的灵力,化作阴阳二气,彼此精炼灵力而已。”燕无双继续道:“实在不行,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恐怕没那么容易。”唐寄柔道:“如果我们不修行这《两仪剑决》,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被那两柄灵剑吞噬灵力而亡。”

    “依姐姐的意思呢?”燕无双问。

    “其实,我也明白这双修之法并非那般不堪,只是我曾在师尊面前立下誓言,此生一心向道,不达上界,不结道侣。”唐寄柔道:“虽然此法并非身体的交合,但是要求心意相通,相比之下,就等于是将心给了彼此。我道心坚定,不会太过于影响我的修行,但只怕会影响弟弟的向道之心。”

    “姐姐的话,我明白了。”燕无双正色道:“我向道之心亦是如此。”

    “真的吗?”唐寄柔问。

    “当然,我向道之心堪比日月之恒长,便是沧海桑田,亦不改其志。”燕无双道:“我想有朝一日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然后……”

    “然后什么?”

    燕无双原本想说,然后解开自己为何会带着上一世的记忆投胎在这个世界的秘密,但随即一想还是不能吐露这段故事,不然天雷可能随时会出现。只好又道:“然后逍遥天地之间,如此,才不枉这一生之颠沛。”

    若是之前,唐寄柔眼中的宝玉弟弟还只是个奋发有为,聪慧机敏的少年。此刻,在她心中,眼前的少年是那般的伟岸,一言一语之间都让其倾心爱慕。这种感觉,她此刻不懂,仍只是觉得宝玉弟弟与他人不同,将来必是能渡劫飞升之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既然弟弟向道之心亦是如此,我们便开始吧。”

    由于修炼需要大量的灵石,而唐寄柔身上的灵石也所剩不多,二人的修炼速度并不快。一个月后,也仅仅是修炼完了前两层。

    “这里的灵气很稀薄,我们的修炼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唐寄柔道:“若是多带一些灵石就好了。”

    “我也是做如此想。”燕无双道:“不过,我这里有很多灵草,姐姐不妨看看,哪一种可以增加灵力。”

    说着,燕无双从储物手环中取出一些上千年的灵草,品种之多,惊得唐寄柔一时目瞪口呆。

    恍惚了片刻后,唐寄柔轻声道:“这些灵草怕是有三千多年的成分了,若是能炼制丹药,实在是最好不过的。尤其那几株血玉兰,几乎已经灭绝了,其价值之大,难以想象。”

    “都是从一处洞府中获得的。”燕无双挠挠头道:“其中可有增加灵力的草药吗?”

    “有的。”唐寄柔拿起一株灵草道:“这是五风草,是具有增加灵力功效的,但是生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致幻毒素,若是炼制丹药则安全得多。”

    “我不会炼丹,姐姐可会?”燕无双问。

    “若是在宗门,倒是可以一试。”唐寄柔道:“只是这里环境实在太过于苛刻,又没有丹炉,实在是无能为力。”

    “那就只能生服了。”燕无双道。

    “也罢,若是在这里困得再久一些,接下来恐怕就很难说了。”唐寄柔赞同道。

    二人每人服下一株五风草,又开始了修炼。服食了五风草之后,修炼的速度果然加快了不止一倍,原本二人筑基中期的修为,也攀升到了筑基中期的顶峰,达到了筑基中期的大圆满之境。同时,也顺利将《双仪剑诀》修行到了第四层。

    “接下来就是双修之法了。”燕无双道:“姐姐准备好了吗?”

    “自然。”唐寄柔道。

    于是,二人又服下一株年份更长的五风草,体内的灵力霎时间就填满了二人的气海,燕无双因为修炼过《瀚海经》,并没有感觉到充斥内体的灵力是如何翻涌的,反而很轻松地就将灵力控制住了。然而,唐寄柔并没有如此深厚的灵力基础,一株五风草就将她的气海完全填满,甚至有冲破之征兆。眼见唐寄柔表情痛苦,燕无双也顾不得犹豫,口中念起法诀,将自己的灵力按照《双仪剑诀》中双修功法的路线,注入到了唐寄柔的气海中,引导气海中翻滚的灵力波涛向各大经脉散去。

    如此这般,一个时辰后,唐寄柔的痛苦神情才得以稍稍缓和,两人的灵力此刻已经交织在了一起,相互精炼,灵力的精纯度也有了质的飞跃。

    两人的状态极为和谐,彼此感受着内体灵力的转化,境界也自然而然地突破到了筑基后期,《双仪剑诀》也突破了第五层,来到了第六层的合击秘术。

    三天之后,五风草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两人的气息不再似以往那般和谐,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幻觉。这种幻觉由内而外,燕无双的清灵目和神通‘破妄’也失去了作用。唐寄柔的那块可以护身的玉佩也失去了作用,两人陷入了深深的幻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