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过去成首富 » 第九章日常

第九章日常

    张越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把他的床铺整理好了。

    虽说儿子过继给了二叔家,户口本上也没了他的那一页。

    但是,那仅限于在国外,回了张家村,张越还是他们家的一份子。

    回到家的张幸,发现了门口的几辆车后,才将注意力从小哥的身上彻底转移开。

    “小哥,我们家门口停了好多车啊,是你朋友开来的?”张幸没有进门,打开门口路灯,围着车子好奇地打量着。

    “都是你小哥这个败家子买回来的,还要给你爸和大哥一人一辆。”没有和儿子一起回娘家的王春兰听到女儿的问话,没好气地回应。

    “这么多车,都是我家的?”原本还有些小心翼翼地张幸,此时胆子都大了许多。

    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得陪,自家的就不一样了,真被自己搞坏了,估计也就被老妈一顿训斥罢了。

    “小哥,把钥匙给我,我看看。”张幸其实坐过好几回舅舅单位的公车,但是每次都只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连小手都不敢乱伸。

    此时的张越才发现,妹妹对车子的兴趣,比老妈和大哥更足。

    “有什么好看的,你不是刚坐你小哥的车子回来吗?”王春兰整理好了房间后,便和丈夫一起坐在楼下大厅,他们家唯一的电视机也放在大厅里。

    “那不一样,小哥的车子太贵了,我赔不起。”

    “那几辆车也要20万一辆,就赔得起了?”王春兰无奈道。

    “啊?我还以为和表舅家的面包差不多呢?”张幸的手下动作一顿,没有去接张越递过来的车钥匙。

    “那是大哥和爸的车,弄坏了你自己搞定。”张越没兴趣知道小妹多年攒了多少压岁钱,随意地说着。

    “对哦,我爸和大哥还敢叫我赔钱吗?”张幸顿时眉间舒展开了,又兴冲冲地拿着钥匙去了门外。

    门外,喇叭声此起彼伏,张幸兴奋地玩闹着。

    “小越,你爸说你想把四建那个生活区接过来,自己盖一栋房子?”王春兰有些不高兴地皱眉问道,“你才多大,家里是容不下你了?”

    四建买不买,王春兰并不在乎,反正儿子也大了,他自己的钱要怎么糟蹋也随他,但是儿子若是提出搬出去住,她就又会觉得儿子还太小,为人父母就是这么矛盾。

    “妈,我没打算搬出去住,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除了少个年糕面条,其他可不会,再说要搬也是我们一家一起搬啊。以后事情会越来越多,我打算把房子盖大一点,一楼弄个好点的会客室。”

    考虑到老妈的情绪,张越耐心地解释着。

    “这还差不多,妈还以为你去了一趟国外,嫌弃自己家了。”王春兰的情绪有些平复下来,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小越,我们四建效益不好,我打算明天就和这帮老伙计先碰个头,摸下底,要是可以,年前把事情定下来。”张知谦知道不少外地的四建人,早已在想着办法调离。

    而罗松本地的,这几年看到其他地方集体企业不断改制,纺织厂私有化后工人待遇还提高了,估计只要不赶他们走,有异议的不会太多。

    “嗯,爸,能够早一点定下来最好。那样,明年开年,自家的房子自己来造更省心,整个大院我也想改造一下。”四建的生活区整体规划,是超前了十多年的,80年代初的设计,现在看一点也不过时。

    但是在张越看来,小的改动还是需要不少的。

    “爸,那张卡里的钱你先随便使,等四建安置好了,老妈你可得把钱转你账户里去,给我爸随便留个几十万备用就得了。”

    父亲张知谦是个正派的人,没有太多的花花绕,但是,本性善良的他,有了钱后别人借钱会大手大脚地借出去,万一还不出,容易引发父母间的矛盾。

    “几十万,小越,你说话不带喘气的啊?”王春兰懒得管儿子手头有多少钱,那是他凭本事赚来的,但是老公那里,她是不能接受的,“你爸的脸没这么大,几十万都可以去开元买几十套房子了。”

    此时的开元县城房价才几百,小户型一套也就万把块钱。

    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又上来了,张越赶紧使出转移话题法诀。

    “爸,四建买了后,我就不管了,农机厂那边我也得买下。”前世的罗松,出了不少富豪,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慢慢搬到了县城,隔壁村那位还搬去了申城。

    张越没有为国家做多大贡献的理念,但是,给罗松留下点什么,是他实实在在想做的。

    除开偶尔出去旅游,父母的生活圈一直停留在了罗松。

    四建的地皮即便在张越重生前的2023,也就值个几百万。

    90年代末就彻底熄火的农机厂,地皮可一直留着,整个厂区因为面积太大,后来租给罗松人开厂,开快递站,当做仓库,可都是分割出租的。

    农机厂在北边镇口,镇西路从镇北一路往南沿着县道直通国道。

    前世他没有动心,是因为沃德古堡不是他一个人的,现在,作为唯一的股东,几万个平方的面积,十几栋两三千平的独立厂房,他是必须要拿下的。

    厂房,厂区,办公室,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把那些设备和产品处理掉,在引进整套的生产线,啤酒厂是可以迅速生产的。

    “大哥,你毕业后安排的工作就没必要去了,发扬精神,让给别人吧。”啤酒厂的前期筹备工作很多,琐碎的事情张越是不管的。

    四建公司留给家里,看老头子能力,以后就算给大哥和小妹留个家底,啤酒公司,张越是要自己抓在手里的。

    起码,销售体系这一块他要抓住。

    “农机厂?”张知谦一时摸不着头脑,“你要那块地方做什么?”

    “小越,农机厂可不像四建,情况要复杂的多,而且要处理的工人也更多。”农机厂巅峰时有一千多人,哪怕现在落寞了,还有起码五百号人在编制里。

    80年代的罗松,整个镇上,几乎就是靠农机厂活着的,里面牵涉的人和事,远比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地四建要麻烦的多。

    张知谦认为一百万就可以打动建设局,论编制,四建母公司开元城建集团是副科级,一把手由正科的建设局局长兼任。

    农机厂上头没这么复杂,就是罗松镇集全镇之力打造地一家镇属集体企业。

    但是随着私营经济崛起,集体企业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都逐渐跟不上时代,农机厂已经慢慢走向了被时代淘汰地末路中。

    后世庞大地退休人群,若不是有租金贴进去,早就成为罗松镇的隐患了。

    此时的农机厂,一年的利润,支付工人工资都很勉强。

    “爸,我打算把德国酒厂里淘汰的生产线拉回来,”整个开元,只要县城一家小小的啤酒厂,产量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这几年省城的潜江啤酒,已经开始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县城的酒厂已经落后,但是德国淘汰的生产线,一旦拉回来,先进程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农机厂里的设备顶多值几十万,加上地皮也就两百万能够解决,哪怕加上工人后续处理,张越也丝毫不担心。

    无非是扔钱,于财大气粗的他而言,只要是钱能够解决的,就不叫问题。

    一家一万不够,就一家两万,把他们全部送去县城安家落户就是。

    德国的生产线优先给罗松的酒厂,如果县城没有这么多房子,就把县城那家酒厂也一并收购,再以酒厂名义买一块地皮,让他们直接没有后顾之忧。

    张越不少他们的爸爸,能够想到这一步,自觉已经可以了。

    而把这个信息透露给老爸,张知谦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到时候有处理不了的,让你爷爷出面。”老爷子的面子,镇里肯定是给的,老百姓在拿到足够的补偿后,也会给。

    一旦啤酒厂正式投入改造,瓶盖暂时可以把设备改一下留一个车间,而其他的玻璃瓶厂,包装厂,木材厂等大量的配套企业,都需要跟上。

    这对整个罗松来说,算得上天大的机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