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回到过去成首富 » 第二十六章 张家村考察现场

第二十六章 张家村考察现场

    张家村分前后两村,前村靠近罗松镇,后村的后面,则是一大片的田地,再过去,就是连绵不绝地小丘陵了。

    整个罗松镇,西北两面都群山环绕,人均田地不多,但是山林资源丰富。

    一大帮人在整个村子中四处游动。

    谋定而后动,是国人的习惯,实地摸查了解现状,也是工程人必不可少地一个环节。

    一片小山丘脚下,是一大块被弃用的荒地,从村里一路行来,这一条石子路也有些坑坑洼洼,这条村后的小路,几乎只有张家村人自己在走。

    而这个位置,是张知谦准备建消防水池的地方。

    离后村村口就隔着两三百米,又是在山脚下,消防水池是为以后备用地,建立之后,首要的任务是供应给村民平时用水。

    仅仅三米宽的小路,扩建成四米五,路基硬化。

    有利于以后村民上山,张越知道,以后村子的公墓也是建立在那片小山里。

    先修消防水池,再一路退出修路,这是原定的计划。

    张知谦带着几人,从村里一路走来,也有些乏了,在山脚下随便找了空地,坐着。

    农村出来的他们,又是工程人,对于这些没有太多的讲究。

    “这个水好喝。”王正源随手捧起一口水,直接灌进嘴里。山脚下,大大小小的毛竹被劈开,形成敞开式横卧在草堆里,从山腰,一路延伸到地里。

    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水塘。

    此时的山水,是真的没有污染,至于什么细菌病菌啥的,谁在乎。

    看着山水源源不断地从山上留下,张知谦也顺势用手捧起,放进嘴里。

    这些小水塘,是村里很多人吃喝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条件不错,有空闲劳力的,会拿着空桶这里挑水,没空的,会在村里几口井取水,少数年纪大的,还有在渠道里直接用脸盆或者水桶直接舀水的。

    这些情况,作为书记的张知谦基本都掌握,井里的水基本是干净的,他们家也以井水为主,山泉水辅之。而那些老人,他也劝说过,但是,总有些人是真的不方便。

    所以,改造渠道,为村里人加强饮用水安全,是张知谦改造村子的动力之一。

    这个时代,祸害村民的血吸虫病,可都是病从口入的。

    张知谦自己敢随手接山泉水,渠道和河水,他是不敢的。

    “知谦,单一个村子的活,就有的忙活啊。”王正源在边上感慨。

    光一个池塘清淤筑底,就需要不少人力和时间,而消防水池,因为位于山脚,靠山那边得做灌浆石坎,又得埋设管道通往村里,活儿也不少。

    而最吃劳力的渠道改造,从家家户户门口穿过的渠道,无论交通还是实际施工,都有相当地难度。

    “村子里的活,就是这样的。”王天鹏在一边羡慕地说着。

    他家在镇上,自然不需要这样的改建,但是,他有其他村子的亲戚啊。

    哪个村有这么好运气,出了个张小廷也就罢了,继承遗产的张越还这么心向家乡,之前那些村民的夸奖,如今让他感同身受。

    张知谦有个好儿子啊!

    “像小越这样,去了国外,还不忘初心地,难得。”王天鹏平时是大大咧咧地人,这个词,还是组织了很久,才觉得比较契合目前这个情况的。

    “消防水池开挖的时候,边上同时平整一块场地,用来做堆场,就是到时候拌灰会比较麻烦。”王正源看了看池塘离村里的距离。

    “池塘边上也要做一个大的,剩下的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渠道也好,四通八达地村道也罢,都是距离远,战线长的活,随便哪里做场地,都没那么方便。

    而且调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村道不够宽,扩建的时候需要用到的土地,基本需要换置,这个时代的人,光给钱就买走土地,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这都需要村里进一步协调。

    “我们超越的机械也是远远不够,缺口比较大。”无论是水池还是池塘,都需要好几台大挖机没日没夜的忙活,才能出活。挖出的淤泥,不少种植户都会要,尤其是种雷笋的,池塘淤泥是很好的肥料。

    同时,挖出的淤泥和泥土,运走也需要大量货车运输。

    此时的货车,乡下能够看到的,大部分都只能运输四方多,至于再大的,村里又进不来。

    而埋设水管,修路,也同样都是少不了挖机的。

    “我们也不能全把钱赚了,不然,别人看不过眼无所谓,我们自己投入太大。”张知谦的计划里,已经打算增加大挖机,货车和铲车各一台,小挖机两台,还有一辆拖车。

    再增加机械,反而会增加自家的管理难度。

    不够可以去外面租,多了也可以租给别人。

    几人一边看着现场,一边聊着。

    “池塘清淤前,得先来这里拉几车土,回填到池塘离去。”池塘的面积太大,等水泵把水抽干,靠人工清淤是不可能的,而路边离塘底又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需要做临时道路下去。

    “这个到时候干活的时候,灵活安排。”超越的元老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不说视野有多好,起码,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地经验是丰富的。

    “等我先把村里这些路边人家的田地搞定,这样,池塘挖出的土方,很多就可以直接回填在路两边,用作下层路基了。”

    张家村的田并不肥沃,至于地,很多地下都是岩石,挖凿出来后,做个村道的基础,还是可行的。

    而道路扩建,需要的土方不小,直接利用掉,就减少了土方外运的成本。

    都是张家自己的钱,该花的地方可劲花,该省的地方,也得省。

    整个工程,张知谦最后都会列出具体数字,在村委,在池塘,在消防水池处,都以石碑的方式注明,以此来证明二叔张小廷为张家村做的贡献。

    张知谦没有见到老人的最后一面,以他的理解,二叔临终前,或许对其他一切都不在乎,唯独在乎的,就是他的生后名。

    毕竟他是以反动派的身份离开张家村的。

    等到村里的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张越也说了,到时候会去请回二叔的骨灰。

    等到超越公司的人走遍了整个张家村,张知谦也来到了村委会。

    他需要和张方军一起沟通操作流程。

    所有村道改造都在原先的计划里,其他的地方都是翻建,不存在手续上的问题。

    只有村口和村后两条路,因为是扩建,涉及土地性质变更,村民的土地置换,等等各种不大不小的问题。

    做一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流程,手续,民心,各方各面都得照顾好。

    张越可以做甩手掌柜,张知谦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