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化奇谭 » 第十一章 太衍殿

第十一章 太衍殿

    太衍殿作为皇城最雄伟的宫殿,乃集聚天下匠心的集大成者。夕日“赵令”封皇称帝,自号“宙宇”,被称作“宙宇上皇”,意为天地四方,古往今来的无上皇帝。而作为其至高皇权象征的“太衍殿”,其中的分毫都秉承了赵令所要求的“无上”而进行建造。

    其殿顶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建造三六九等中的最高规格。上有五脊四坡,分正脊一条,垂脊四条,以及四面用以陈放瓦片的斜坡,坡下再有短檐,短檐四角又各有一条短垂脊,上下共九脊。

    其中的正脊左右分别雕以龙生九子之一,象征镇邪避火的鸱吻,以这鸱吻衔住了正脊的左右末端。而八条垂脊则分别各列有十个各有神威的脊兽。

    由后至前,分别是:作为九外之一,象征着消灾灭祸,又暗喻无上的行什;象征镇邪守护的斗牛;象征护佑平安的狻猊;象征清平公正的獬豸;象征灭火防灾的押鱼;象征开拓疆土的天马;象征忠勇智慧的海马;象征勇猛威严的狮子;象征福瑞吉祥的凤凰;象征至高皇权的龙,以及位于檐角,寓意檐角虽尽、前有天生的骑凤仙人。

    而这整片殿顶的瓦片皆由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金色琉璃瓦铺陈。这瓦片温润如玉,熠熠生辉,可经年累月而不朽。铺陈完成后整个殿顶形若金幕,经由两百年的风吹日晒依旧光彩不减。

    而这形若金幕的金色琉璃屋脊,落于架设的十三条脊线之上。以一百九十根梁和一百三十六根枋构成梁架,由九踩斗拱托起,再受八十一根支柱组成的柱网支撑。

    这般规格庞大的殿顶下的空间深邃而宽阔,足可容纳数千人同堂。而且落于之内的这八十一根支柱也不只是起到承重的作用,在殿内更是昭示皇权威仪的存在。

    这八十一根支柱中有七十二根朱红顶梁大柱,以及九根沥粉贴金的雕龙金柱。

    七十二根朱红顶梁大柱匀称分布在殿内,起到承托殿顶的主要作用。而其中的九根金柱除了承重之外更是“太衍殿”至高规格的象征。

    这九根金柱的其中六根雕以蟠龙之势,列于中央,位于纹以麒麟、龙、凤、龟,四灵护寰宇的栽绒红地毯的两侧,分别各列三根。

    两根贴金云龙的金柱则各列七阶高台的左右。还有一根最为庞大的扇形柱落于屏风之后,这扇形柱上抵殿顶,形若独峰,之上一条五爪金龙攀附其上,栩栩如生。其龙首位于龙椅之上,探头而出,以怒目龙睛俯瞰着陛下众臣,以示皇权威仪。

    而在以须弥座为坐凳的紫金楠木的龙椅前方,有金漆蟠龙藻井深凹在上。这金漆蟠龙藻井分三层结构,以布满金漆云龙雕饰的下方方井、中间的八角井,以及最上方的内有金龙衔珠盘曲其中的圆井组成。

    金龙所衔的“轩辕镜”下,则是铺陈满整个殿宇的金石地砖。这些地砖皆取自昔日㟙北至高的“予月峰”峰顶,初时通体黑色,但经由打磨加工后,之中便会有金尘浮现,除华丽之外,其光滑的表面,更是对声音有良好的反射效果。

    位于七阶之上的龙椅发言,声音在宽阔的殿内传荡开后,再经由砖面的反射,尤若洪钟,响彻四方。

    除此之外,整个太衍殿内,所有木质结构上都以彩绘绘有云龙的纹饰。殿内还有七阶高台下的焚香香几,龙椅后的御龙屏风,诸如此类,皆以赵令所追求的“无上”,达到了极尽的奢华。

    而踏着四灵护寰宇栽绒红地毯行至殿外,一块雕纹金匾高挂于殿门之上,龙飞凤舞般的写着赵令御笔的八个大字——“吾道天衍召太皇儀”。

    此时的太衍殿沐浴在朝阳的光芒下熠熠生辉,雕纹金匾上的八个大字也被晕染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色光芒。

    田成毅看了一眼殿门上的雕纹金匾,便喘着粗气在殿门处停留了片刻,而就在这片刻的喘息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中其他南北西舍,乃至军帐的飞讯官也来到了太衍殿前。一众五人不禁各自看了一眼手中的传书,心中一凛的同时皆跪地呈报。

    “报!东舍急讯!十万火急!”

    “报!西舍急讯!十万火急!”

    “报!北舍急讯!十万火急!”

    “报!南舍急讯!十万火急!”

    “报!军帐急讯!十万火急!”

    此时正值早朝,站在栽绒红地毯两侧的文武百官正在就大宇国各项事宜而争论不休,然而洪亮的呈报声突然响起,一时间将太衍殿内的嘈杂尽数压盖了下来。

    文武百官都不约而同的止住了口舌,回首望向了殿门外身处在背光阴影下的五名飞讯官,他们皱眉注视着飞讯官以双手托举在手中的传书,皆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朝阳涌入的阳光使太衍殿内的金柱朦胧出了一层金辉,将龙椅上身披龙袍的天子模糊成了一片金影。这金影此时也投来了目光,然后在片刻的沉默后,闻其话语声在殿内隆隆作响:“呈上来!”

    耳闻圣上纶音,但五名飞讯官却皆没有抬头,只是将手中传书抬的更高的同时将跪地的姿态放的更低了。

    门口的太监此时则一扫拂尘,居高临下的将五人各自呈上的传书收在手中。然后在踏入太衍殿内后躬身低头,以细碎的脚步疾行至横亘深处的七阶高台之下,跪地将手中传书呈至大内总管,再由大内总管将传书打开,然后才将之递与当今大宇国的皇帝“林雍”的手中。

    林雍此时正坐卧在龙椅之上,随意的翻阅着刚刚呈上的奏折。他不以为然的将纸页拿至手中,在用手指将这寸许的传书舒展的工整后,才漫不经心的抬眼扫向纸页所载的内容:

    “二十二,晨,万国国主呼延晟,盟长陈远川、陆丰阳、青霞晚、季隼等,众十位盟长,疑受㟙北巫蛊而亡,杨柬章以大宇主谋㟙北所为为由,激万族民愤,意举国为兵,即刻挥军东下,欲破穿峡关。”

    林雍本来懒散的目光在看至文中一半就渐渐冷冽了下来,读至末尾处时便已是怒从中来。翻身坐起后将几张纸页尽数翻阅,见内容所呈皆是如此,一时间震怒不已。

    他从龙椅起身后一把将刚刚才呈上的奏折尽数甩出,紧攥着那几页传书,负手怒斥道:“他们受㟙北巫蛊而死,不去找巫国清算,却要犯我大宇?荒唐!”

    朝堂上的众臣耳闻林雍的怒斥,不明所以,也不敢妄言,只是连连欠身,皆道:“皇上息怒。”

    林雍则在发泄一通后才沉下气来,咬着牙关对众臣解释:“三时前,万国国主呼延晟,还有包括陈远川在内的十个盟长,在阳春夜宴之时死于㟙北巫蛊,现在杨柬章说是朕勾结巫国所为,要举国为兵,力破穿峡关,荡平帝城!”

    言至此处,林雍又是气从中来,再一把将太监捧着用来呈放奏折的两块檀木雕文的板子给掀翻到了地上,磕碰的殿内回声不断。

    而听闻林雍方才所说,朝堂之内的文武百官都像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直到林雍落座龙椅,以食指上的扳指叩击在座椅的龙头上,使太衍殿内响起一阵嗡音后才安静下来。

    林雍冷着脸,看着陛下的文武百官,沉声道:“也好,恰逢早朝,群贤毕至,你们对此事有何见地,都说与朕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