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妖明侦道团 » 第3章 大明朝阳群众

第3章 大明朝阳群众

    张小八的便宜师傅对于赵无昌的态度并不恼怒,只是静静的等着赵无昌说明来意,微风吹动着他的拂尘,风范十足。

    等赵无昌说完,师傅才慢悠悠说道,“福生无量天尊!赵员外客气了,贫道对赵员外也是久仰大名。偌大一个简州城,谁不知道赵员外行事公道,简州人称铁面判官,凡事都讲究一个问心无愧。您就无需祭拜了,菩萨会保佑你的。”

    张小八都被师傅逗乐了,一个道士说菩萨会保佑你。这不就是指着赵无昌的鼻子跟他说,你的事我们这边不管,是隔壁管的嘛。

    可赵无昌不是个有信仰的人,也不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听了师傅的恭维立刻喜形于色,用炫耀的眼神看了一眼他女儿和身后的家丁们,才得意的说道,“你们看看,都告诉你们,行事必须要有规矩!连道爷都知道我们有规矩,说明我们的名号已经是响当当的了!”

    身后的家丁们哪敢说话,一个个唯唯诺诺的点头称是。

    秀才模样的读书人则面无表情,自顾自摇着手里的折扇。只有赵家小姐毫不客气,对着他翻了个白眼,用银铃般的声音回道,“你以为这是夸奖你嘛?”

    柴房里的张小八听到女孩子的声音,双耳顿时竖了起来,“这个声音很甜很清脆啊!难道今天道院来了个小美人?”

    赵无昌为人虽粗鄙不堪,却是个宠爱女儿的父亲,被女儿说了一句他也不生气,讪讪一笑,觉得有些丢脸。

    于是他神色一变,原本憨笑着的脸庞顿时冷了一下,转头盯着身后的家丁,眉头一皱,厉声道,“你刚才是不是笑了?”

    身后的家丁顿感不妙,嘴唇嗫嚅着准备解释一番,想到老爷平时的做派,又觉得解释也没什么用,估计少不得一顿训斥。

    赵无昌见他唯唯诺诺的样子,甚是满意,看来平时对家丁的教育还是卓有成效。于看向左右,大声吩咐道,“来人,给我捶,捶到他笑不出来为止。”

    摇着折扇的读书人一听,把手中的折扇一收,默默往后退了一步,一副与我无瓜的表情。赵家小姐倒是见多了她爹的做派,干脆懒得管,抬头看着天上,假装什么事都没有。

    左右家丁见没人发话,便知道这一劫躲不过去,于是互相使着眼色,去抓那个被点名的倒霉蛋。

    倒霉蛋双臂被人架起,一脸茫然的被丢到一旁,接着众家丁就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一起举起拳头向他招呼起来。

    其中一名家丁一边挥手,一边对他眨着眼,嘴里轻轻的说到,“叫啊,叫大声点。”

    倒霉蛋见状,心领神会,嘴角微微上翘,随后往地下一蹲,抱着头就开始大喊起来,“哎哟,哎哟,我再也不敢啦!”

    “赵家的规矩还是有用的!”赵无昌看众家丁围作一团,卖力的捶打着同伴,心满意足的看向师傅,“张院主既然知道我赵某人行事公道,今天赵某说不得要管管闲事了。有热心民众举报贵院伪造度牒,证据确凿,还请一起去简州衙门走一趟吧?”

    热心民众?大明还有朝阳群众吗?

    师傅听闻去衙门问话,竟毫不惊慌,甩了一下手里的拂尘,反问道,“赵员外怕是说笑了,我莱仁道院隶属成都府地界,怎么也轮不到简州衙门来问话吧?”

    “赵某早有准备!”赵无昌面露奸笑,转身朝读书人说道,“刘秀才,把你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吧!”

    刘秀才闻言,从袖口之中拿出一封薄薄的书册,交给赵无昌。

    他举起手中的书册,正面对着道院众人,说道,“看到没有,太祖大诰!手持大诰,就算是把知州大人绑去京城告状也没人敢拦我!何况你小小道院,赵某怀疑你与成都府的官员有勾结,要求异地审案,这就是大大的规矩!”

    师傅接过太祖大诰,翻看起来。

    躲在柴房看热闹的张小八有点坐不住了。

    太祖大诰是什么玩意儿?怎么感觉跟尚方宝剑似的?

    摆烂归摆烂,好奇心却是压不住的。

    张小八干脆从床上爬起来,仔仔细细扣好身上布扣。头发太长有点不好打理,随意搞了根布带子绑了个马尾,推开房门朝院子里走去。

    房门外阳光正好,刚从阴暗柴房出去的张小八还有点不适应,被晃得有点睁不开眼。

    道院内的众人见有人从房间出来,齐刷刷的看了过去。

    正在演戏的众家丁趁机停了下来,更有好心的家丁伸手扶了一把蹲在地上的倒霉蛋,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再低眉顺眼的站回了赵无昌身后。

    这位道长好白……

    赵家小姐见张小八出来,感觉眼前一亮。她连忙撩了一下耳边不存在的发丝,绞着双手站着。

    张小八毫不在乎众人的目光,走到三师兄身边用手指捅了捅,轻声问,“太祖大诰是什么?”

    见半天没人回答,张小八转头一看,发现三师兄又走神了。他只能再次撞了撞三师兄,“太祖大诰是什么?”

    三师兄回过神来,“哦……大诰是太祖亲自主持编纂的法典。在大明初期是百姓告状的护身符。明初确实有百姓为了伸冤,绑了当地官员上京告御状的先例。现在距离太祖时期已经过去一百五十多年,太祖大诰也就能有个纪念意义,京官可能比较重视,地方官员都不看了。”

    三师兄顿了顿,看了一眼刘秀才继续说道,“师傅怕的并不是太祖大诰,而是赵无昌要求的异地审案。这个理由绝不是赵无昌这种大老粗能想出来的。”

    师傅翻完太祖大诰,同样瞟了一眼刘秀才,“就算是简州衙门要来我道院拿人,都还得走个程序,这个时候赵员外怎么就不讲规矩了呢?”

    “张院主说笑了不是,我的规矩就是我可以跟别人讲规矩,别人不能跟我讲规矩!”

    张小八在一旁看得叹为观止,穿越前他就是个臭打游戏的大学生,哪见过这种嘴脸。

    师傅听了赵无昌的话,气得不轻,便质问道,“知州大人的公堂也不是赵员外开的吧?叫我们去就去?那叫我们走的时候,我们能走得了吗?”

    “走不走得了,那得看知州大人怎么判,与赵某人无关。”赵无昌得意极了。

    赵无昌摆明耍无赖,师傅也不是没有脾气,眼看两人要聊出火气来,三师兄暗道不妙,往前一步,“大家不要伤了和气。千户大人寄养的乌云盖雪不是也要带走吗?我现在去后山把它带来,还请赵员外跟我师傅先去内院细细商讨如何?”

    赵无昌挥了挥手,“不必了,乌云盖雪的事儿不着急。寒暄了这么久,赵某人也累了,若是贵院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还请诸位随我同去简州衙门问话。”

    “本道院的度牒绝不可能有假!”师傅斩钉截铁的说道。

    在明代,道士度牒是道士的身份证,印刷于上等皮纸之上,由礼部祠祭清吏司颁发。上有礼部尚书、侍郎及祠祭司郎中、员外、主事、都吏、会史等九人署押,然后加盖礼部大印及骑缝印。

    明初之时要求每三年重颁一次,颁发之时需验明正身,对相应道家典籍的熟悉程度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获得度牒。

    管理如此严格,仿造难度可见一斑。

    “诸位断然不会承认!莫不如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如何?!”赵无昌有恃无恐,瞟了一眼他身边跟着的秀才。

    师傅沉默不语,似乎有些犹豫。

    三师兄憨厚,坚信道院的度牒不会有问题,便催促道,“师傅,拿出来吧,让他们看看就知道了。”

    “好,那我们一起去内院吧。”师傅下定决心,转头看向三师兄,“你先去找小七,要她带你去拿度牒,她知道我放在哪里。”

    “好。”三师兄应了一声,大步朝内院走去。

    师傅紧随其后,头也不回,道了一声,“诸位也一起来吧!”

    “走走走!都跟我去内院!”赵无昌招呼家丁往内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