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乱起

乱起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北路马林,西路杜松,西南路李如伯,东路刘挺各带四万明军精锐和叶赫部,朝鲜等仆从军进攻赫图阿拉。

    三月初一,能打的杜松冲在前面,在萨尔浒被后金全歼。三月初二,马林部被赶到的后金主力击败,三月初三后金又从西北方战场赶到东南埋伏了猛将刘大刀这边道路最远也最难走的明,朝联军。李如伯率领的辽东军最近最平坦没有受到攻击。

    后金三天连续三场大战歼灭明朝十多万精锐。连续行军连续作战仿佛开了天眼开了挂……

    萨尔浒战败后,辽东兵力空虚,局势彻底崩溃。九月熊廷弼建议,调以前抗倭出名的浙军,平播乱有功的石柱酉阳土司兵等,全国其他能打的军队援辽。万历同意。

    消息到四川,大冬天的,川东南的3000石柱白杆兵,4000酉阳土司兵整装出发。

    秦良玉曾经上书说“臣土兵自川抵辽。一概计费每名不过四两。”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底。风尘仆仆的川军赶到京城的枢纽,通州。

    进入大营。这里已经有很多其他赶到的军队。有北方本地的,也有南方的,比如和戚家军一脉相承的浙军。

    在以前万历援朝战争时,戚家军募兵出身,南方富裕,装备好,军饷高,当时又没有普通话,南北习俗差别又大。南兵嫌弃北兵割首级抢功等,矛盾不小。

    川军少数民族为主,四两银子走天下的土司兵,比北方兵还不如。虽然同是南方兵,鸡同鸭讲谁也不知道对方说什么……能打的军队多出于民风彪悍的地方……

    总之白杆兵和戚家军这两只明朝有名能打的军队内讧了……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十七。

    通州大营不远的一条街上,两群兵卒正大打出手。一边是套着藤甲大喊打死龟儿的……一边身穿大红战袄叫着拽起来剥记几错的……起先拳脚上土司兵灵活凶猛占了上风,浙兵挥起了三眼铳,这边还以腰刀鞘,不知不觉见了红。红了眼的双方打成刀枪翻飞,对面枪炮齐鸣……

    吴吉是播乱杨应龙屠綦江时的孤儿,被白杆兵老军头吴猛收养在军中。现在作为护卫跟随秦帮屏来到现场时局势已经失控。

    现场一片混乱,平民狼奔豕突,不断有军队赶到,有的想加入有的是来阻拦控制局势的。当然也有赶来看稀奇的……

    陈策,秦良玉,秦帮屏,秦民屏等将领声嘶力竭叫喊着让白杆兵后撤,一边严令双方停火……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一门虎蹲炮喷出火光,

    “哗啦……”街旁的一座土坯房应声而倒。火光笼罩住几个白杆兵……

    “义父……”吴吉尖叫一声,冲了出去……远处传来马队的蹄声……

    “义父……”吴吉抱住一个已经被打破头胸的老卒手足无措。鲜血不停涌出在两人怀里堆积起来……老人已经不能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吴吉……嘴里也在往外溢出血块……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越来越柔和……

    老军头也是孤儿连年的战火毁了很多家庭。吴吉抱起相依为命的义父,这个哪怕饿到晕倒也要给自己带半个馒头的亲人,走上两天和他分享一罐馊稀饭的父亲,还有粗苯的手改制的衣服……

    两人都没有了家,吴吉没有眼泪也没仇恨谁,平静而茫然地抱着老军头离开了这里……

    河边的一处空地上,老军头已经火化了。吴吉坐在河岸上,看着手里的一捧骨灰,突然拼命填进口里……身后几个老卒默默垒起一个土丘。

    每个人都有个归宿,或许这便是老兵的归宿?

    这事不小,万历派出徐光启调查,结果是有伤无亡……朝廷于是各打50大板,下令“仍各率众,星速赴辽。如再逗留生事,依议从重究治”。

    但薛凤翔说“片言之争,遂成大隙”又说“炮声与喊声齐鸣几至天地动摇,城砖与瓦屋皆震”。

    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按张铨皆对川兵赞赏有加,而对浙兵评价不高认为“既虐且滑““多不堪用”。

    而秦良玉事后也上奏:“请皇上假臣战车、给臣火器”、“臣兵跋涉万里。若非器械颓损不堪。何敢喋喋比恳”。

    最终,到了五月份,朝廷赏赐秦良玉三品官服,升秦良玉之兄秦邦屏为都司佥书。

    这之前因为援辽时戚军和北方边兵矛盾,加蓟州兵变被屠,南北军队势如水火。现在川浙又再火并。友军之间全无信任。

    秦良玉等川将上奏,请求增兵三千,自成一军独立作战被同意。于是秦民屏和马祥麟回川率兵,秦良玉在通州等候。

    七月,白杆兵拿到朝廷一定补给后由秦邦屏统领开始北上援辽。

    七月二十一,万历皇帝驾崩。八月初一,泰昌皇帝继位。九月初一,泰昌驾崩。九月初六,天启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