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四十一 实验

四十一 实验

    事实朱燮元等人上抛开对新事物的新奇感,文人的骄傲和千年以来独尊儒术的正统感深入骨髓,对其他一切都视为异端邪说,是完全排斥的。

    朱燮元陷入思维的纠结中沉默,薛敏政问道:“生产力,科技?”

    王丰觉得要解释清楚怕是要说几天几夜,想想说道:“我们的四书五经一直强调的修身养性,阳明公虽然也有格物致知,依然有很大局限。比如农业,千年以来我们总结出了很多栽培粮食的经验,比如耕作,选种,育秧,除草和季节等的关系。但是,粮食的整个生长过程到底有什么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如何获得高产的种子,不同土壤对粮食的生长有什么区别,这些土壤又有什么不同?我们说土壤肥沃,肥是什么?有什么道理?研究清楚了这些,就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这些你不能依靠大字不识的农夫去研究,那么,千年以来的君子圣贤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呢?这才是真正造福万民的事对不对?你们觉得皓首穷经,诗词歌赋的文人雅士对缺衣少食的百姓带来了多少好处?我倒认为,让每个人的产出增多,最后能衣食无忧,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读书,更多的人去脚踏实地研究怎么养更多的猪,更大的鱼,炼更多的铁,造更快的车而形成循环……”

    王丰看着薛敏政道:“礼义廉耻的教化在人没吃的时候是不存在的,因为生存是第一位,人都想活下去,为此易子而食屡见不鲜。是他们不通教化吗?所以我建学校传授如何大量的培植果树,怎么杂交出更高产量的稻谷,引进高产的土豆红薯玉米,研究如何用方便的机器代替畜力……所以有了汽灯,有了玻璃,有了蒸汽机,以后会有一日能犁百亩地的拖拉机,能不靠风力纤夫就能航行的大船……这就是我说的科技和提高的生产能力。简单说一个人以前一年如果能产十石,那么用拖拉机以后可能产千石……这个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了……”

    朱燮元等人包括李恩都再次沉思起来。世子登上马车道:“我蜀王府藏书亿万,却鲜有此类。即或偶有所论也讳莫如深,语焉不详,难究其本。我倒建议你们抛开成见去川大听几堂课,看看到底有没有收获……”

    几天后朱燮元一行十多人果真来到了学校。现在学校的基础学科基本都是去年那帮公子哥在一边按照教材学习一边代授,王丰最多每天只能抽半天时间统一解惑。好在这帮人基因强大,又多是庶子,想出头的动力不小。加上可以按照爱好选择,这一有了兴趣,进步飞速。倒也问题不大……

    为了给这帮人留下深刻印象,王丰也是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带着众人来到实验室安排与一众学生坐在阶梯教室,然后走向讲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字“電!”

    台上摆着用陶瓷做好的铅酸电池等实验器材。王丰按照早已滚瓜烂熟教材开始滔滔不绝地从电荷,电子……摩擦生电一直讲到雷电和电磁力……

    当然也少不了毛皮摩擦玻璃棒,电池放电产生电火花,电磁铁等的演示。随着蓝色电弧的闪现,无数人心里的神话开始崩塌……

    王丰选了两个学生和薛敏政上来亲手又重复了几次后,才敲着黑板道:“这种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我们叫他物理学。比如风雨雷电和各种力和温度等。那么生活中的燃烧,铁铜的冶炼提取等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称为化学。”

    王丰看看大家转身再次写下一个“火”字,然后道:“火,是我们从茹毛饮血迈向文明的标志。那么如何会起火,为什么会燃烧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王丰拿起一个玻璃杯扣进玻璃水盆里,指着杯子道:“为什么杯里没有水?”又倾斜放出气泡道:“这些气泡说明,我们周围并不是一无所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错了,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空气的存在,同时我们每时每刻同样也在呼吸着这些东西……”

    接着做了个电解水的实验。又做了两种气体燃烧生成水的实验。指着玻璃杯上的水滴,对下面说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水其实是这两种气体构成,而且这两种气体燃烧就能又生出水。而且大家通过多少可以判断出这种比这种多一倍的样子。那么他们分别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性呢?”

    王丰又点燃氢气道:“这说明这种气体可以燃烧,而这种本身是点不燃的,但是……”王丰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制取的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火焰。

    “它能够帮助燃烧!”

    王丰再次转身写下“燃烧”二字。又写下“可燃物,助燃物,温度”

    然后对大家说道:“而且,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要燃烧,起码需要这三种,在平时生活中,可燃物是木材,煤炭,油,纸等东西,助燃物一般就是空气中的氧,但是还有其他的东西,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最后就是需要火种,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说温度呢?因为只要温度高一样可以点燃,比如烧红的铁皮,铜皮。他们和火一样就是很烫,温度高!”

    王丰又让众人分组上来动手做了一次。朱燮元等人按耐不住也上来自己实验了一遍,满脸的不可置信……王丰在他旁边指点他嗅闻氧气,随口说道:“其实吐蕃高原上不去,就是因为太高,这个氧气太少,外地人不能适应,只要减少运动,等一段时间适应后就好了。”

    朱燮元身后一个老头问道:“难道山高了,这氧气就会变少?”

    王丰点点头道:“准确说是整个空气都变少了,这个和气压有关,类似于水下越深压力越大一般……”

    “气压是什么?”

    王丰认为这样下去能讲到上天下海,只好对他说道:“这个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本教材先看看……”

    两月后,天启皇帝任命张铨为四川巡抚加兵部右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