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秘境一 » 第贰章:第一节:夤夜观天象 1

第贰章:第一节:夤夜观天象 1

    嵯峨山源千仞巅,

    壑丘峦突傍云天。

    五峰险峻谁望气,

    台道山头试问仙。

    ~·~·~·~·~·~·~

    夤夜亥时,

    长安城北一百二十里外。

    鼎州,

    嵯峨山,又名慈峨山。

    山头台。

    险峻秀丽的嵯峨山乃是乔山支脉,为关中之名山。

    乔山又系岍山余脉,地形起伏呈雁列状向东延伸,沟深坡陡岭谷相间。

    岍山在渭河与千河的北岸,也称为“北山”,主脉分导着泾渭水系。

    嵯峨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甚是巍峨雄奇,从第二座山峰起向北延伸,形成以东北坡为主的扇形地貌,在中间这座山峰的山梁最高处峰坡陡峭,石壁像似刀劈斧砍一般直入高空。

    主峰两边各排列着两座山峰,山势雄峙的大山共为五个峰岭,其形状尤如手掌的五个手指头一样扇开,秀拔苍翠的山体分为三面,中间三峰并列偏高于两侧,宛若似笔架般挺立,故又有笔架山之称。

    西峰峰腰处有一石窟洞穴,深约五、六十里,夏日从洞口内吹拂出习习凉风,冬天洞内则涌出股股暖流。

    再向上攀登,伴着脚下软绵土地进入韵味优雅的竹海,穿过翠绿竹海走在茂密的林荫道上,听到各种鸟类鸣叫互应,山道上不时奔跑着豹子、羊、鹿、兔子等野生动物。

    再沿鹅卵石路拾级上行,在山道松林处有一高炉,相传为老子炼丹时用的丹炉,在丹炉旁的幽竹夹道尽头,隐约传来轰轰隆隆飞瀑飘落而下的响声,丈把宽的垂挂瀑布飞珠溅玉。

    再拾级登上云雾笼罩的峰巅。

    主峰最高处名为山头台,台顶草甸绿浪中有一泓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仰天池,池水甘甜如露四季不涸。

    在仰天池边建有灵云亭,当山峰上有云雾笼罩在灵云亭上空时,天必会下雨,黑云起当日下雨,白云起不出三日必雨。

    环绕在仰天池三面建筑了连排相叠几重亭台楼阁与回廊,绿树青竹掩映的深处隐现一座道家宫观殿堂。

    在宫观殿堂的中央位置,赫然屹立着一座高耸入云霄傲视群峰的楼台,楼台正上方高悬着一块漆成黑色的檀木匾额,木匾上书写着金漆楷书“天咫台”三个大字,楷书书法端庄雄伟、气势遒劲,严然是颜真卿的书写手迹。

    在“天咫台”顶端与周围,有成群的仙鹤飞入飞出。

    登上“天咫台”的顶端向南眺望,关中平原泾渭分明地尽收眼底。苍苍莽莽的终南山千山万岭也举目可及。

    盛夏之夜。

    夜深人静的山巅,万籁寂静,如水的凉风轻轻涤荡去了白天的喧嚣和浮躁,空气中吹来丝丝的凉意轻柔地拂过,深夜星空下的树叶也被凉风吹得“沙沙”作响,宛如树叶们在奏鸣着一首美妙的乐曲。山野间的草丛随风轻摇,夜虫也和着风声与树叶声欢快地鸣唱着,奏起了盛夏夜阑更深时分的奏鸣曲,

    天上的星星正闪烁着清冷的光芒,窥察着人间的一切。

    此刻在高耸的“天咫台”楼阁露台处,正站着一位眉目清朗、雄伟俊丽而帅气的少年。他头扎白色丝巾挽着高髻,高髻上插着木头簪子,身穿白色道袍,在白玉腰带间佩戴着金鱼符袋。

    他紧锁眉头,剑眉斜飞直入额角,剑眉下双目炯炯有神,在炯炯双目观察事物时,紧紧地抿着嘴唇。

    在晚风中白色道袍随风飘逸气度不凡,仙风道骨又恰似玉树临风。

    正在他聚精会神的仰头观看天象。偶一低头远望时,目光扫过一处正是终南山山脉。

    在正南方的终南山,又看见山中一缕缕厚重的怨气飘浮,时聚时散于这个幽暗的世界中,这股怨气如同被困在无尽的梦境中,无法逃脱,无法消散。虽如鬼魅般悄无声息,然却有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当这些怨气时隐时现飘浮时,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阴暗起来。它如同黑暗的幽寂阴影,笼罩着周围每个角落。

    它源自于怨气、悲伤、痛苦,更源自于愤怒。

    少年凝视一会,叹口气道:“一百多年了怨念还不消退,被困住的灵魂,要还给怨念一个公正,当今圣上该给他一个交代了。”

    这位郎君正是李仙宗,号李逸,世袭县男爵位,乃是本朝“将士郎”李淳风的独孙。现居太史监太史令,官居从五品下。

    又因他善观天文星占以及推理演算,被当今圣上李隆基另委以“秘阁监”郎中之职,凡玄秘诡谲,妖人作祟秘术作乱之事,皆归他所辖的“秘阁监”所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