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秘境一 » 第贰章:第五节:仙宗初探案 2

第贰章:第五节:仙宗初探案 2

    【十样花·函谷傲】

    旷远三秦关道。

    灵宝县城仙兆。

    篆体桃符文,

    函谷傲,

    开元调。

    圣皇天宝号。

    ~·~·~·~·~

    河南郡,

    陕州都畿道。

    在洛阳至陕州的一处关碍中。

    灵宝县,

    函谷关,

    该关西边据守高原,东面深临绝涧,南接峻险秦岭,北靠黄河岸边。

    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城设置在山谷之中,深邃险隘如封套在幽谷中的函匣,故称函谷关。

    这一日,裴雯带着阿俐娅与催将军一起纵马在函谷关山道上,为解路途的沉闷,催将军不由得感慨地没话找话道:“未将家门就在此地灵宝县的函谷关镇上,跟随大将军,已多年未曾回来,此番从长安与东京来回此处,深感亲切呀。”

    裴雯听罢微笑着道:“催将军此时经过家门,是否该要回家一趟。”

    催将军道:“大将军所吩咐事务未曾办妥,当以要事为重,等办妥长安事宜,未将再禀请回来一趟。”

    裴雯道:“辛苦将军了,连日奔波也未曾好好休息,看今日天已近申时,催将军可回家门一遭,吾与阿俐娅就在驿站休憩一晚,明早再行回长安即可。”

    “职责所在,末将理当尽力而为,多谢小姐的厚意,末将在此谢过了。”于是三人催马往灵宝县而去。

    催将军心中感激裴雯的安排又加上能回家一趟,心中高兴嘴里的话也多了起了:“对了小姐,可知当今圣上为何改年号为天宝否?”

    “不知,可有什么说道么?”阿俐娅在旁接口问道,

    “说起此事,还与末将的家乡灵宝县有莫大渊源。”

    说到此催将军无比自豪地抬起头扬了扬眉毛接着道:“灵宝县原名桃林县,因此地遍布桃林而得名,在开元二十九年,当时当今圣上第二十五子,陈王李珪府上有一位叫田同秀的参军。他本是桃林县人,他有一晚于睡梦时梦到在函谷关丹凤楼中,太上老君会见了他,老子说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地挽留他居住半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并说谁能得到它,谁就能使天下大治,他次日便说与陈王所知,陈王又在早朝时奏禀与当今圣上。”

    催将军因激动不禁在马镫站立起来,让屁股离开马鞍,手搭凉棚向前眺望一会,又坐回马鞍上。

    扭动屁股调整好坐姿后再开口道:“圣上听后,即刻宣旨命田同秀带领人马到函谷关老子著经之地,依着在他梦中所见的地方,掘地三尺之深,果然就挖出了一个桃符。”

    阿俐娅不由得又接口道:“真依梦中之境挖到桃符了!”

    “是呀,不但挖到了桃符,桃符上面还刻着一个古体篆文“桑”字,经朝中众大臣的解释,“桑”字表意四十八。在古代时就意为着农耕的象征,大臣们理解的寓意是,如果朝廷重视农耕生产,可保佑当今圣上坐享四十八年太平天下。圣上大喜,认为这是天赐祥瑞之宝,随即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

    听到此处,裴雯兴之所至不觉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催将军听见裴雯随口便背颂出《道德经》来,不觉由衷地道:“小姐真是好记性,末将是个粗人,虽然从小便听说《道德经》一书,且背不出此经书的句子。”

    阿俐娅也鼓掌道:“雯姐姐好厉害,会背古文。”

    裴雯不好意思地看了阿俐娅一眼道:“《道德经》全篇5100多字,家父从小便让吾背颂,后来在青城山听吾师尊言道,其成书对道教发展至关重要,在道家中一直被奉为首要的经典,在历史上它曾经使很多修真之人迷途知返,而后位证金仙。”

    阿俐娅一脸好奇地问道:“是如何位证金仙?”

    “如果能以自身德行而修道,则能使自己广积阴德,而后逐渐悟道通玄,达到日修至空,方才能够返本还原。道又是万有之本源,德则是宇宙之法则。道在指导人的本能天性,德在指引人的行为准则。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阿俐娅与催将军两人不觉同时举起手搔了搔后脑勺,一脸迷茫的互相看了一眼。

    裴雯接着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道与德有两种含义,一种为人之道德,一种为天之道德;分而论之则为二,合而论之则为一。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下仁为之而有以为。待先尽了人之道德后,才有可能知晓天之道德。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天地宇宙间隐含的因果法则。故其有为无为均不离道德!”

    催将军与阿俐娅二人听裴雯讲得这一番讲解,更是听得云里雾里,阿俐娅连连说听不懂,听不懂。

    三人就在这一边弛马行进一边说话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