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秘境一 » 第贰章:第五节:仙宗初探案 4

第贰章:第五节:仙宗初探案 4

    混元初创道统先,阴阳循转得天然。

    东来紫气函关入,西望瑶池王母妍。

    瞻紫楼观三万里,望气台上圣中仙。

    天开函谷察天象,道可道乎玄妙篇。

    ~·~·~·~·~·~·~·~·~·~·~·~·~

    函谷关,

    曾经征鼙声震、战马嘶鸣的古战场。

    东边的函谷关与西边的潼关。连接这两座关碍城池的是一条长达一百余里的峡谷。峡谷道路崎岖狭窄,关道两边则是绝壁陡起的林立峰岩,峡谷幽深而地势险恶,人行在峡谷之中,如入函匣之中。

    函谷关关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坐西向东地控制着入关时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歇山顶式的三层建筑。

    老子李聃就是于此函谷关与终南山两地之间,撰写下了《道德经》五千多言。

    公元前485年,春秋末期。

    函谷关关令尹喜是个精通天文、善于望气的修道之士,有一天夜里夜观天象,正在凝视之间,忽见东方霞光异彩,紫气聚集成一团紫云,其形状犹如一条飞龙,自东向西腾腾奔涌而来,尹喜看见夜空中现出如此奇景天象,便欣喜地大呼道:“紫气东来,紫气东来,此景显现不日必有异人经过此地。”十分惊喜之余又自语道:“圣人西出经斯地,紫气东来三万里。道统阴阳得先机,藏形匿迹混元智。”

    次日遂令关吏们清扫街道,自己则连日来尽心守候在关城中,恭候此位异人的到来。

    不几日的一天午后,果然见到一位气宇轩昂银须白发,布衣素袍的飘逸老翁,骑着青牛向关门款款而来。

    此人便是周朝柱下史,时年已经86岁的老子李聃,他在看到周室将衰,就准备出函谷关西渡隐居。

    尹喜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迎接道:“诚邀先生在此小住,让学生道心能静修受益。”

    老子欣然从命,盘桓数日便欲辞去。

    尹喜知道挽留不住,便恳求道:“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学生知道师尊一心要归隐,希望师尊能把修道的智慧撰写一部著作留下来,让世人受益。”

    老子耐不住尹喜的反复请求,只好又暂住下来,在半载的时辰里,老子一边撰写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一边教授与尹喜道家之学问。

    后又发现终南山是最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之地。老子便常在南山不老松下解惑讲道,常于清凉山中炼丹说经,师徒二人经常往还于函谷关与终南山之间。

    待《道德经》快撰写完成之时,老子曾与尹喜告别,尹喜就一心想跟着师尊一起云游修炼,但老子切让他继续在山中修道。并嘱咐道:“千日之后道行圆满之时,可以到益州青羊肆去找寻。”

    一日清晨,在直棂窗户的映射中,阳光斑驳地洒落在“观复斋”的书房里,尹喜与往常一样,在轻叩几下木门后,轻轻地推开书斋房门,只见在房中的案头上,一叠书稿在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堆放着。

    尹喜遍寻师尊而不见,他知道师尊已不辞而别了。

    此时老子已骑着青牛飘然出关而去,此后便“莫知所终”。

    正所谓“紫气东来”这四个字,一直都被认为是圣人祥瑞之气,有着无与伦比的尊贵寓意。

    故而紫色在大唐开始成为非常尊贵之颜色,朝堂之上那些身着紫袍之人,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重要官员。

    黄昏戌时,

    裴雯与阿俐娅在用过夕飧后。

    裴雯想起自幼熟读的《道德经》便是老子在此处所撰写,又加上入了青城山跟摒尘师尊学习道术,便要在夜间到函谷关城楼上去瞻仰一番“紫气东来”之气息。

    此时天已入夜,

    修建在函谷关城墙上的三丈多高的“瞻紫楼”上。

    阿俐娅跟随着裴雯正站在楼顶上观瞻入夜的景象,阿俐娅在观看一会后便觉无趣,自顾自地下了“瞻紫楼”,在城墙上四处游逛。

    正悄然娇步行走在城墙不规则的凹面处时,却听到在转角的凹陷处有人在悄声谈话,本想退回到“瞻紫楼”上,却隐藏不住内心想要偷听的天性,终究敌不过而又悄悄地支棱起耳朵偷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