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新符 » 第十三章 出关

第十三章 出关

    徐安捏着传讯符,脸上神色复杂。

    崔师兄应该是三人中受箓希望最大的内门弟子,结果只得了道统有缺的云月箓,拜在陆连长老座下,反倒是自己与李洪各有缘法,收获不小。

    自己的状况不必多言,说是木秀于林也不为过,已经生出如履薄冰之感,李师弟受的【地元熔火箓】既然是宗内唯一的炼器师传承,处境绝不会差。

    修真百艺里最出彩的四门技艺——炼丹、炼器、制符、布阵,每一门稍有所成,便能带来不菲的进项,突破至二阶后,其产出将受妙法境修士追捧,已然日进斗金,若是能更进一步,成为一位三阶大师,通玄境炼师也会求上门来,宛如一只坐地生财的人形貔貅。

    清元宗是玄门符宗,制符师从来不缺,也不会刻意栽培,全靠弟子们依仗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才情自行闯荡,内门弟子阶段,唯一的好处恐怕只有……在灵物堂上交灵符时,获得的双倍宗门贡献点。

    炼器师则截然不同,宗内若无有传承,一应法器便全数得向其他宗门与商行购置,且不说法器会不会遭人算计,光是对方的漫天要价,宗门采买修士都不知如何还价,更没有底气还价,着实憋屈。

    在这种考量下,清元宗少不了对炼器师的扶持,李洪只有一位传法长老可选,这背后定然是商量好的,自然也亏待不了他。

    崔惊羽还要随师父离宗寻找灵物,才能修行本命真符,而李洪却只是窝在那个“销金洞”里打铁,有闲心抱怨,想必他修行本命真符所需,宗门都已准备妥当了。

    徐安叹了口气,这赤裸裸的利益算计令人无言以对,或许这就是迫不得已的“有为”?

    将李洪的传讯符收好,激发第三张传讯符,这张符中的声音清脆许久,这人一双清泉似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只听她道:

    “徐师弟,别来无恙……”

    听着这位梅师姐的叙旧声,徐安皱起眉头,静静听完后,心中生出些许烦躁。

    他素来喜静,不爱宴饮聚会,如今回想起来,或许是受玉佩影响,从小到大,打心底里讨厌聚会时的虚与委蛇与矫揉造作。

    时间长了,养成这副脾性,没道理再强行委屈自己,也没道理在这些毫无意义的麻烦事中浪费宝贵的修行时间。

    可梅柒言辞妥当,先是恭维,后又叙昔日情谊,口口声称“不少真传弟子听闻竹亭故事,急于一睹法箓主人真颜,她为师弟清静考虑,谢绝了其他一切引荐,只答应办一场清谈酒会,今年受箓弟子都会一并邀请,烦请师弟移步”,梅柒虑事周全,唯独把他架在半空,硬是不好拒绝。

    徐安看着这张传讯符,暗道:

    “总归要见一见同门的,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拜见完师父,见过李洪,再回应梅师姐吧。”

    他的右手往腰间探去,从储物袋里取出一柄青色小旗,旗杆是褐色木棒,旗面绘着一片松林,这是操控小楼四周“青松法阵”的阵旗。

    调动法力,轻轻挥动,小楼正前方几株青松便仿佛长出两只脚来,往两侧移动,中间分出一条小径。

    徐安面无异色,操控简单阵法是内门弟子必考的功课,算是修真界的必备技能,眼前这种场面他见得多了。

    清元宗山门大阵耗费极大,轻易不会动用,在山门中修行,便会遇到各种小型阵法,布置在有需要的地方,内门弟子若是不懂使用阵旗,去药园里干挑水苦力都遭人嫌弃。

    走出青松外,山间的冬日寒风吹得呼呼作响,天色阴沉,一场大雨或将不期而至。

    清元宗制式法袍里,少数几个简单法阵开始发挥作用,“寒暑不侵”说得响亮,却连一张火球符也扛不住,勉强应付着四时气温变化。

    徐安等了片刻,一道如霜雪挂松枝般的雪白剑光,从山上呼啸飞来,落在消瘦少年身前,变作一个灰白头发的中年道人,他的目光淡淡扫视一眼,仿佛一把利剑从身上划过,不是旁人,正是少年的师父叶玄峥。

    其人挑眉道:

    “不顺利?”

    一般来说,新晋受箓真传弟子体悟灵箓是无需用满这三个月的,崔惊羽与李洪早他一步出关,发传讯符问候,可见他二人比徐安顺利得多。

    叶玄峥坐等九十日,送徐安进去闭关前,已有过交待,既不见徒弟捏碎剑符求助,又不见徒弟出关,难免会有几分担忧,眼下见其状态良好,便有这一问。

    徐安面露尴尬之色,拱手向师父见礼,旋即回道:

    “弟子无能,祖师这道法箓博大精深,弟子潜心体悟三月,也只明白十之三四,许多传法内容明明一清二楚,实际演练起来却格外艰难,甚至有越来越难之感。”

    道人恍然,他摆了摆手,笑道:

    “这是正常的。为师游历南方时,听闻佛门有一种灌顶法门,大秃驴能将秘法传给小秃驴,小秃驴初时动用秘法,威能百不存一,往往得参禅数十年,方能到达老秃驴的境界。

    “当时我听说此法,便觉与符宗受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道统传承的方便法门。广微祖师乃道门大宗嫡传,他的第一道神通必然力求尽善尽美,尽管法箓威能远逊真正的神通,你无法旬月掌握,仍在意料之中。”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

    “也许你将来百余年,整个妙法境修行,都会是一个不断发掘法箓妙用的过程,直到某一日,你修成神通,成就通玄境炼师,才会有观法箓如观掌纹的心境与本事!”

    这一席话的见地是徐安自悟多少年也难能悟得的,少年心头顿时震撼莫名。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两个小人,一个小人清晰无比,是当下的自己,面前高山仰止,山间花团锦簇,待他攀登;一个小人则模糊难辨,是将来的自己,站在高山之上,天地苍茫浩渺,一览无余……

    徐安吐出一口热气,吹得面前白雾翻腾,他沉声道:

    “弟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