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新符 » 第二十七章 五行灵地

第二十七章 五行灵地

    三十六枚正符文都有前人修行法度可供参考,徐安循规蹈矩,思路清晰。

    三阳三阴之后,便是寻找合适的五行灵地,身处灵地中,感悟三阳三阴六枚居中正符文的种种变化,《太一玄功》称这一步为“行符之法”,从而修行三十枚居次正符文。

    火属性灵地无疑近在眼前,销金洞里头的火脉或许可用,五去其一,余下的金、木、水、土中,徐安曾经去过的试炼之地伏水寒潭,应该可以作为水属性灵地备选。

    “土、木灵地倒也不难,土、木法术是石松脉的看家本领,脉中弟子修行法术,总会用到相应灵地,应该会有线索,麻烦之处在于金属性灵地……”

    徐安默默盘算起来,暗自道:

    “湖山原向来金气稀薄,伏水、碧水两座大湖好似点睛的龙眼,最得造化之钟灵毓秀,湖山原上连矿脉都不多,更别说金属性灵地。

    “可惜师父是在漓江附近重修的本命真符,距此万里之遥,他老人家的经验派不上用场,而且不知碧水湖的动乱是否平息,师父又将何时回宗,至于两位身陨师兄的经验,师父不曾明说,或许是有意让我免受两位师兄的影响,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三阳三阴六枚符文,因徐安对阴阳之道的体悟深浅不一,修行起来或慢或快,据他估算,短则月余,多则百日,便能修成,所以找寻合适灵地便成了迫在眉睫的要紧事。

    少年在院子里踱步片刻,渐渐有了主意。

    他上楼一番打扮,再下楼时,其肤色发黄,眼眶发黑,一身干净得体的灰布道袍遮掩不住穷酸模样,任谁来看,也会说这是个不值一提的年轻散修。

    徐安照镜自观,满意地点点头。

    父母大仇未报,所以他很早就有闯荡修真界的打算,因此改头换面、掩饰身份这类杂学,自然相当上心。

    辨认一个修士,相貌、体态、气质等等尚属其次,法力、气息才是主要特征。

    宗门修士因为长生功法契合玄理,持中守正,以及稳定的灵脉洞府,所以相比绝大部分散修,往往气息悠长,法力纯净,平常时候不好分辨,一旦动起手来,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区别。

    以徐安如今的敛息功底,或许瞒不过擅长察微寻迹的修士,可应付修真界的陌生人,扮作不起眼的年轻散修,却是足够了。

    他离开青松环绕的却云峰洞府,驭使飞梭,往东南方向飞去,大半个时辰后,高耸入云的苍山近在眼前。

    去年徐安同崔惊羽、李洪来时,三人徒步赶路,往返都需小半日,如今依仗【浮木穿云梭】,一个时辰不到,便来到苍山脚下,真是方便许多。

    将飞梭降落在一处林间空地,四下无人,徐安将这件珍贵的飞行法器收回储物袋,一位刚踏入修真界的年轻散修可不会有这等宝贝,既然已经决定掩饰身份行事,当然不便大喇喇地把飞梭降落在苍山城的城门口。

    他这副糟践模样却用着上好的飞行法器,落在有心之人眼里,不是憨傻的宗门弟子,就是撞了大运的暴发户散修,平白惹人觊觎。

    徐安又取出一柄玄铁剑,背在身后。

    这是徐安前些日子从灵物堂换来的一柄深黑色长剑,剑长三尺三,宽一寸,剑身上刻蚀着一些粗浅的灵力纹路,可供修士用法力加持此剑,算不上正经法器。

    若用当下修真界时兴的“三阶九品说”来表述,这应该是一件一阶中品法器,对应筑根境中期,但在老派炼器师眼里,这种殊无变化的玩意,无疑是配不上法器这个名头的。

    古时候,法器之所以称之为法器,是指“具有法术同等效用的器物”,如【浮云穿云梭】,可用来代替驾云法术。

    只不过,随着修真界向前发展,灵物细分的需求日益旺盛,走在时代前沿的各大商行不得已根据真人之下的修行境界,也就是筑根入道关、法术祛病关、神通躲灾关,这三道所有修行法皆有的修行关隘,划定出三阶九品,方便于它们买卖经营。

    若是让修真界商业巨擘之一的珍宝阁来给【浮木穿云梭】评品,飞梭至少也是二阶中品法器,对应妙法境中期,方能匹配此物的数种变化,以及不俗的飞行速度。

    徐安背着灰布包裹与灵光微弱的剑器,走出树林,回到宽阔道路,混在人群中,来到苍山城的城门前。

    眼前这座仙城环山而建,那漫山遍野的碧瓦飞甍,雕梁画栋,如一幅幅蜃楼幻景,应接不暇,吸引着往来修士。

    可若真有不知所谓之人胆敢径直往城中飞去,那应激而动的仙城大阵,一拥而上的黑甲卫士,以及他们操持的火笼雷网,定会让其印象深刻,此生难忘!

    要想入城,唯有脚踏大地,直面这堵青砖砌成巍峨城墙,接受城主府文书的盘问,缴纳一枚明月符钱,登记造册,方有资格滞留苍山城十日。

    而要想常住仙城,要么身家阔绰,在仙城中买下一处洞府,要么谋得一份差事,拜托东家作保,才能免去每旬的登记琐事与符钱。

    徐安上回来时,是明晃晃的清元宗内门弟子,有身份令牌为凭,宗门作保,因此能从两侧小门便捷通过,这回扮做外来散修,便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城门口排队了。

    一会儿后,前方老丈快步入城,终于轮到黄脸少年,坐在桌后的文书道士打量一眼,随口问道:

    “知道规矩吗?”

    “大概知道。”

    徐安答应一声,从怀中取出一枚两指宽的圆形玉币,搁在桌上。

    玉币两面无字,皎洁无暇,好似一轮袖珍圆月,这便是明月宗治下的明月符钱,所有明月宗的产业,都只能用这种符钱交易,同另一种通行整个修真界的货币——灵石,常年维持在一兑一的比例。

    文书道士捏起符钱,随手丢进一旁的青白二色瓦罐中,玉币就像石沉大海一般,寂然无声,他抽出一张空白黄纸,手中提笔,接着问道:

    “姓名?”

    “余从。”

    “祖籍何处?”

    “清元郡柳县。”

    “入城何事?”

    “找寻差事。”

    “……”

    大大小小九个问题,文书道士将对答一一写在黄纸上,又在黄纸背面弹了弹,立时浮现出黄脸少年的画像,随后在右上角盖了一枚方印,简简单单“苍山仙城暂居”六个小字。

    他将这张黄纸递给徐安,口中道:

    “十日为限,及时去城主府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