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魏乐府令 » 第二十三章 献策科举

第二十三章 献策科举

    上回说到诗雨给李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让男主很是心疼,不仅要为她赎身,娶她过门,还想要改变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知道他是一时兴起,还是打定了主意,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看他到底是何想法。

    一觉醒来,李羿梳洗过后,与诗雨一同吃了早饭,随后离开谪仙楼前往清水阁,去寻水德居士陶仲文问些事情。来到了清水阁门口,伙计发现是李羿,赶忙笑道:“呦,是李公子啊,没想到是您来了,可是来寻我家老爷?”李羿颔首,伙计热络道:“来来来,李公子您随便坐,我这就去喊老爷。”李羿也没说什么,行礼致谢,然后站在上善若水的匾额下,抬头观望。片刻间,水德居士笑着走来,“李公子,来找老夫有何……”陶仲文看到李羿先是一愣,随后凝聚浩然正气于双目审视着李羿,“李公子六品了?这才几日不见,竟然晋升到了六品君子境,这……。”李羿施礼道:“修缘拜见水德居士,晚辈今日来是想向先生求教的。”水德居士仍在感慨李羿突破之神速,听到这话便回道:“不知修缘想问何事?”

    李羿问道:“上次幸得先生赠字,修缘当时不知先生大恩,所以今日应当先把赠字之礼还上。”他指了指头上的匾额,“上次送给先生一句,先生只取四字,想来是不太满意,那今日定要送先生两句满意的!”说完他凝聚周身才气与浩然正气,紫色的气旋在他周身环绕,气流盘旋而上吹得衣袍拂动,李羿郑重说道:“听闻先生儒道兼修,不知道先生对天地人有何思量,修缘不才就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他踏前一步,气运丹田朗声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原本出自《周易》,当然了这个时代也有《周易》只不过两者有很大区别,因为这个时代《周易》的作是三代圣人孔孟,他所编写的《周易》侧重于祭祀天地之法,与神沟通之术,另有占卜之法,气运之说,并没有李羿所说的这两句。

    李羿声音浑厚,字字声如钟鸣!两句一出,只见得周身紫气突现而后加速盘旋,升至头顶汇成一道气柱,稍作停留似在积蓄力量,霎时气冲云霄!水德居士静静看着,他知道这是要有天地异象了!但听闻空中轰鸣阵阵,声似雷,却不见乌云集结;音似鼓,只听得远近交迭不绝于耳。整个上京城都能听到这连绵的轰鸣,人们纷纷走出屋内望向天空,可是这天上却没有一片云彩,大家都好奇发生了什么。轰鸣声持续了半柱香的时间随即消失,猛然间一道粗如钟鼓的紫色气柱从天而降,那气柱周边似乎还闪着紫色的电光!气柱直接贯穿清水阁,周边街道上的人们只感觉地面一颤,有人甚至跌倒在地上。众人眼睁睁地看着那道气柱从天而砸进清水阁,但那阁楼却毫无异常!屋内,那气柱从梁上降下,直接将李羿吞没!这感觉不是醍醐灌顶,而是飞瀑淋头啊!待到气柱消失,一切恢复平静,仿佛无事发生。

    水德居士出神的看着李羿,后者周身仍有紫气散溢,他挥挥手,将紫气散去,平静地走到水德居士身前,施礼道:“敢问先生,这两句可还满意?”水德居士无奈的摇摇头,叹道:“唉,警世格言还蕴藏着道家心法,修缘还问老夫满意不满意?莫不是在寻老夫的开心?”李羿一本正经道:“修缘绝无此意!只是怕晚辈所言与先生之道相悖,怕先生不喜!”水德居士一脸鄙夷的看着李羿,“相悖?”他突然停下,再聚浩然正气于双眼,望着李羿,“修缘这是又突破了?”李羿一脸茫然的说道:“应该没有,晚辈也不甚了解!”水德居士用是儒家的望气术,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李羿并没有破境而是达到了六品君子境的大圆满,随时都有可能会突破进入下一境!

    看着一脸茫然的李羿,陶仲文赞叹道:“修缘啊,可知你如今的境界是多少读书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嘛?”李羿一脸紧张道:“先生,可是晚辈性子有些急了,升这么快可何不妥之处?可有根基不稳,养气不足的情况?”水德居士自然知道这小子是在炫耀,用如今最通俗的语言来说,这货正在这里赤果果的装哔!可就算明知如此,水德居士也无话可接,他再叹一声,“方才的那道紫气是才气还是……”“那是纯正的浩然正气,伴有少许紫霄神雷!”李羿伸手,在掌心凝聚出一股紫气,紫气间有紫金色的电光。水德居士看的是目瞪口呆,这紫霄神雷是儒道法术中最强的招式,只有三品以上就是超凡境才能使用,可以说是儒家的大招了,这雷是以自身浩然正气为引,请上天将下天罚,若是儒道圣人使用这种术法,威力堪比天劫!

    水德居士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李羿,后者打破僵局说道:“先生,修缘这两句先生可愿笑纳?”老者摆摆手道:“莫乱讲话!此等警世格言,怎能用笑纳二字?”“哦?是修缘失言了,不知当用何字?”陶仲文没好气的白了李羿一眼,凭空握住一支毛笔,凝气成墨,潇洒落笔,而后正声道了一句,“此般警世格言当用敬奉二字!”随后在清水阁大门两侧的柱子上出现一幅红底金字木制对联。

    上联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下联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清水阁外聚集了许多的百姓观望,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见一道紫色气柱砸在了这座茶楼上,都跑过来看热闹,突然之间出现的对联吓了众人一跳。陶仲文走出大门向围观众人行礼道:“诸位父老乡亲,见笑了,方才只是个意外,大家不必惊慌,都散了吧,各忙各的去吧。”他这话说的看似平常,实际上是运用了儒家劝诫法门。围观的百姓听了陶仲文的话,纷纷离去,街道恢复了平静。水德居士回到屋内,在上善若水的牌匾正下方的座位与李羿品茶,随即开口问道:“修缘啊,你到底要问老夫何事啊,送这么大的礼,老夫这心里没底啊。”李羿笑道:“一幅对联,还是先生自己写的,这算什么大礼,不过是随口胡言罢了。”“修缘,你随口胡言便是这般能引起天地异象的句子,那要是深思熟虑所说的话,怕不是要超凡入圣?”李羿想了想说道:“那不妨试,待修缘思量一番。”“行了行了,快说正事吧,你来找老夫,想问什么?”李羿笑道:“不知先生可愿知不无言,言无不尽。”陶仲文指着大门说道:“这么大的礼就为了问个事,老夫自然会如实相告。”“那修缘可就问了,请问先生可知道门双修术?”水德居士老脸一白,这小子闹出来一个天地异象,为的竟然是要问双修术这种秘法,不过先前已经答应知无不言了,只好硬着头皮给李羿讲解。

    双修术是道门不外传秘法,天地人三宗都有双修术,但是地宗的双修术最全而且效用最大。水德居士是道门人宗弟子,他本人并未学过双修术,在他看来,或者说在儒家看来双修术这种秘法有违礼术。双修术是一种以阴阳调合滋补元神的法术,再以元神反补肉身。这种秘法主要是以姿势动作和行气法门为基础,对于持久性并没有太大帮助。正如诗雨所说,曾有权贵对这套秘法动心,不惜代价也要得到双修术,结果被买通的道门叛徒还没来得及传授就被其宗门就地正法,后来道门三宗约定,泄露双修秘术给世俗之人者受天地责罚,因此在道门中传授双修术之前要先立下重誓不会私传双修术,从此双修术就再无外传的可能。

    陶仲文除了讲双修术还给李羿讲了一些道门天地人三宗的基本信息。天宗修太上忘情,要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一旦修成正果便会以自身补全天道,相当于是天道系统的更新补丁。天宗以剑术、御物术、雷法为立宗之本。

    地宗修斩三尸,这三尸指的是斩除人体内的三种恶欲即“贪、嗔、痴”,而这三种恶欲在人体内化为三种虫子,上尸虫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虫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虫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地宗就是以斩除三尸虫为修行目标,一旦修成就会成为金仙守卫天道,相当于天道的防火墙。地宗以各种法术、符咒和三昧真火为立宗之本。

    人宗修缘法,指的就是行善事,结善果,积善缘,这个行善事很有讲究,比如说你救了一个人,但是被你救的这个人若是个恶人,被救之后还在做恶,那救人便不是善行,反而会消减善缘;若是救了罪大恶极之人,更是会遭受天道反噬,轻则是减阳寿,削道行,重则堕入魔道,被金仙追杀。若是将缘法修成正果便会成为地仙,可开设道场道观,为人祈福请愿,享人间香火。相当于是天道系统的交互平台。人宗以法宝、仙丹和阴阳无极术为立宗之本。

    李羿听完了陶仲文的讲述,问道:“既然道门地宗最擅长双修术,那请问先生地宗道场在哪里?”陶仲文说道:“天宗道场在我大魏境内,终南山天师府。地宗道场总坛在南梁齐云山伏魔殿。人宗道场太多了,常见的道观都是人宗道场,不过咱们大魏境内最出名的就是武当山太和宫了,老夫的道门恩师正是太和宫掌门广德真人钟游龙,不过老夫只是人宗外门弟子,不能常伴师父他老人家左右。”

    “老人家?”李羿看着眼前年过六十是水德居士惊讶的问道:“被先生称作老人家那得是多大岁数?”陶仲文笑道:“师父他老人家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只不过修道有成还是四十多岁的容貌。”陶仲文回忆起当初第一次见到钟游龙的时候还称他为老弟,得知其真实身份和年龄羞愧了三天三夜,后来当面请罪,诚心求教,最终被收为外门弟子,想到这里,陶仲文的老脸上还是藏不住得惭愧。李羿听了这话,心里想的是:卧槽,妖寿啊!看来这个世界里修道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啊!要不要考虑一下?以我这种怕吃苦,耐心差的性格,好像修道也没有什么前途啊!罢了,人生苦短,喝死图卵!啊呸!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李羿打消了修道的念头,但是并未放弃对双修术的追求,想着若有机会去南梁旅游,一定要到齐云山伏魔殿去讨教一番!

    李羿想知道双修术的事情,水德居士已经把知道的全说了,他也就没再追问而是问了另一件事,“先生,修缘还有一事请教。”“说吧何事?”“修缘想问先生,当今陛下可有一统九州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李羿知道陶仲文是帝师,所以直接问他,会有最直接的答案。陶仲文盯着李羿说道:“为何有此一问,难道修缘想入仕了?”李羿诚肯地说道:“晚辈当真是不愿入仕为官,不过倒是愿意为大魏出一份绵薄之力。”陶仲文疑惑道:“不愿为官又如何出力?”李羿笑道:“先生还记的晚辈的志向嘛?独领风骚!晚辈想要在大魏掀起一场文坛变革,效仿前秦儒家七子,彰气节,铸风骨,一改文人视南朝为正朔的观念,让大魏成为儒道正统!”陶仲文摇头笑道:“修缘啊,不是老夫轻视于你,但就凭现在的你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是等你成为大儒再说吧!”李羿摆手道:“我确实做不了什么,但先生您能做的可有很多,比如推行科举制!”陶仲文疑惑道:“何为科举制?”李羿喝了一口茶,随后开始给陶仲文讲解科举制度。从制度讲到意义,从宏观讲到细微,李羿讲的是条条是道,陶仲文听的是句句真言。当李羿说出牢笼志士,让天下文人投身于经诗子集之中,钻研章句,白首穷经,只要读书人安定了,如若再有人兴风作浪也不过是盗匪草寇,成不了大事。陶仲文听完这话心中不由一惊,他开口问道:“修缘,若是这般,那这科举对天下的儒生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啊?”李羿反问道:“那我倒想问问先生想让这天下安定,还是动乱了?”陶仲文思索片刻再问道:“若是只读死书,那这书读的还有何意义?”李羿同样是反问道:“敢问先生,自认为读的可是死书?”见陶仲文不解,李羿开口道:“敢问先生读史书有何心得?”陶仲文答道:“通史明义,以古仿今,自然收获良多。”李羿笑道:“自夏禹建立王朝,经商周两朝千余载,再到秦朝五百而亡,现今天下三分,这一千多年来的史书,先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陶仲文不语,李羿吐出四个字:“成王败寇!”陶仲文瞪圆了眼睛,只听李羿继续说道:“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历史啊,真正的历史都被后人改写了,自古以来,都是后人为前人写史,而后人正是推翻前朝统制的人,他们当真会把前朝的事如实地写出来嘛?不知先生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叫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或者说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对两句话表面上看说的是正义最终会取得胜利,但真的是这样嘛?正确的理解不应当是只有胜利的一方才有话语权,才能决定对错?”

    陶仲文听到这话,突然对李羿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明白了李羿所说的读死书的意思,李羿继续说道:“先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但是又没有完全明白,死读书和读死书可不一样,先生之前说的应当是死读书的意思,但这世上可不乏一些读死书,却把书读活了的人,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虽然是凤毛麟角,但却是不可获缺的人才,科举就是要把这些人选拔出来,或重用或看管,总之不能放任不管。”陶仲文闭口不言,静静地听着李羿讲,后者说道:“科举的作用就是不让这些有大才的人受到埋没,所以科举又叫恩科,是皇帝施恩于天下读书人的做法。把恩科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种,把考生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再进行排名,排名靠前者作为后补官员,一旦出现空缺便可递补。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各大家族对于仕途的掌控,可以加强皇权,解决了皇帝除了氏族无人可用的问题。二是笼络文人之心,让天下寒门庶子皆来投奔,改变大魏胡虏的的旧观念。既然要选拔人才,所以不能仅仅局限于文试,科举还要分科目,文史科、术算科、工匠科、兵将科等等,如此一来,便可以给众多读书人不同的选择,至于方才所说的牢笼志士,那就要从考题上来做,考题从哪本书里出,是由朝庭说的算,而朝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书籍选择,如果有必要,修书也是可以的。”陶仲文听到修书一词,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秘密,原来秦朝修书焚书真正的意义在此!

    李羿看出了陶仲文的心思,说道:“始皇帝当真是千古一帝,无论是眼光之长远,还是想法之超前,都是后代君王望尘莫及的。”陶仲文突然问道:“修缘,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学的?你究竟师承何人?”李羿心里嘀咕道:电视上看的,影视剧小说里学的,这我咋说?李羿只好摇了摇头,陶仲文说道:“无师自通?”李羿点头道:“算是吧。”陶仲文深施一礼正重说道:“修缘,老夫恳请你入职中书,为陛下的新政出谋划策!”李羿摆手道:“先生不用再劝了,我这个人太懒,动动嘴可以,真让我亲力亲为,想想就头疼!我是不会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的!”见李羿一脸笃定,陶仲文起身叹道:“唉,修缘啊,我是真想不明白,以你的才干和见识,为何非要埋没自己?”李羿笑道:“先生这话说得我就听不明白了,我何时说要埋没自己?我只是不愿为官,更何况我还要独领风骚呢!”陶仲文说道:“那你又如何做到独领风骚?”李羿淡淡一笑吟诵道: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首诗吟罢,紫气汇聚被李羿吸入体内,而陶仲文听了李羿的诗,释然一笑,他明白李羿想要的生活了,不是纸醉金迷,不是荣华富贵,就是想每天活得逍遥自在罢了,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无用功,陶仲文叫人拿来纸笔说道:“修缘啊,老夫明白你的心意了,今后也不会再劝你,不过若是有事,还是会向你发问,到时候可不能推脱啊。”李羿点头答应,陶仲文笑道:“你把科举制度的事再与我详细说说吧,老夫要记下来,好好研究一下。”于是李羿开始讲述科举的细节,他做了一些改进,就是增加了对技术类和科技类人才的选拔,只不过这方面的书籍太少,真正施行起来难度太大,思前想后,最多也就只能选拔出能工巧匠。李羿与陶仲文这一聊便到了傍晚,中间诗雨还派人来问,李羿只答复在与陶先生谈论国事,暂时回不去,让那人回去报声平安便好。陶仲文一脸欣慰地看着李羿笑道:“修缘啊,与你聊天这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啊。”李羿却说道:“先生聊了这么多都是无用功,还没有聊到正题呢。”陶仲文问道:“这还不算是正题嘛?”李羿笑问道:“想要推行科举制度,从建立学院教书,设置考场组织考试,哪一项不要钱?可是这钱又从哪来?而且这个制度有利亦有弊,开恩科选人才这可触动了世家的根基,他们肯定是要从中作梗的!一个好的制度若是不能推行,那还有什么意义?而且若是强行推举这科举制引来家族势力的强烈不满,很可能会动摇国本得不偿失,所以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得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陶仲文拉着李羿的手说道:“修缘啊,你当真是了不得啊!你小子今后最好给老夫守护正道,举仁德,伐不义,礼万民,智世人,信天下!若被老夫发现你误入歧途,定然亲手废了你!”话音刚落一道紫气在水德居士身边环绕,被他随手一推,紫气分作两股没入门前对联中。李羿看到这一场景心中念道:举仁德,伐不义,礼万民,智世人,信天下。嘶,仁义礼智信,君子五常?由这个老银币提出来了?有点东西啊!看来他这个四品大儒不是水货啊!李羿笑道:“先生,本来晚辈还想着门前这幅对联补什么横批好呢,没想到先生所给出的横批正合适。”水德居士疑惑的问,“我给出的横批?”“对啊,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正合适!”水德居士眼前一亮,“仁义礼智信?好!这还当真是老夫所想老夫所悟啊!”他起身空中握笔,汇气成墨,写下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一挥手,一道横批出现在清水阁门外横梁上。

    这幅对联终于完整,瞬间紫气迸发将整个清水阁笼罩,陶仲文有所感悟,一把拉起李羿伫立在门外对联之下,他紧闭双眼,感悟天地变化!突然睁眼,以浩然正气喝道:“吾陶仲文,今日得李修缘之助力,写得君子联,从今日起,清水阁改名为君子阁,开门迎君子!吾在此立命,以毕生之所学,定君子之义,正君子之行,教君子之才。不义、不行、不才之辈不可为君子!余生之所愿,规君子之事!此命天地为鉴,日月为证!”这是儒道三品的立命誓言,而他的誓言得到了天地的认何,霎时间,天地变色,紫霄结成,日月同辉,浩浩荡荡的紫气从那紫霄云中倾泻而下,将整座清水阁吞没!片刻后所有浩然正气被水德居士、李羿还有清水阁吸收,天地恢复如初。水德居士陶仲文以君子五常立命,成功晋升儒道三品立命境,从此踏入超凡境,北魏又出了一位超凡境!整座上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这般天地异象,一天两次天地异象一次比一次夸张,大魏京都这是要出多大的事啊!人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天地异象结束,大魏皇宫之中尚书房内,年轻的大魏皇帝拓跋俊正端坐在龙椅上,听着宦官的汇报,那小太监将今日两次天地异象的来龙去脉全部讲完,皇帝龙颜大悦!“好好好!天佑我大魏!既然老师今日得以立命突破进阶三品超凡境,那他就不用再修道归隐了吧!同庆!”“奴才在!”“赶紧去挑几件珍藏的字画!给老师送去,再问问老师何时归朝!”“奴才遵命!”“等等!寡人亲自去!”这里交待一下,九州大陆上,只有大一统王朝的皇帝才可以自称朕,所以拓跋俊现在只能自称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