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魏乐府令 » 第五十一章 人皇龙气

第五十一章 人皇龙气

    上回说到水德居士陶仲文请求大魏皇帝亲自去见见李羿,不仅是为了让他看看李羿的才华,也想让他收服李羿,这样一来,自己离世之时,就不用担心君臣二心了。那么接下来,拓跋俊能否收服李羿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第二天,李羿和诗雨二人像往常一样排练了一上午。用过午饭有清婠人传话说,等下谪仙楼的东家要来与李公子谈事。李羿满是诧异,为何这谪仙楼的背后之人突然说要和自己谈事?李羿问诗雨:“你知不知道周管事是宫里的太监?”诗雨疑惑道:“李郎,你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嘛?为了防止有人行苟且之事,一般青楼的管事不是女子便是受过宫刑之人,所以你怎会突然有此一说?”“哦,原来如此,这事我还真不知道,也许是我想多了吧,即便周管事不是太监,这谪仙楼的东家也定然是个手眼通天之人,跟皇宫脱不了干系。”诗雨笑道:“这事并不难猜,我从教芳司被卖到这里,就发现谪仙楼的与众不同,没有人敢在这里闹事,哪怕是世家子弟也不敢,所以李郎等下与这位东家相谈,可要谨慎些。”李羿点头,没等多久,周管事就陪同一位气度不凡,相貌英俊的公子步入月宫。

    李羿上前施礼道:“想来这位就是这谪仙楼的东家,在下李羿,见过公子,敢问公子尊姓大名?”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大魏皇帝拓跋俊,上京城里有一半的青楼都是他开的,这是陶仲文给他出的主意,目的自然是为挣钱,宇文家族手中握着财权,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而当时陶仲文是礼部尚书,大魏教芳司正归礼部管辖,这便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被抓进教芳司的犯人女眷经过调教,成了皇帝的摇钱树,虽然听上去很阴损,但这符合陶仲文诡道的风格,也实属是被逼无奈之举,不仅利用青楼挣钱,更是利用这些青楼打探上京城各种的消息。

    拓跋俊还礼道:“久闻上京第一才子大名,今日特来拜访,我姓萧名遥,年纪虚长你几岁,你我就以兄弟相称,不必客气。”李羿听出了他这自报家门的弦外之音,第一姓萧,大魏皇太后就姓萧,此中之意不言而喻。第二他比李羿大,更是在强调二者身份有别,要以我为尊,不可造次。李羿心中不喜,但想来这种贵人都是这般心气,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他笑道:“哦,见过萧兄,想来萧兄与当今陛下关系相当不错啊。”一旁的周管事,冲着李羿咳了一声。李羿却视而不见,继续说道:“不知今日,萧兄来找李某想谈些什么?”诗雨见到周管事脸色不好,连忙打圆场道:“李郎,不管东家要谈什么,咱们也得进到雅室再说嘛,来来来,萧公子雅室就在这边。”说着躬身行礼,然后上前引路,几人来到雅室,周管事很自然地将座椅拉出,等萧遥入座,然后躬身站在其后。

    李羿淡淡一笑随后问道:“萧公子是来谈歌会之事的么?”萧遥摇头说道:“歌会的事你与周管事和诗雨作主就行,我是来谈别的事的。”“哦,那萧公子是来谈什么的?”萧遥随口道:“国家大事!”此时诗雨亲手为萧公子奉茶,然而却被周管事拦下,他接过茶杯,打开盖看了看,然后倒掉,把茶杯还给诗雨,示意再沏一杯,诗雨没有丝毫不悦,又倒上茶水递了过去,同样是周管事接过茶杯打开盖,闻了闻,这才笑着放到萧公子面前。李羿笑道:“看来萧公子,规矩很多啊。”周管事解释道:“李公子,这第一泡茶倒掉不喝只是茶道最基本的礼仪,不是叫洗茶嘛?”李羿摇头道:“诗雨方才明明已经洗过茶了,大家都看得分明,周管事,何必硬作解释?”周管事要开口驳斥,被萧遥摆手拦住,他说道:“我喝茶多一个规矩,就是洗茶之后,要用第一杯茶水温杯去垢,我称之为洗杯。”

    李羿摇头笑道:“诗雨,你出去吧,我与萧公子要谈国家大事,你不便在此伺候。”诗雨呆呆得看着李羿,摸不准李羿在搞什么鬼,萧遥确是明白了,李羿不想诗雨在一旁伺候,是觉得自己事多,麻烦!他挥了挥手,周管事给了诗雨一个眼神,诗雨行礼离去。屋内只剩下萧遥、周管事,李羿三人,而周管事很自然得接替了诗雨的工作,开始沏茶。李羿看着周管事熟练的动作,笑道:“陛下今天来想问什么?”

    李羿此言一出,周管事手中茶壶瞬间裂开一条缝,双眼死死地盯着李羿。萧遥则是一脸笑意问道:“这么快就被你看出来了?”李羿拿过茶杯,一饮而尽,笑道:“这要是再看不出来,怕是陛下定然会小瞧李某。”“既然知道我的身份,你为何如此镇定,还是说你是装作镇定?”周管事冷笑道:“李公子好眼力,那为何还不向陛下下跪行礼?”李羿笑道:“陛下是以萧遥的身份来的这里,不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嘛?怎么周总管是想要大家都知道大魏皇帝陛下来了青楼?而这上京城最大的青楼是皇帝开的?”周管事眼光中散出一股杀意,李羿与拓跋俊对视,周总管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李羿,你好大的胆子!”拓跋俊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既然他已经看出来了,说的也没有错,不必太过较真,去换个新茶壶来。”“陛下,这?留您单独与这狂妄之辈在此,老奴有些不放心啊。”李羿摆手道:“快去吧,陛下要找我问正事,这点眼力都没有,亏你在宫里伺候了这么久!”周总管将手中茶壶柄捏成粉末,瞪着李羿,转身离去,当然他没有走远就在门口守着。

    李羿起身从门旁的柜子里找出一个新茶壶,动手重新沏茶,他的手法没有诗雨那般熟练和美观,可以说是糙得很!他给自己倒上茶,然后看向拓跋俊问道:“陛下是为了悬镜司之事来的?”拓跋俊笑道:“你还是叫我萧公子吧。”李羿笑道:“那行,萧公子想问什么直说吧。”萧遥端起茶杯送到嘴边却又放下开口道:“老师对你盛赞有佳,说你能助我一统天下,我想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李羿摆手道:“我肯定没那个本事!既不能领兵征天下,又不能为官治天下,就会动动嘴,逞逞口舌之快。”萧遥笑道:“你何必自谦呢?科举制、治僧治道两策,还有悬镜司的提议不都出自你手,这可都是安邦治国的手段。”李羿摇头道:“光靠这些可得不了天下!”萧遥问道:“那你说说看要怎样才能得天下?”李羿笑道:“自太武帝策马挥鞭,对外驱匈奴,灭胡夏,收关中,定凉州,伐高车而一统北方,大魏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而对内信道灭佛,推孔尊儒,建太学,兴文教,镇葛吴,平叛乱,此皆先帝之功。然而连年征战致使民生凋敝,叛乱不断,这便是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安民心,固皇权,以文盛收民心,以制度定天下。”萧遥轻笑道:“照你的意思,光凭文盛和制度就能得天下,这也太过儿戏了吧!”李羿摆手道:“自然不是这个意思,不动刀兵又怎能得天下呢,不过依我看来大魏缺的不是争天下的实力,缺的只是一个争天下的气势。”

    萧遥问道:“气势?你什么意思?”李羿笑道:“江南多好臣!”这是北魏皇帝拓跋俊自己闹出来的一个笑话,有一年萧太后寿辰,南梁派遣使者来上京贺寿。南梁的使臣是两位儒道大家,其中一位更是天地大儒程景。这天地大儒相当于儒道四品大儒的巅峰,是得到天地认可的儒道修士,而南梁更是有一位儒道三品超凡境的朱文台,所以拓跋俊对这两位南朝使臣非常尊重。在谈话过程中,拓跋俊更是感受到了南朝儒家学派的深厚底蕴,北魏一直都在推行中原化改革,诸如班䘵制,着朝服,改衣俗,兴儒术等。但在拓跋俊和广大儒生看来儒道的正统传承并不在的北魏而是在南梁,所以他当着群臣的面竟然说了一句“江南多好臣。”这句话可以说是杀伤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朝臣自然不悦,唯有陶仲文愤愤不平地说了一句:“江南多好臣,一岁一易主,江北无贤臣,百年一易主。”这话也就是他陶仲文敢说,只有身为帝师的他才敢教训皇帝,同时还嘲讽了南梁使臣。

    萧遥摆手笑道:“陈年旧事,不提也罢。”李羿正色道:“想来萧公子可还记的梁楚韩三国伐魏时,黄河两岸百姓资助梁军,或执兵而投者日有千余,一月陷城二十多座,这可是一大耻辱啊!”萧遥攥紧拳头,李羿说到了他的痛处。长久以来南朝一直称魏人为索虏,是嘲笑北方民族的发辫,不过现在北魏尊儒重礼,易服改俗,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鲜卑蛮夷了。萧遥看向李羿,心想难道他是在测试我的心胸?看我有无明君之贤?于是他起身正色朗声道: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唯剩梁楚尚未照。

    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

    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

    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

    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

    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

    待萧遥联句成诗诵罢,金色的气流显现,这不是才气,而是象征着人皇的龙气!唯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帝王才能拥有的龙气!李羿知道这个世界的历史车轮与前世颇有偏差,前世秦朝二世而亡被汉取代,之后三国两晋,南北对峙。而在这个世界,始皇帝死后,胡亥、赵高夺权,下矫诏命公子扶苏与大将蒙恬自尽时,蒙恬斩杀来使并力保扶苏回咸阳争夺帝位。在蒙恬的拥护下扶苏成功夺得帝位,施仁政,宽刑罚,蓄民力,秦朝得以延续,传国二十七代,延续五百多年。虽然蒙恬拥护扶苏登基,但是因为他带兵回国,没能给予匈奴致命一击,也间接地导致了秦国的灭亡。秦朝后期因诸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匈奴人看准时机率先攻入秦国故都长安,虽然当时秦国已经迁都洛阳,而且匈奴的这次南侵并没有直接灭掉秦国,但匈奴人血洗秦国故都的行为让周边的各大部族都看清了一点,那个强大的大秦帝国已经不复存在,最终引得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羌、狄、氐)数次血洗中原。秦哀帝迁都建业,衣冠南渡,交出了半壁江山,而五胡就此在北方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开启了北方十六国一百多年的战乱。

    鲜卑人拓跋圭建立魏国,经过四代君王的不懈努力,北魏渐渐统一了北方。先秦时期的楚国皇室后裔熊氏一族趁着中原大乱,在南秦发动叛乱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制,但秦朝将领刘义打着复国的旗号,将楚人赶到了巴蜀,建立了刘宋,楚人则在巴蜀复兴楚国,韩国皇室后裔韩氏一族学着楚人同样复国成功。鲜卑人慕容吐谷浑灭掉氐人的夏国建立凉国,后被北魏所灭,其后人又在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南端建立吐谷浑国。经过几番王权更替和各国乱战,九州大陆最终形成了梁楚魏三国鼎力的局面。

    这个世界的史书上有两则关于皇帝身上龙气的明确记载,第一则是在秦始皇东巡时到达琅琊遇到为他出海寻仙的徐福。徐福声称因海中大鲛鱼所阻未能寻到三仙山,请始皇帝派遣兵将射杀大鲛鱼。始皇帝便命人随徐福出海,结果一连三天泛起大雾无法出海,将领据实回禀。始皇帝亲手凝聚龙气写下金字圣旨,命人携带圣旨出海宣读,宣旨将官手持圣旨刚要宣读,海上浓雾尽散!大军遂出海射杀大鲛鱼七头,取其鱼膏制做长明灯。第二则记录是关于秦武帝的,他曾七次出海巡游,在第五次出海时,海上风浪大作暴雨不止,船队无法前行,请祭司占卜得卦象曰:蛟遇真龙多惊惧,遂引风浪使帝还。秦武帝听闻大笑,凝聚龙气写下圣旨,大致内容就是命令蛟龙尽快退去,否则天子一怒,便要将其打杀。将官持圣旨在船头朗声宣读,很快云开日出,海面恢复平静,船队起航,秦武帝继续巡游。而在三代圣人孔孟所编著的《周易》中,有对言出法随这一法门的解释,说明各国各朝发布的法度也是言出法随的一种,只不过是由人来执行的。而天子人皇因有龙气护佑,若能领悟儒家言出法随之精意,便可不受品阶限制使用言出法随,并且效果更强,孔圣以周文王两次画地为牢举例说明,第一次画地为牢是困住了一个误杀军士的柴夫,使其三日不敢出“牢”并且悔过自新,周文王念其孝心放其归家。第二次是周文王画地为牢命令周朝周边蛮族不得离开自己封地,否则必受天罚,有一个部落就没有听从周王敕令,外出攻伐他部,结果天雷降下引发大火烧毁他们的营帐,这便是后来封建制的雏形。

    萧遥周身的龙气慢慢形成一条金龙虚影环绕其身,李羿看着金龙环绕而又自信无比的萧遥也就是北魏皇帝拓跋俊笑了笑,身为儒道中人的李羿知道那金色的龙气意味着什么。李羿起身深施一礼言道:“既有当世贤明之君,自然愿为圣主效力,作为投名状,李羿献上两份大礼,还望陛下笑纳。”拓跋俊笑问:“哦,不知是何大礼?”李羿正色道:“领正朔!强皇权!”拓跋俊伸手示意李羿坐下,然后详细说说,李羿便解释道:“正朔之事一分为二,一为国之正朔,按五德来分,前秦乃是水德,那么大魏就应是土德!至于如何去应这土德,那是礼部和司天监的事,此为其一。其二为儒道正朔,南朝儒家学派虽是正统传承,但圣人之说历经千年,许多经典被后人加以利用,擅自篡改已失其本意,更有过度解读害人不浅,所以这儒道传承也变了质!举个简单的例子,三圣孔子尊师重礼,提倡恢复周朝旧礼,而周礼便尽是好的么?拿殉葬来说,活人殉葬何其残忍?始皇陵劳民数十万众,却以兵俑为殉,何也?始皇当为千古一帝,且知活人殉葬之过,圣人又岂会不知,难道恢复周礼就要连同其中陋习一并恢复?非也!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如今已是礼崩乐坏,所谓的南朝正统更甚!弑父杀兄,谋朝篡位之事屡见不鲜?萧齐代宋,萧梁代齐,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萧遥伸手打断李羿道:“只说你打算如何行事!”李羿点头道:“树新风,复礼正乐,兴文潮,独领风骚!”拓跋俊疑惑道:“树新风,兴文潮?你办这场歌会便有此意?”李羿笑道:“若能成功,必将在大魏文坛掀起一番波澜,界时还请陛下配合,与明与暗既支持又宣扬,李羿便有信心,让梁楚文人望魏生叹!”拓跋俊问道:“就凭你一人?一场歌会?你何来这般自信?”李羿微微一笑,凝神聚气朗声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有相能灭韩,后人尽非贤。静待楚梁姬,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是李羿改自刘禹锡的《蜀先主庙》,第一句不用解释了,先商业互吹一番说是明君贤臣,英雄相惜。第二句就是现在天下三分,而我们君臣想要统一货币,表明鲸吞天下的决心。第三句开始就是骂人了,前半句“有相能灭韩”指的就是苏布游说梁楚韩三国伐魏,最终韩国灭亡,直接了当地嘲讽楚国,大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思。后半句“生儿尽非贤”更是直接骂南朝后辈尽是宵小之徒,不是造反就是夺权!最后一句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就在北魏皇宫前面等着看梁楚两国来降。先不说这首诗引来的才气,单就是李羿的这计天旋地转彩虹屁,拍得拓跋俊那叫一个舒坦!骂南朝两国更是让拓跋俊舒心!拓跋俊看着李羿笑道:“好!李羿,你好好办你的歌会!寡人很期待你的表现!”李羿笑道:“这还只是第一份礼!而强皇权的第二份礼,待李羿与陶先生商议过后再送与陛下,是进一步削弱氏族的制度!”拓跋俊看着李羿点头不止,喜不自胜,他已经确信李羿定能给他不一样的惊喜!若不是身为帝王不便久留,定是要与李羿畅谈一番,只叹相见恨晚!

    送走了皇帝,诗雨看着李羿一脸兴奋道:“看来李郎与萧公子相处甚欢啊!”李羿笑道:“还好还好,诗雨啊!这场歌会现在不仅仅是为你赎身之用了,更关系到咱们魏国的文风!我要借这场歌会,开启文脉的新篇章!”诗雨深以为然道:“放心,定然竭尽全力,助李郎一飞冲天!”李羿看着诗雨若有所思,他现在已经能够确定,诗雨会成为自己的贤内助,而且她背后的主使之人便是老阴币陶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