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些事儿之英雄无双 » 第31章 迁都

第31章 迁都

    张飞怒吼一声:“那董卓必是在此处,追那吕布有甚的意思?不如先杀了这董贼,才叫斩草除根!”说完就拍马前行,冲杀上关。

    关上立时有箭雨洒下,张飞无奈只得退回。

    八路诸侯随后又到,便命众军攻打虎牢关。

    杀至黑天,虎牢关上兵多将广,防守严密。

    诸侯下令退兵,改日再战。

    回到中军,九路诸侯皆称赞刘备兄弟勇猛,共同上报袁绍为其表功。

    夜间,公孙瓒大营,刘备大帐。

    “大哥,你今天为何要放吕布那厮逃脱,将其斩杀当场岂不快哉?”张飞喝了一口闷酒囔囔道。

    “兄长只持单剑对敌吕布,一开始就没打算将那厮留下。若是双剑齐出,即使没有你我二人,兄长也能将那吕布斩杀。”云长分析道。

    “知我者,二弟也!不过为兄脸皮再厚,也不敢说能稳杀吕布。以我现今功力,若是双剑齐出全力而为与吕布应在四六之间。”

    “那哥哥为啥不杀了吕布,搞什么单剑上阵,故意耍帅不成!”张飞气的吹胡子瞪眼。

    刘备这次倒没生气,而是对云长说道:“二弟且来分析分析!”

    关羽沉思片刻,扶髯说道:“吕布武力当世罕见,他与我二人对战时并不落丝毫下风,兄长再加入战场他定是不敌。兄长常常教我:‘兵法云围师必阙。’三弟当时内力耗尽岌岌可危,若是被吕布感到自己无力回天,定然要拼死将三弟换了陪葬。兄长故意示弱,留出一个缺口使其有可进可退的想法。如此在我三人围攻之下,能留就留,不能留至少可保三弟无恙。”

    “云长说的不错。武力到了我等境界,若是拼死而战,爆发力会异常恐怖。吕布这厮天生金刚体魄,再得不世高人指教,保命杀招何止一二!若是被其搏命施展,换掉三弟应有八成可能。”

    张飞听了想说点嘴硬的话,可到了口边又咽下去了,起身对刘备拜道:“大哥想的如此周全顾我性命,到是俺鲁莽了。要是俺能不逞强早早撤离,定不会让大哥这般畏首畏尾。”

    “哟!三弟这般认错,哥哥我真有点接不住呢!哈哈哈!”

    张飞听了自在那里嘿嘿傻笑。

    关羽又说道:“行了三弟,兄长是故意让你与吕布那般战斗打磨武道的。今日战罢,你那武力定有不小提升,只是现在你还未曾察觉罢了!”

    张飞听后暗运内力,惊喜道:“二哥你还别说,俺感觉内力更加充盈了!”

    “得了吧,说你胖还喘上了!”刘备笑骂。

    “哈哈哈……”帐中传来一阵三人的大笑声。

    袁绍这边得到捷报,再次调动孙坚,让其乘势攻取汜水关。

    孙坚深熟为官之道,知道以自身现有力量,无确证之下,不能对袁术造有伤害。

    但又不能让袁术在后方再来祸害,于是带着程普、黄盖夜间拜访袁术营寨。

    袁术装作若无其事,以礼接待。言语间对孙坚多有解释没能及时发粮原因,待粮草发出,正遇华雄偷袭,袁术亦是无奈。

    孙坚听袁术说话,并不搭话,只低着头以杖在地上画字。

    程普、黄盖立于身后,亦是冷眼相视。

    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大帐之中……

    袁术见此场景,不觉间后背冷汗直流,说了几句后,便收口不再言语。

    孙坚见袁术不再言语,抬头冷声说道:“董卓与我,本无仇恨!今我奋不顾身,亲冒险恶,来此处攻城死战;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袁氏家门私仇。而将军却听信谗言,不发粮草于我,致使我被华雄所败。如此行径,将军良心何安?”

    袁术听罢,心中更加惶恐,准备许多的借口,皆被咽回肚中。又见孙坚眼神冰冷,深知再多解释已无意义。

    于是心中一横,命人将李亮推出营外斩了,提头来送于孙坚身前,以表歉意!

    孙坚见袁术此番作为,心中暗叹一声,暂不打算深究此事。

    正在此时,忽然有下属来报孙坚:“汜水关上有一人,乘马来到营寨,说要面见将军。”

    于是孙坚辞别袁术向自己营寨赶去。

    孙坚走后,袁术喘出一口大气,跌坐在将军椅上,后背衣衫已被全然打湿。

    却说孙坚回到自己大寨,下令将来人带到中军相见。

    原来不是旁人,竟是董卓手下爱将李傕。

    孙坚见到李傕亦是惊讶:“难道这厮要来纳降汜水关?”于是问道:“汝来为何?”

    “十八路诸侯中,丞相所敬重者,惟有将军耳!傕特来为丞相提亲,丞相有一女,欲配于将军之子,将军意下如何?”李傕说道。

    孙坚听后大怒:“董卓逆天无道,作恶多端!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这老贼结亲?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上汜水关,还可饶你性命!倘若不然,待我领军杀到关上,定让你粉身碎骨!”

    李傕听得此话,哪里还敢多待,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回到汜水关,换上流星马,又星夜赶到虎牢关将此事回报董卓。

    董卓听后大怒,大骂孙坚匹夫不识抬举。

    李儒出身谏道:“温侯新败,现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不如退兵回洛阳,再迁帝都于长安,以应近日童谣。那童谣唱道:‘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是应汉高祖发旺于西都长安,传位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则应光武中兴旺于东都洛阳,今又传位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都回长安,方可万事无虞。”

    董卓听后大喜:“非吾儿所言,吾实不能悟这其中道理!”

    于是带领吕布星夜班师归回洛阳,商议迁都之事。

    次日一早,董卓聚集满朝文武于朝堂之上。

    见众官到齐,董卓手按佩剑出身说道:“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夜观天象,寻得旺气所在西都长安。吾欲移帝都于长安,汝等可速去安排相应事宜。”

    司徒杨彪出身说道:“关中残破零落已久,今无故舍宗庙弃黄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三思而行!”

    董卓听后大怒:“汝欲拦阻国家大计乎?”

    太尉黄琬出身说道:“杨司徒此言是也。元帝之时,王莽篡逆,后使赤眉军叛逆,火烧长安,令其燃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离失所,百无一二。今若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迁都之事繁琐复杂,大臣们府邸、财产、家业皆在洛阳或周边,一旦随帝迁往长安,几代经营岂非成空。

    董卓执意迁都,乃因有十八路诸侯虎视眈眈,洛阳并无险要可守,一旦有失,自己必死无疑。

    故此,大臣们个个不愿走,怎奈恐于董卓淫威,皆不敢进言。只有几位“三公大臣”,方敢出言好声劝说,希望董卓能改变心意。

    董卓说道:“现关东反贼四起,天下大乱,长安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可守;更近陇右郡,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休再乱言。”

    司空荀爽又出身谏言道:“丞相若迁都长安,则百姓会骚动不宁矣!”

    几位顶流大臣,竟敢连番出言反对,让董卓勃然大怒:“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说完便将司徒杨彪、司空荀爽,太尉黄琬革职,把三人贬为庶民。

    于是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朝毕,董卓出宫上车,见有二人望车而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