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些事儿之英雄无双 » 第41章 作恶董卓

第41章 作恶董卓

    洛阳郊外,在一处偏僻村落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以打柴为生。

    夫妇二人恩爱异常,只是一直没有孩子。

    这天,丈夫去深山打柴。

    正砍树时,忽然听到山崖边上传来一阵婴儿啼哭声。

    樵夫以为遇到“鬼怪”,立刻吓得面色发白,浑身乱颤,手中铁斧也握将不住跌落在地。

    谁知这哭声却持续不断。

    听了一阵,樵夫渐渐恢复气力,壮着胆子朝哭声寻去。

    爬上山崖,只见在悬崖峭壁之中有一山洞,山洞前屹立着一棵千年古松,哭声就从洞中传来。

    樵夫心中大惊,不敢多望,转身便要离去。

    谁知那婴儿哭声极悲,甚是可怜!

    樵夫本就心地善良,膝下又无子女,于是生出恻隐之心。

    “要是真有娃儿搁这,我若就这跑了,那孩儿被猛兽叼走类咋办?不中!我得过去看看。”

    樵夫利用随身携带的绳索攀上那处山洞,扒住洞口小心往里瞧去,见洞里有一处石台,台上正躺着一个幼婴在那里哇哇大哭。

    樵夫心里一喜,壮胆向里走去,见这娃儿被一个头蓬裹着,粉雕玉琢,十分可爱,竟是一名女婴。

    樵夫小心翼翼上前将那婴儿抱起。

    那女婴被抱在怀中立刻停止了哭声,望着樵夫露出甜甜一笑。

    樵夫心中一阵电流激过,欣喜之情无以言表。随后用捆柴绳子将女婴小心系在背后,爬下山洞下山去了。

    下到一处山腰,忽然被一老丈叫住去路:“小友且慢!”

    “不知老丈有啥吩咐?”

    那老者捋须而笑:“呵呵呵!我乃山中隐居之士,观你背上这女娃将来定有不凡,如不嫌弃,我给她起个名字如何?”

    “收不收钱?”

    “不收钱!”

    “老丈请赐名!”

    “给我两块饼子就行。”

    “……”

    “一块也行!”

    樵夫从怀中掏出一块干粮递给老者:“老丈赐名吧!”

    那老丈接过干粮哈哈大笑:“哈哈哈!这孩子就叫‘貂蝉’吧!”说完便摸出纸笔将二字写上交与樵夫。

    樵夫将纸折好小心收在怀中,拜谢老者下山去了。

    老者神秘一笑,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哼着小曲往山上走去,不久便消失在丛林之中。

    樵夫将貂蝉带回家将所遇之事告诉妻子,妻子听后又惊又喜,对貂蝉甚是喜爱。

    二人照料貂蝉时,打开头蓬竟发现了不少金银之物,两口子呆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欢喜跳跃许久……

    此后这对夫妇对貂蝉悉心抚养疼爱有加,视若掌上明珠。

    貂蝉自小就聪明伶俐,甚是可人。

    偶然机会,貂蝉随养父去洛阳采购,竟被王允一眼相中,遂收为义女养在家中,并教其歌唱舞技、琴棋书画等各种才艺。

    养父大喜拜谢,夫妻二人也常来洛阳探望貂蝉。

    洛阳大乱时,貂蝉养父母居住村落比较偏僻,所幸并未受到牵连。之后王允携家眷随董卓迁往长安,貂蝉与养父母亦常有书信往来。

    董卓在长安,听闻孙坚已死,深出一口气,拍掌笑道:“吾除了一心腹之患也!”

    说完又急忙问道:“那孙坚有几子,最长者年几岁?”

    主簿出身答道:“孙坚共有五子,长子孙策,年十七岁。”

    董卓听后大笑一声:“黄口小儿,不足为惧!”

    自此董卓行事更加的放荡不羁、骄横傲慢!

    董卓自比姜子牙,让献帝呼其为“尚父”,出入同等天子仪仗。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又封侄子董璜为侍中,统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离长安二百五十里处,董卓劳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城一座,起名郿坞。

    其城郭高下厚薄如长安一样,内有宫殿居室,仓库囤积了二十年粮食,又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侍在其中。

    金玉、珍珠、彩帛堆积不知其数,董卓家属皆住在城中。

    董卓从长安往来郿坞,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出城之时,所有公卿大臣都要列队送到北城横门之外。

    董卓每每看到百官出城相送的场景都豪兴大发,于是常在路边设帐,唤来大臣公卿,聚饮数杯再走。

    这一日,董卓如往常一般出长安回郿坞,文武百官皆来送行。

    董卓豪兴又发,唤来诸侯公卿前来饮酒作乐。

    正在宴中,恰逢有押送北地招安的数百降卒路过横门。

    “慢着!”董卓突然起身叫住押送小队。

    那校尉立刻惊的魂不附体,急忙跑来伏地而拜,哭求道:“不知太师今日出城,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太师恕罪!”

    董卓却大笑道:“无妨!命你手下将这些蛮人带来此处。”

    校尉如蒙大赦,急忙领命而去,亲自押送降卒跪到董卓帐前。

    “今日饮酒无趣,且给诸公添些下酒的‘彩头’!”董卓举杯向众人说道。

    一口饮了杯中御酒,董卓下令将数百降卒当场施加酷刑,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头,或以大锅煮之……

    四周哀嚎之声震天动地,百官大都被吓的全身颤栗,手中酒杯或跌落地上,或洒在身上,全都不能自抑!

    董卓瞟眼看遍众官,心中暗笑不已,饮酒夹菜更是吃的津津有味……

    又一日,董卓于尚书台大会百官,使众人列坐两行。

    酒过数巡,吕布突然佩剑而入,径直走到董卓身旁俯身耳语数句。

    董卓听后,点头笑道:“原来如此!”

    随后便命吕布当众将司空张温揪离筵席,百官大惊失色!

    不多时,有一侍从手捧红盘而来。

    众人定睛看去,那红盘中竟是放的司空张温项上人头。

    百官皆被吓得魂不附体,有不堪者,更是当场呕吐出来。

    董卓却大笑说道:“诸公勿惊!张温暗中接连袁术,欲图谋害我。那袁术差人送来书信,被吾儿奉先截住,故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惧!”

    众官不敢言语,唯唯诺诺而散。

    司徒王允回到府中,寻思今日之事,坐立不安。

    至深夜,王允枯坐床边,仍不能寐。

    于是披衣起身,乘月色向后院散步走去。行至一处荼靡花架旁边,想起种种事情,悲从心来,仰天垂泪!

    王允正沉浸在孤独悲伤的情绪之中,忽然听到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于是心中不爽,转身悄然向来声寻去。

    走到近处,窥见竟是义女貂蝉。

    王允立在一处花丛后面,窥视许久。只见这孩儿不知不觉已年至二八,生的是花容月貌美不胜收,琴棋书画、歌舞技艺俱都娴熟。

    只是见貂蝉眉头紧锁,一脸愁容坐在亭畔唉声叹气,竟似害了相思病一般。

    “莫不是未经长辈允许而有私情矣?”王允想到此处,心中莫名窜上一团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