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些事儿之英雄无双 » 第47章 蔡邕 贾诩

第47章 蔡邕 贾诩

    吕布从车后闪身而出,大喊道:“奉先在此,特来护驾!”手提画戟向前一递,直接刺透董卓咽喉,毙其性命。

    李肃过来又将董卓割头在手。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在怀中取出诏书,大呼道:“吾等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人等不问。”

    将吏皆伏地高呼万岁。

    吕布又突然想到什么,大喊道:“助董卓为恶者,皆李儒之计也!谁可速去擒之?”

    李肃应声愿往。正欲动身,忽然听得门外喊报,说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

    王允下令将李儒绑去菜市口斩首示众;又命人将董卓尸首摆在通衢路口,以泄民愤!

    董卓尸体肥胖不堪,那看尸的军人以其肚脐点火为灯,膏流满地。

    百姓得知董卓已死,争相抢来路口观望,见到董卓尸首,或恸哭流涕手掷其头,或放声痴笑足践其尸,哭笑谩骂之声震天动地!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杀去郿坞抄没董卓家产。

    郿坞这边,李傕突然得到探子来报,说董太师被李肃坑骗,王允伙同吕布将太师在长安伏杀,吕布、皇甫嵩、李肃又领大军向郿坞杀来。

    李傕听后大惊,急忙叫来郭汜、张济、樊稠商议对策。

    “太师被那李肃坑骗,又被不孝逆贼吕布叛杀,吾等如何应对?”李傕伤痛说道。

    “郿坞只有三千飞熊军,定是挡不住吕布那厮。”张济说道。

    郭汜出策说:“不如带着太师家眷以及郿坞所存资财逃跑如何?”

    “不可!不可!”樊稠急忙说道。

    “为何?”其余三人同声问道。

    “不是不可撤逃,而是不可携带太师家眷资财。太师已崩,那吕布引大军急慌杀来,所为不过二物,一是那美姬貂蝉,二是这郿坞万千资财。那貂蝉昨夜离奇失踪暂且不说,我等若是携带妇女老幼和万千辎重撤离,不出半日就会被那吕布含怒追上。如此,诸位焉能留得性命?如今之计,应立即带领飞熊军轻装火速撤离。那吕布引军杀到,见貂蝉与所存资财俱在,定然不再理会我等。”樊稠解释道。

    三人听罢,皆赞同樊稠所言。于是带领三千飞熊军,撇下董卓家眷以及郿坞万千资财,连夜奔逃凉州去了。

    吕布领大军杀到郿坞,见守军已逃,于是兵不血刃入了城。

    入城后,吕布不顾其他,自先去寻貂蝉,结果翻遍整个郿坞却是未曾寻见貂蝉半片影子。

    吕布大怒之下亲手斩杀了许多董卓亲属,又找来几个董卓平时宠爱侍妾狠狠蹂躏一番,这才稍稍泄去一些火气。

    寻不到貂蝉吕布自然不甘心,于是下令悬赏千金命人四处搜寻貂蝉下落。

    皇甫嵩下令将郿坞所藏良家子女,尽都释放。又将董卓所有亲属,不分老幼,全部诛杀,董卓老母亦被杀。

    董卓之弟董旻、侄子董璜皆被斩首示众。

    收缴郿坞所藏积蓄,黄金数十万,白银数百万,绫罗绸缎、珠宝玉器、粮食等财物不计其数。

    事后,吕布领军班师回京,一应事项皆报与王允。

    王允大喜,大犒军士;又设宴于都堂之上,召集百官而来,斟酒欢庆。

    酒过三巡,正是欢喜之时,忽然有细作来报:“禀报司徒,董卓暴尸于市口,却有一人立于尸前,为其悲痛叹泣,貌似董卓同党。”

    王允听后大怒:“董贼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乃何人,竟敢为其伤感?”

    于是命武士将那人擒来。

    片刻之后,就将那人带到脚前。

    众官定睛观之,无不惊骇。只因那人不是别人,竟是左中郎将、高阳乡侯蔡邕。

    王允见是蔡邕,更是来气,训斥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竟不为此事欢喜庆贺,反去悼那董卓,却是为何?”

    蔡邕亦有愧色,解释道:“邕虽不才,亦知国之大义,岂肯背弃国义而心向董卓?今日路过市口,见其尸首惨状,又突然感其知遇之情,故有一悲。自知罪大,请公原谅!吾愿受刻额染墨、截断双足之酷刑,以赎前罪。只求使吾能继续作成汉史,邕之幸也,大恩拜谢!”

    众官皆惜蔡邕大才,陆续为其说情。

    太傅马日磾将王允引到一旁私下劝道:“伯喈乃旷世逸才,若使其续成汉史,诚然为一盛事。且其孝行天下皆知,今若骤然杀之,恐失众人所望!”

    王允沉思片刻,摇头说道:“昔年汉武帝因才不杀司马迁,让其编写史书,遂至‘谤书’流于后世。而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天子尚幼,切不可令佞臣执笔常伴幼主左右,日后吾等亦会被其污议也!”

    马日磾听罢,亦是无言再劝。离去之后,又私下向众官论王允说道:“王公不久于世乎!以德善人,国之纲纪也;制作编史,国之典籍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当下王允一意孤行,并不听太傅马日磾与众官的劝解,命人将蔡邕下入大狱。

    蔡邕在狱中被施缢刑而死。所有听闻其事的士大夫,皆为其痛惜流涕!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见大势已去,便差人到长安上表求赦。

    献帝请来几位大臣商议此事。

    王允坚定说道:“董卓嚣张跋扈,皆得此四人相助,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能赦此四人。”

    于是皇帝下旨,命李傕四人亲自来长安伏罪,以免累及无辜。

    李傕在长安得到消息,唤来众人商议此事。

    “如今吾等求赦不得,不如各自逃生去也。”李傕面露难色说道。

    其余几人亦是在那里唉声叹气,不知该如何是好。

    突然有一人挺身而出,高声说道:“诸君勿扰!可否听吾一言?”

    众人抬眼望去,见说话之人竟是谋士贾诩。

    李傕眼中一亮,急忙问道:“文和可有保命良策?”

    贾诩捋须说道:“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便能缚之问罪。不若用言语诱集陕人,再引本部人马一举杀入长安,为太师报仇雪恨。事若能成,便可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能胜,再走亦未迟也!”

    李傕等人皆赞同贾诩所言。

    于是暗派细作在西凉州到处散播流言说:“王允坑害了太师,又恨极了西凉人,欲将此方人士屠戮洗荡一空!”

    流言愈演愈烈,西凉一带人人自危。

    李傕见民心已起,便振臂高呼:“徒然受死无益,不如随我杀回长安,擒杀王允,为太师报仇!”

    百姓纷纷响应,聚集人马多达十数万。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分兵四路,各领人马奔长安杀来。

    不料路上又遇到了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引军五千,欲去为丈人董卓报仇。

    李傕大喜,与牛辅联合。以牛辅为先锋,李傕领大军后应,再次杀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