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武圣 » 第十六章 待字闺中

第十六章 待字闺中

    “对了,你这过完年就十八了,昨天你婶子还问你的生辰八字呢,说要在京里给你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这宅子也搬了,是得尽快成家了!

    子腾兄常在京里,有没有熟悉的人家,也给这小子介绍介绍!他家里就只有爷爷奶奶,里里外外连个操持家务的都没有!”

    王子腾自打那日面圣回来,心下便有了权衡,欲将自家大哥的嫡女凤哥儿嫁给这位正得圣上赏识的年轻俊杰,也算是合了圣上让他与这位少年功臣亲近亲近的意思,闻言微笑着说道:

    “国公爷,我倒是真知道有个合适的。”

    熊廷弼听闻后,眼睛一亮,好奇地问道:

    “子腾,你说的可是真的?不知是哪家的千金?”

    “哦,倒也算不上名门千金,正是我本家侄女,是我金陵大哥家的嫡女,年芳十五,尚且待字闺中,此前一直跟着大哥在金陵老家住着,近日刚好进京,来家里住段时日。

    今日见着天祥这样的青年才俊尚未娶亲,正好想起自家侄女,便说与国公听,国公莫怪!天祥也莫怪!”

    熊廷弼一直把贾瑞视作自家子侄,听了王子腾方才所言,却是不直接答话。

    自家这侄儿父母早亡,家里连个帮衬着张罗亲事的都没有,这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可谓天子近臣,天祥要能和这位喜结连理,倒也算是门好亲事。

    可刚才听王子腾这么一说,倒是听明白了,这位姑娘竟不是王子腾亲女,而是其金陵老家的侄女,那这怕是有些配不上天祥这个大燕朝最年轻的爵爷了。

    久经朝堂历练的王子腾,见熊廷弼半晌不言,心下又哪里不知,这是嫌自家侄女配不上这位年轻爵爷了。

    不等熊廷弼回绝,想起崇圣帝让自己与这位年轻爵爷多亲近的话,加之贾天祥尚不到十八岁的年龄就已是一等子爵,圣眷正隆,前途无量。

    爵位再提提也不是难事,现下自家侄女若不是正妻位置,也能接受。

    “当然,天祥如今是大燕朝最年轻的爵爷,更是前途无量,也不用正妻位置,我这侄女聪慧伶俐,帮着天祥打理家务,照顾老人,绝对是可以的。”

    熊廷弼,听了王子腾的这番话,方才露出笑脸。

    “这小子何德何能,得子腾看中…”

    贾瑞也是越听越不对劲,王子腾的本家侄女,那不就是王熙凤吗?还给自己做妾室,这么豁的出去吗?

    命运的齿轮这么强大吗,前身这位可不就是一见钟情了凤姐,将死之时仍然对其念念不忘,对着风月宝鉴里的王熙凤幻象臆想,最终精尽而亡。

    后世而来的贾瑞,习惯了自由恋爱,但在这礼教森严,男女大防的大燕朝,自由恋爱是想都别想,除了青楼女子和自家姐妹,其他适龄的女子却是连个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自己此前常年待在西北边关连个异性都见不着了。

    眼下自己确实也到了说亲的年龄,熟悉的女子又只是红楼里的正副十二金钗,前些日子才见了宝玉,也不过是个七八岁尚在逃学的孩子,黛玉比宝玉还小着一岁,此刻能完整背诵《千字经》都不错了,宝钗能大点儿,但是最多也就十岁左右。

    再想起红楼原文中那个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女子,加之灵魂深处前身那股强大的执念。

    让贾瑞对王熙凤倒也是一点都不抗拒。

    前世里可不就是“自己”色胆包天去调戏人家,最后被凤姐设了相思局,才让凤姐钓鱼执法,兜头浇了一盆子屎尿吗?

    贾瑞对前身的死亡倒也是没有丝毫的埋怨过王熙凤,想想人家王熙凤好好逛个花园,你一个不遇着事,连荣宁二府大门都进不得的旁支儿的瑞大爷,哪里来的自信去三番两次的调戏人家一个有夫之妇的,如若事发,又将凤姐置于何地呢?反倒是凤姐从始至终都恪守妇道,从未逾矩。

    至于后来的死亡,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贾蓉,贾蔷二人吓唬他,说要将贾瑞告发至太太处,以至于前身心生恐惧下病情加重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自己在风月宝鉴中,一连三次的同黄金左手玩勇敢者之射击游戏也是一方面原因。

    直到后来听得自己病入膏肓,爷爷奶奶四处求药无门,还是人家凤姐送来了人参救治。

    这女子,原也不欠着前身任何东西。

    能纳王熙凤为妾,还有买一赠一的平儿,倒也不吃亏。

    贾瑞躬身一礼道:

    “瑞,多谢王大人看中,谢伯父为侄儿着想。”

    ……

    宁荣街,

    荣国府门前。

    “姑娘,这是到了,该换轿了。”

    王熙凤今日才到京城,便被叔叔王子腾接去家里,此刻用了晚饭,过来贾府探望王夫人。

    听得婆子传话。

    便与平儿下了马车,换乘了贾府派来的轿子。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

    “刚才二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

    便听得有人往里传话:

    “王姑娘到了。”

    王熙凤方进得荣庆堂,只见两个颜色艳丽的丫鬟,挽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姑姑也立于身旁侍立着。

    忙上前跪倒。

    “老祖宗好,姑姑好,哎吆!老祖宗,自打两年前见着您,您是一点儿没变,活像个活菩萨!”

    “你这个人精儿,嘴还是这般甜,两年没见,竟是出落的越发水灵了,这次来家里,可有个陪我老太婆说话儿解闷儿的了,这次定要在府上多住些日子。”

    “老祖宗您只要不嫌烦,我天天来陪您说话儿!只怕您没两天就厌恶了哩!”

    “你父亲身体可还好。”

    “回老祖宗,父亲身体好着呢,托我问候您呢。”

    贾母听得王熙凤的话,也是满脸欢笑。

    面若银盆的宝玉看着这个神仙妃子般的姐姐,从贾母身后凑到跟前:

    “凤姐姐,可把你等来了,年前听母亲和老太太说,你要来家里住段时间,我是茶饭不思的日日里盼着你来!”

    却是压根不提前日里被人吊起来的事。

    “宝兄弟,两年没见,姐姐也想你,这一转眼,你都长这么高了。”说着捏了捏贾宝玉的圆脸。

    贾宝玉被少女搓扁揉圆了一阵儿,急忙笑着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