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武圣 » 第三十三章 倭寇之乱

第三十三章 倭寇之乱

    武英殿内,崇圣帝已经离了宴会,此时武英殿里却没有奉天殿宴会上的那种轻松氛围。

    大燕的三位阁老,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李世忠,内阁次辅户部尚书张九度,另一位阁老兵部尚书吕宏亮,以及新晋国公熊廷弼几人静静的站着,等待着崇圣帝开口。

    漫长的沉默后,崇圣帝语气冰冷的说道:

    “崇圣元年倭寇入侵福建。崇圣二年,倭寇进犯山东,掠民男女而去;同年,倭寇多次侵掠苏州、崇明,杀害我大燕居民,劫掠财物;后又进犯浙江温州以及广东的惠州、潮州等。崇圣三年,倭寇进犯山东,被击退后转掠温州、台州、明州。崇圣四年,倭寇再次侵犯浙江。崇圣五年,倭寇进犯福建宁德,杀害百姓三百五十余人,焚烧房舍千余间,劫掠粮食两百五十石....

    福建巡抚刘海龙才递来的折子里说,今年福建泉州等地又有倭寇肆虐,掳掠数十个村庄,诸卿议一议,这倭寇该怎么处理?”

    说道最后,虽是问策,众人却都能感受到崇圣帝已是在极力压制着怒火。

    听闻崇圣帝所言,几人也终于知道,今天的庆功宴上,崇圣帝为何忽然沉默的提前退场了。

    户部尚书张九度,首先出班回答:

    “陛下,朝廷如今用兵于北,一旦北疆事定,倭寇不过疥癣之疾,我大燕官军一至,彼等宵小定当冰消瓦解。”

    张九度看着面无表情静静听着的崇圣帝,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然我大燕国内近年灾害频发,户部实在捉襟见肘,再起兵戈的话,朝廷财政恐无力支撑啊,臣以为我大燕暂时不宜轻易对外用兵。相反,还是要以外交途径解决倭寇问题,以德怀远,使其诚服。”

    兵部尚书吕宏亮听了张九度一番话,不等崇圣帝回复,就立即反驳道:

    “臣认为张阁老此言有误。自崇圣元年以来,倭寇屡次袭扰我大燕沿海省份,倭国人民实乃畏威而不怀德的小民。今我大燕屠虏军,方才覆灭鞑靼,正是军威强胜之时,臣以为当调遣西北屠虏军,南下福建一举荡平倭寇,以安我大燕边境,维我大燕国威!”

    熊廷弼才从西北回来,明白虽然鞑靼覆灭,但是北方瓦剌同样不可轻视,屠虏军动不得!

    “不妥,现下我大燕朝外敌环伺,相较之下北方瓦剌和东北建奴皆是狼子野心,虎视眈眈,鞑靼虽已覆灭,然屠虏军还需驻守西北,巩固鞑靼丢失的势力范围,以防北方瓦剌做大。是以西北屠虏军万不可轻动!”

    崇圣帝身躯微弓,微微颔首道:

    “国公所言有理,瓦剌之患,堪比鞑靼,屠虏军暂时还是驻扎西北的好。”

    言毕,看了眼内阁首辅李世忠道:

    “李阁老,你怎么看?”

    李世忠久经朝堂,人老成精,听到崇圣帝发问,略一思忖,缓慢却苍劲有力的道:

    “回陛下,今日草场坡演武,我观一等子爵龙骧将军贾瑞勇猛不凡。虽是才入羽林右卫,就将麾下士卒编练的同屠虏军百战精兵一般无二,可见其却有练兵之能,不如让龙骧将军贾瑞,在京城抽调各军兵员,编练一队新军,先在京营练上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朝廷当先派遣使臣和倭国言明我大燕乃天朝上国,倭人必须停止对我沿海的袭扰,否则他日我大燕兵锋必然直指倭国,能聊妥则罢,聊不妥,那时再派这支新军前往福建…”

    听了李世忠的话,崇圣帝紧锁的眉头终是舒展了些。

    “国公以为李阁老所言可行?”

    熊廷弼听了李世忠所言,心下对这位李阁老也是充满佩服。

    “臣以为李阁老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策。”

    崇圣帝闻言表情逐渐舒缓,言道:

    “国公曾言这贾天祥于练兵一道有大才,朕今日观诸军演武,羽林右卫和屠虏军亲兵营却是已有强军之姿,既然如此,那就如李阁老所言,允其在各军抽调三千兵马,先在京营编练!”

    “诸卿,回头你们议出个合适的人选,带领使节出使倭国。告知倭国,觉得合适,就派遣使者来我朝修好彼此关系,否则就让他们修兵自保。

    倘若一定要入寇从盗,我大燕定将派舟师前来征讨,逮捕寇盗,以此讨伐不仁者。”

    “陛下圣明…”

    离了大明宫,熊廷弼差人唤来了贾瑞,此刻两人共同坐在熊廷弼的马车内。

    “天祥,圣上有意让你于各军抽调精锐,编练新军,成军之后,去福建平倭,这倭寇之乱你怎么看?”

    什么?贾瑞也没想到,崇圣帝竟然会让自己编练新军,以准备抗倭!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

    自打回京,自己的经验值已经是许久都未涨过了,编练羽林右卫,更是用了大半。

    小日子这个副本竟然说来就来了。

    想起自己早已经为小日子做过的功课,说道:

    “伯父,瑞以为大燕倭寇之乱,不仅是来自倭国!”

    “哦,怎么讲?”

    “瑞闲来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倭寇的事情,瑞以为,自我大燕立国以来,一直实行禁海政策,沿海百姓无法出海,航海贸易受阻,生活困难,致使许多沿海百姓铤而走险加入倭寇盗团。

    大燕朝的海禁对象主要是出海及对外贸易,不但禁止大燕百姓出海经商,也限制外国到大燕进行贸易。

    多年海禁,让原本依靠出海对外贸易的沿海商人及百姓失去了生活收入来源。于是许多原本从事海贸的商人百姓加入倭寇谋生,另外一些沿海商人为了巨大利益也加入了倭寇的行列,成了假倭寇,甚至是部分倭寇的主力。

    圣上当政这几年,大部分倭寇头领其实都是大燕的人,如“徽州王五峰、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

    可见,沿海百姓加入倭寇后,倭寇组成已然发生改变。

    加之大燕官府腐败,沿海许多朝庭官员早已被倭寇收买,为倭寇通风报信,戕害忠良,并成为帮凶。

    固此,大燕屡次剿倭,总是虎头蛇尾,难见成效。”

    “不想天祥对倭寇之乱,竟有如此见解,听天祥此言犹如醍醐灌顶啊!天祥你先回!我当再上报圣上,言明此间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