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争 » 第22章:三川郡郡治

第22章:三川郡郡治

    “澈君和莽兄,都选择入伍。”

    “至于尹,选择入仕。”

    安车内,惠尹开口道。

    桓澈和莽也是分别点头,在离开魏国之前,他们就已经详谈过此事了。

    惠尹不适合入伍。

    其在魏国整日花天酒地,酗酒成性,很难适合军旅生活,更何况以他的体格力气,上了战场就是被人砍的角色。

    与此白白送了性命,不如入仕,或许能更上一层楼。

    至于桓澈入伍之事,其实惠尹也劝过,但经过桓澈的解释,惠尹也明白了。

    军功,才是立身之本。

    无军功在,于秦国终难保全己身。

    现如今战国便流传着一句话。

    一代秦王一代相,代代秦王负秦相!

    秦孝公任用商鞅,秦惠文王上位,车裂商鞅。

    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秦武王上位,驱逐张仪。

    秦武王任用甘茂,秦昭襄王上位,甘茂逃秦。

    秦昭襄王任用魏冉,范睢,魏冉被逐、范睢被诛。

    秦孝文王、秦庄文王任用吕不韦,当今秦王政上位后,逐吕不韦,吕不韦饮毒酒自尽。

    可见历代被秦王任重的文相,有几个落得了好下场?

    而入伍以军功立足于朝堂,却大为不同。

    同样是秦武王时期,甘茂被逐,同为丞相的樗里疾却得了个善终。

    除了是因樗里疾是秦王室贵胄外,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军功在身。

    在秦立足,留得善终,非手握军功不可。

    当然了,白起是个意外,若不是其三次拒绝秦昭襄王伐赵,也不会落得个自刎杜邮的下场。

    若非自身不适合入伍,惠尹其实也想入秦国军旅。

    花天酒地的日子他厌倦了,而且他也隐隐看出秦国东出,魏韩将覆,若能在秦国立足,魏国惠氏也能保全己身。

    安车内。

    苏原闻言,有些意外。

    莽入伍,惠尹入仕,他都没有任何意外。

    而桓澈,却要入伍。

    桓澈的身形比莽要单薄多了,比惠尹略强一些,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秀少年,如何能上战场厮杀?

    况且,桓澈昨夜的言论,证明其是大才。

    或者可称之为王佐之才!

    不入仕,岂不是可惜了。

    “依我之见,澈君之才,入伍不比入仕!”

    “澈君于秦国入仕,未来或许也如商子、张子那般,持一国相印,安息天下。”

    苏原忍不住道。

    只见桓澈摇了摇头。

    他入伍之心已定,不会更改的。

    “多谢原兄好意,此番入秦,澈只愿入伍。”

    “未来若功成名就,自有官卿封之。”

    桓澈所说的并不是虚言。

    并非必须入仕,才能在秦国担任官位。

    秦国每次与诸国交战后,但凡公士上造爵位以上的士卒,除了返乡归家外,还有其他的选择。

    那就是凭借自己的爵位,担任某一官位。

    小的,如掌管一亭事务的亭长,负责缉捕盗贼的游檄,在乡里听讼,收赋税的乡啬夫。

    大的,如县内掌本地官吏升迁、任免的主吏掾,职掌刑狱、法案的狱掾,平时负责治安、缉捕盗贼流寇、驱逐无赖游侠,战时负责征伐徭役更役,押送壮丁赶赴战场的县尉等。

    再大的,便是三公九卿了。

    以军功获爵,比入仕获得官位,提升的速度将会快很多。

    “也好。”苏原颔首,随即他继续道,“原长兄苏角,于秦国任率长,到时澈君若是愿意,原可以安排,让澈君入兄长所在军队。”

    “澈兄,率长,又称二五百主,是千人之长,在秦国也可称得上是将军了。”惠尹附声道。

    闻言,桓澈拱手,“那就多谢原兄了。”

    答应下来后,桓澈心中也不禁感叹。

    有关系,确实好。

    华夏,果然是个关系社会。

    不过他也没有在意,其实入哪一军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他只要能加入攻韩之战就可以。

    韩国弱小,因此秦国不会动用太多的兵卒,这就导致许多秦兵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秦国士兵可谓人人敢战,想战。

    这是获得爵位的机会,在灭国大战中只要不死,几乎都可改变命运,提升爵位。

    苏角在秦朝末期,能跟随王离参加巨鹿之战,想必也是从军队中一步步升迁过来的,灭韩之战,苏角部不会不参与的。

    过了河东,过了函谷。

    桓澈一行人,正式进入秦境。

    他们所到达的第一个郡,便是三川郡。

    三川郡,秦庄襄王时复置此郡,此郡境内有河、洛、伊三川,从而得名三川郡。

    谈起三川郡,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三川郡内有一地,却家喻户晓。

    昔日的东周都城洛阳,便在三川郡内。

    “洛阳为东周古都,天下中心之地,诸侯贡拜所在,而秦占据三川郡后,三川郡郡治却是荥阳,而非洛阳,澈君可知,这是为何?”安车内,苏原笑着道。

    闻言,桓澈思量一番,缓声道,“因洛阳古城,曾为文信侯吕不韦封地。”

    简短的话,让苏原脸色微变。

    对于三川郡郡治之地,非洛阳而是荥阳,山东诸国皆有各种猜测。

    但将原因指向早已故去的文信侯吕不韦的,却很少。

    而他出身于秦国苏氏,却知晓此事。

    三川郡郡治,确实和吕不韦有关。

    让苏原未曾料到的是,桓澈是魏国人,却对秦国这等辛秘也很是了解,一言便说出了三川郡郡治底细。

    若非博览群书,晓彻天下,未必有此番见解。

    “倒是原觑视澈君了。”苏原摇了摇头,随即继续道:

    “庄襄王元年,秦国占领洛阳及周边地区,然当时对于洛阳城内的东周王室,秦国上下各持己见,最后以“东周君与诸侯谋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旋即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从此洛阳城及其周边地区全部成了文信侯吕不韦的封地。”

    “再后来,秦国将荥阳占据,黄河、洛河、伊河皆入秦境,此地需设立郡县管辖,三川郡因此而形成,而届时,洛阳虽好,却成为文信侯吕不韦封地,不可成为郡治,所以只能以荥阳为三川郡郡治。”

    “我等此行,便是前往荥阳。”

    苏原声音落下,惠尹和莽也涨了些见识,原来三川郡郡治,还有这番辛秘。

    不过也能看出来,苏原是将他们当做至交,或者看重他们,不然不可能将这等事也说出。

    毕竟,其中涉及那位已被秦王赐死的文信侯吕不韦。

    三川郡郡治原因之事,只是个插曲。

    半晌时间,车马便已经来到荥阳城前。

    “诸位...到荥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