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谣 » 开荒

开荒

    早上林烈几人还没起来,便被外面一阵喧哗吵醒。匆匆洗漱过后,便看到曲老头带着十几个人在墩外等着。

    “有几个泥瓦匠铁匠,其他都是农户,听说这边有田种能吃饭,就跟着过来了”曲老头搓搓手说道。

    四户人家十九人,林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这群人。什么样的生活状况才能算作贫穷?有些人只是没有存钱存粮但三餐有继就说自己穷,有些人没有房屋居无定所但裹腹无涉也叫喊着说自己穷,但他们说的每一种穷都不能形容眼前这群人。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只是林烈想象中的景象,或者以前的书籍上苍白几句所描述的场景,今天林烈亲眼看到这些人这样的场面,心里酸涩的厉害。几个男孩子屁股都露了大半,女孩子还知道遮捂一下,林烈心里很清楚,这片土地上这样的人还有几百几千万.....

    “那几所空屋子你们收拾一下,自己先安顿下来,去井里打水把自己收拾一下,老二煮些吃的,让他们吃顿饱饭先”林烈吩咐道。

    “少爷,真的有田地给饿们种吗?饿们只求能填肚子”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扯着嗓子问道。

    “大家安心,靳百总说了,那些荒地都给我们了,你们拾掇出来能种什么就种什么,我们就六个人,你们供六人口粮份口粮就行,其他都归你们。暂时先这样干着,以后再订个详细章程,这世道,都是搭把伙过日子,凑活着过吧”

    “少爷这话中听,这狗操的世道不叫人活命啊,少爷真是活菩萨阿”一群人嚷骂着,又要给林烈几人磕头,哥儿几个一通手忙脚乱才算给阻止了下来。

    转身又叫住邱江邱河两兄弟,把剩下的一百二十多两银子一股脑的拿出来,托二人去跑一趟榆林买些糙米棉麻精铁,顺便买两头耕牛回来。

    没办法,眼下林烈他们没有产出,要供二十几人的衣食,只好买些糙米杂粮搭配一下,要是几十人天天精米白面,估计没一个月就该破产了。

    还是得想办法搞钱!林烈暗想。

    可奈何几人身无所长,唯一擅长的就是偷抢了...

    “难道当了兵还要去偷去抢?”林烈苦笑道。

    “我看行”毒狼不知道啥时候在身旁接口道。

    “大哥,你走路能带点声响吗?会吓死人的”

    “是,墩长大人”毒狼浑然不管林烈的不满。

    “以前咱几个为了填肚子去偷抢,那不是正经。现在这么多人要养活呢,叫劫富济贫阿墩长大人,那些狗大户,吃的满嘴流油丝毫不顾百姓死活,前年大旱,连施点粥都不舍得,我们只是拿他们点粮食养活几张嘴,我就不信天老子要打雷劈我”毒狼调笑道。

    于林烈而言,偷抢只是他们的平常作风罢了。但是对左灿而言,还是难以接受的,毕竟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三好青年跑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去偷抢,实在不是什么光彩事业。

    毒狼也很纳闷,这种事情几乎是以前哥儿几个的日常,怎么突然间就感觉林烈变得磨磨叽叽起来,思来想去,只当是林烈当上了墩长好面子起来了,有“身份”了。他不知道的是,兔儿还是兔儿,只是林烈已经不是林烈了。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使得汉民的勤劳就像溶于血脉里的基因,才安顿好住所洗干抹净,又饱饱吃了一顿羊汤扮白米饭,那十几个“新居民”有一个算一个就开始在荒地上劳动了。

    没有工具,他们用手拔草、建羊圈围马棚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他们撅着屁股忙碌的模样,林烈感慨万千。这是这片土地上最勤劳最辛苦的原住民,他们与灾害抗争,就为了填饱肚子。填饱肚子该是多么卑微的一个要求啊,不,连要求都算不上,顶多算愿望,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渐渐变成了奢望。他们饿着肚子节省出来的粮食供奉的昊天不给他们活路,侵掠如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流寇不给他们活路,凶恶残忍的鞑子也要把他们掳掠去当他们的牧奴包衣,官绅们要把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霸占去却不肯施舍他们一口饱饭吃,也许活着,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

    “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施君美的哀鸣还没有结束,还要持续很多年...

    感慨完毕,林烈骑上马往保宁堡出发,抢劫这种事情需要计划,但显然抢劫靳百总是不需要的。

    榆林府位于陕西东北方,明宪宗七年设置榆林卫,榆林卫分东西中三路,又设五个千户所,下辖三十九墩堡,保宁堡隶属中路,堡内额兵一千三百,由千户俞万春统辖。

    保宁堡距大边长城仅一里之遥,城墙高三丈六,总长近三里。

    林烈下马亮出腰牌,便有士兵进去禀报。

    “哈哈哈哈哈,林小子。昨日里我说有困难就找我,不成想今日你就来了”靳百户带着爽朗的笑声搀着林烈进入堡内。

    不同于马铺墩的杂草丛生荒无人烟,保宁堡内显得有人气多了,平整的石板路看起来就很大气,四周林立的店铺也是人头攒动,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靳头,为何给你四颗奴级,你却仍是百户?”渐渐混熟了,林烈说话也很随意。

    “咳,别提了。他妈的个巴子的,姓俞的把功劳安在他舅子身上了,试百户直接升了副千户,老子倒成了他的下属。给了老子五十两银子算是封口费,他妈了个巴子”看来靳百户是真的很生气,粗口连连。

    “我还听说他正在运作,有意往守备方向挣一挣...他妈了个巴子,往后老子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林烈心下恍然,分润战功这在大明朝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只是没想到姓俞的心这么黑,功劳全安在自己和他舅子身上了,靳百户晋一级都不可得,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这才是大明朝将官的作派嘛。

    看靳百户心下愤怒,林烈也没有多言。

    “小子今日前来,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靳百户快人快语问道。

    靳百户虽然在这次战功分润中吃了暗亏,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谁叫他上头没人呢。昨天话也说到了,所以心里打定主意,林烈如果有什么需求困难,自己还是要本着能帮则帮的原则。

    其实靳百户这么做也是有他的打算的,他手下就没有几个知心放心的人可用。几个总旗小旗全都一心巴结俞千总那个小舅子,倒把他这个百户凉在一边,这就让我们靳百户很受伤,所以他也是有心想培养几个自己能放心使唤的人才,这不刚好林烈几人送给他一份大人情,虽说这份大人情只换了五十两银子,但也让靳百户觉得这几个小子很是知人识趣,那日俞千户想招揽这几个小子,靳百户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情愿。好在自己有意无意的阻拦再加上林烈无心做人家的家丁,眼下如果对这几个小子稍稍示好一番,往后这几个小子还不对自己俯首帖耳感恩戴德?

    林烈对于靳百户心里的小九九自然是不知晓的。

    “唉,麻烦其实也说不上,就是希望靳头别把小子几个扔在那里不管不问,什么种子阿工具啊耕牛啊要什么没什么,靳头总不能让小子几个用手扒土种地吧”林烈一脸委屈地说道。

    “好小子,哈哈哈哈哈,还真委屈你们几个了,这样吧,你随我去堡库里挑,有什么需要的你自己挑拣,至于耕牛,我就自己做主划拨给你两头,只能给你两头了,毕竟这东西大伙都缺”靳百户一拍桌子,爽快地说道。

    “头,要不要像千户所禀报一声,你这样大包大揽,到时候俞千户怪罪下来咱们可吃罪不起”一位姓周的总旗忿忿说道。

    “行了,老周。我拍的板自由我担待,俞千户要怪罪也落不到你头上去,嚷嚷个什么?难道真要他们几个扒土种地吗?”靳百户当仁不让胸脯拍的震天响说道。

    周总旗见靳百户这么说了,也就不再言语。就等你这句话呢,反正上头怪罪下来有你充大头。

    责任分摊完毕,哦不,话说清楚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林烈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在堡库里挑拣了一个多小时,才心满意足的拎着大包小袋在守卫目瞪狗呆的“欢送”下离开,这特么哪里是来要配给的,这就是来打劫的。

    找靳百户借了两架板车,往领到的两头耕牛脖子上一套,悠哉悠哉的打道回府。

    靳百户脸黑得跟锅底似的,心疼得直抽抽,农具耕牛种子什么的就算了,本来就是自己答应了的,自己婆娘养的一群鸡也被“顺”走了十多只,这年头他妈土匪见得多了,打了也不少。自己堂堂百户糟了土匪真真是自己三十二年来头一遭。

    看着林烈晃悠悠的告辞离开,靳百户只觉得膝盖一阵针扎似的。得,了不起今晚在搓衣板上多跪一阵子,再少吃半碗饭就好了,哄好婆娘万事大吉,哄不好则万事皆休。

    靳百户那个悔啊,好端端的装什么“上官风范”,这下好了,一拍板,惹毛了婆娘又要面对上司的问责,呜呜呜呜,死小子下手真黑。

    林烈回到马铺墩的时候,全墩二十几口呼啦全围了上来,这可都是日后全墩赖以生存的基础啊,由不得他们不积极。

    大包大包的种子被扛下车,林烈这种土鳖哪认识什么种子啊,好在堡库里存放种子的袋子上都有标识,土豆芝麻南瓜辣椒西红柿什么的都有。后世读历史时很多人对明朝已经有这么多高产的农作物引进,为什么还那么多人饿死吃不饱饭,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新引进的作物是需要一代代培育出优良的品种才进行推广种植的,并不是说把这些种子从遥远的海外带回来就能种植出后世那么高产的作物来。就拿稻谷来说,唐时稻谷亩产大概才两百六七十斤,宋朝亩产也才四百来斤的样子,到了后世袁老这些专家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有了亩产一两千斤的稻谷,这其中的艰辛岂是几句话能概括周全的。而且推广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试想一下,种了几千年的玉米高粱,突然要人家改种这些新奇作物,产量低还耗费地力,谁愿意?云贵等地就因为官府推广番薯种植而引发大规模叛乱。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官府研发新作物种植技术不力,导致百姓不愿种植,百姓不愿种植还谈何推广?推广不利又直接导致官府冷落不重视新作物,这一冷落下来,官府也在没有什么心思研究什么种植技术了,这就导致种植技术停滞不前,一切又回到原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豆到乾隆年间才被推广种植的原因所在了。

    看着墩民们把高粱麦种稻种等一些常见的种子都搬走了,只留下土豆西红柿等一些新作物的种子,林烈颇有无奈。

    “这些土豆番薯都要种”林烈指了指那些被遗留下来的种子。

    “少爷,这些东西种起来收成不好,还白白损耗地力”有人迟疑道。

    “我会教大家种植方法,这些可都是宝贝”林烈耐着心解释。

    见墩长说这些玩意儿是宝贝,一众顿民纷纷嗤之以鼻,真要靠种这些“宝贝”填饱肚子,那可不完了吗?

    毒狼几个也是投来怀疑的目光,兔儿还会什么劳什子“土豆种植技术”?打从几人认识开始,就一直靠偷抢营生,就没见他种过地。这年头会种地肯定不稀奇,可什么“土豆种植技术”显然几人都不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劝说墩长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将会饿肚子云云。奈何林烈执意要种,这就没办法了,索性大家干脆随他折腾,毕竟吃人家喝人家住人家的,也就懒得再劝。

    吃罢晚饭,墩民们趁着天光赶紧赶着牛就下了地,劳动永远是这世界的主旋律。犁地的犁地,烧荒的烧荒,忙得不亦乐乎。

    林烈也没闲着,按照他的要求,几人选了一堆有芽眼的土豆,切成两半,实在没办法多切几块了,毕竟只有酒盅大点。再把切好的土豆沤在草木灰里,明天紧着犁好的地,先种下去....

    人手不够,种只能开一点地种一点作物了,能收获多少不管,有点收成总比地荒在那里强。

    天彻底黑了,地力燃着大火,借着火光,那些墩民还在劳作,妇人也好小孩也罢,哪怕是老人,也在做着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

    总会好起来的,不是吗?总会有吃饱饭的时候,不是吗?先民们几千年也是这样熬过来的,不是吗?朝代再怎么动乱,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