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人生激荡四十年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一百六十二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徐建军明显属于炮兵,把炮弹发出去了,清扫战场的活他就懒得操心了。

    至于李惠春家里是鸡飞狗跳,还是一片祥和,那就不关他事儿了。

    其实那个医生是店里常客,徐建军多少从店员嘴里了解点情况,但他真不适合去评判人家谈对象这事儿。

    不过大嫂家的这姑娘,好像对老家相亲的那些是相当排斥,徐建军感觉可能就是因为家里催的太紧了,她才另辟蹊径。

    吃完饭大嫂李惠芬匆匆离去,徐淑香等她人走远了,才促狭的说道。

    “徐建军你是不是早就想着怎么点这个事儿,刚才还装模作样的,嫂子也是自己人,你至于吗?”

    “那是她堂妹,她都隔着一层呢,就更别说咱们了,既然放到我那儿工作,就不能不管不顾,但又不能管的太宽,这个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可是不好拿捏的,二姐你就别瞎操心了。”

    徐淑香想想也对,就没有继续深究,自己这个弟弟,已经不是以前跟着自己后面那个小屁孩儿了,待人接物颇有章法,有时候就连她这个姐姐都自愧不如。

    “姐你现在是负责工资核算还是发放啊?”

    “我只算,发工资有专人负责,你问这个干什么?”

    “最近治安越来越不好了,孙德才他们成天在外面跑,对这方面最有体会,他们前段时间有个小兄弟收完货款回去的时候被人用刀捅了,幸亏发现的及时,不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

    仓库被人一锅端,看守的孙志刚至今还在医院监护病床上躺着呢,这些亡命徒为了钱,简直都丧心病狂了。

    他记得有个京城悬案,就是一个出纳小会计,拿着整个厂里一个月的工资失踪,一直到多年以后无意中发现了她的尸骸,案子才终于告破。

    那时候她已经背着卷款潜逃的罪名多年,家人也受到连累。

    真实情况却是,她被有心人盯上,等她从银行取出钱,被人哄骗到家里,毁尸灭迹。

    那家人筹谋已久,那些钱也没有一开始就花,而是等风声过了之后,才想各种理由编造来钱的渠道,最终花出去的。

    “嗯,会注意的,我们粮油所那个出纳小姑娘人不错,我回头也得提醒提醒她,再取工资一定要多带几个人跟着。”

    “唉哟,我靠,你个小兔崽子,专挑你二舅欺负是不是,长大了不给你介绍漂亮小姑娘认识。”

    姐弟俩正说着,杨硕小朋友可能感觉到自己受到忽视,就刷一波存在感,尿了他二舅一腿。

    把徐淑香这个当妈的逗的乐开了花,她现在可很少见到弟弟吃瘪,没想到自己儿子做到了,而且徐建军同学还拿小外甥没一点办法,总不能因为这个打他一顿吧。

    南货北运的车皮问题,他们一帮门外汉,加上一个于得水也是半吊子。

    但是到了他哥哥于得福那里,分分钟就给你想出了解决办法。

    个体户没法跟铁路系统谈业务,但是可以跟已经拥有车皮使用权的单位谈,单位不理会你,还可以找具体的负责人,只要价钱合适,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最终徐建军出了三倍的价格,才拿下了其中一节车皮的使用权。

    说起来是三倍价格,但是对于徐建军他们急迫的货物需求,以及增强运输环节之后的飙升的利润,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得福之所以这么痛快的把事情给解决了,关键还是电视机的功劳,可能是从于得水那儿听到消息,上次直接调了一批货,整个转给他们铁路系统消化了。

    当然,价格那是相当美丽,基本上是原价扔给他们的,如果他们自己不要,转手一台都能赚个几百块。

    电视机如今就是这么的抢手,特别是现在节目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样板戏。

    搞的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砸锅卖铁都要整一台,特别是那种爱显摆的,现如今的电视机就是装十三的不二法宝。

    两人虽然面都没有见,这次也算是梦幻联动,互换资源,共赢的局面。

    于得福在同事中间混个好名声、好人缘,徐建军他们解决了一直困扰的运输问题。

    秀水街的仓库也已经开始动工,秦老爷子的徒弟陈科,合作多次的老熟人了,手艺绝对靠谱,这位也是能人,玻璃厂的小池子早晚容不下他。

    徐建军只要把需求给他讲明白,相关的报酬谈清楚,材料和人工都不用操心,陈科现在就跟一个工程总包差不多。

    陈科是这个时代唯一给他惊喜的人物,别的带起来真心的费劲。

    老徐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以后那种大企业的运作模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家各司其职,干自己该干的,拿自己该拿的。

    为企业赚取利润的同时,自己的小日子也能过的有滋有味。

    当然,想要做到这点很难,人是复杂性的生物,你不可能以同样的标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为一点小问题分道扬镳的合作者比比皆是。

    什么小日子的经营四圣,他们的那一套,在小日子或许可以畅通无阻,但是照搬到华夏就难免水土不服,企业管理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

    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的那一套,才是王道。

    有点想远了,他们现在的这种模式,说企业是有点侮辱这个词了,顶多算是草台班子,大家一起混口饭吃。

    野蛮发展的年代,哥们儿义气才是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方法。

    就为建这么个仓库,这些天丁勇和孙德才是全身心的投入进来,陈科人手不够,两个人带头去工地当小工,生怕进度落下了。

    他们这些人,生活在城市,却又没有得到城市应有的保障,仔细算的话,很多日子过的还不如在乡下的。

    一朝机会落到他们头上,他们比任何人都珍惜。

    这些生意如果停了,对于徐建军,或者已经有一定积累的丁勇孙德才他们来说,只是少赚点。

    但是对于刚刚摸到门路,尝到些许甜头的那帮新加入者来说,就是断了收入来源。

    这里面有以前跟着丁勇瞎混的小弟,有孙德才经过再三筛选确定下来的帮闲。

    总之都是被工作、考学刷下来的,徐建军对他们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