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人生激荡四十年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迎刃而解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迎刃而解

    对于赵光来说,这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来的那么突然,并且那么的不真实,砸的老赵有点晕头转向。

    其实陈自正所料不差,对于他提出的条件,都不用动员赵光家里,就他自己,也是颇为心动。

    这个时候的老赵,跟那个几十年后,商业运营玩的贼溜的传奇人物还不沾边,他只是一个爱钻研的小医生。

    去京城那种大地方,他这么个土八路还能系统的学一学新的知识,弥补一下自己的短板。

    听陈主任说,去那边还有房子住,工资也给的相当的高。

    那工资,都够他买上百副药材了。

    他在乡下,虽然因为救治了不少人,很受爱戴,但是他现在的小药铺几乎是入不敷出的,主要是他一直在改良配方,浪费了不少药材。

    再有就是乡下的患者,有的实在是拿不出多少钱来治疗,赊账都是家常便饭,挤压到过年,都不一定能要的回来诊金,自己老婆因为这个没少埋怨他。

    不过那两个人千里迢迢的跑过来,证明他们上面对这事儿还是挺重视的,鸡贼的老赵答应前还提了安家费的条件。

    他本意是试探一下对方,结果人家诚意满满,爽快的答应下来,表示只要他老赵跟着他们一起回去,准时到岗,这笔安家费立马兑现。

    老赵跟着陈自正他们走上开往京城的火车时,双方都是满意的。

    几天之后,在曙光社区的会议室里,徐建军也算是见到了正主儿。

    看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只是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曾经的偶像啊,大叔。

    然后他就摒弃任何情绪,公事公办的说道。

    “老陈,我需要一批样本,既然已经敲定了可以组织生产,这包装也要提上日程了,我不管你们将来会不会在国内销售,往外发的,包装必须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徐老弟,一事不烦二主,这方面还要你多帮忙啊,我是什么都不懂,老赵也只会配制生发酊,其他的我们可不行,那边厂房已经安排好了,就是人员也还没有到位,你要是有人,可不要敝帚自珍,老赵现在还是光杆司令一个,还得你多帮衬啊。”

    老陈这是给自己送正式工名额呢,投桃报李这招玩儿的挺娴熟。

    “你们准备招多少人?还有多少的缺口?”

    “前期投入区里给的支持有限,我们准备先上一百来号人,刚好也消化一下我们社区这些回城知青,你那儿最好再给我找十来个人。”

    现在的企业,效率不够,人头来凑,一百多号人的只能算是小厂子,纺织厂动辄都是上万人。

    能给十几个名额,老陈已经很够意思了。

    徐建军对这些自然不感兴趣,但是用来送人情,那面子就挣大发了。

    困扰徐家兴跟何燕很久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这个事儿一开始就是陈自正牵头,区里的企业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不会甘心腾出位置给他们,所以经过开会商议,还是决定就在他们曙光社区组建街道企业。

    在自己的地盘,只要给足权限,其实更方便,比寄人篱下要好的多。

    就是老赵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本来以为承诺的技术骨干,在那种人员众多的大厂,上下班备受瞩目,他老赵也能能扬眉吐气。

    结果现在倒好,人员都还要现招。

    也就厂房还不错,区里算是给点照顾,一个企业的三产公司,眼看是经营不下去了,留给他们正好。

    他们这种从零开始的草台班子,其实最忌讳内耗,如果跟别的企业混在一起,效果难料,就现在这样才最符合他们的需求。

    就是不知道以后这里成了香饽饽,会不会有眼红想过来插一脚的。

    反正这种事儿也轮不到自己操心,要烦恼也是他陈自正。

    不过等到了那个阶段,老陈也是身在幸福窝里的烦恼,别人也许求都求不来。

    设计一个拿得出手的包装,对于徐建军来说那是手到擒来。

    其实也不需要搞的有多花里胡哨,简单美观大方就行。

    要不是怕他们弄的太陋比,影响了自己的推广计划,徐建军是能省事儿就懒得多管闲事。

    徐建军也就春节的那段时间有足够空闲去小日子,而他们现在还要从零开始,不加紧一下进程,到时候很难把样品给弄出来。

    错过那个时间,他徐建军还得想办法找请假的理由,现在汪超是越来越难忽悠了。

    曙光这边的级别,想要通过他们让学校给面子,明显还不够格。那到时候就尴尬了。

    把时间节点提前告诉陈自正,让他心中有数,有什么困难,那你只有想办法克服了。

    虽然区里给了指标,给了名分,但是他们这种没钱,没人,级别待遇连一些大企业的三产都比不上的街道企业。

    出去办事也根本没人重视,光是包装采购这一项,就难住了陈自正。

    按照徐建军的要求,他找了两家附近的包装厂,人家一听说他的采购量才那么点,还要定制模具,转头就端茶送客了。

    根本连客气都懒得跟你客气。

    要是徐建军跟着的话,这个时候估计就忍不住要暗骂一句,你看不起谁呢。

    三十年代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不知道,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死者为大。

    早晚有一天,大爷翻身了,一定让你知道,看不起人的代价。

    俗话说,机会特别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陈自正这回是真的做到什么事儿都亲历亲为,把赵光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保护起来,让他一心钻研改善批量生产的剂量以及效果问题。

    剩下的琐事,全都是他一把抓。

    光是这个包装,他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家企业,几乎把京城周边所有干这一行的都给找了个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谈妥了一家供应包装材料的。

    虽然这也是一家小企业,但他们也不大,两个不起眼的凑到一起,也许就开创一番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