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末仙争 » 第十一章 桃山镇

第十一章 桃山镇

    看了山下密密麻麻的人,宋义初不知该说什么,转身问道。

    “李师兄,这么多人,是因为临安已经告破了吗?”

    “临安告破一月有余了,这些百姓都是避难于此,这小小一座镇内足足有四五十万人,且还在增加,若不是宗里允许动用法力,如何安生这些百姓都是一件难事。”

    南宋亡了,宋义初不感到意外,但是亡得这么快!?仅仅几个月就没了,这次终于没有英雄挽大厦将倾了啊!

    无能的君臣一次一次的在天纵之才拯救国家后,将众人心中的希望扼杀,这样的结局才配得上君臣的无能。

    “宗内真人出面谈过,北地心火魔道已经同胡狄世俗说过,除攻城之时不得随意造杀戮。”

    知道宋义初出身于凡间南宋,李燚出口安慰。

    宋义初明白,攻城之时,攻破之后也算的,还是很多百姓死在胡狄屠刀之下。但是青玉宗出面,却也救太多人了,太多百姓好不容易熬过城破时胡狄的狂欢,却还要面对之后九死无生的逃难。

    “唉!窃得天下鼎位三百年,却徒留半部羞耻书。”

    宋义初一声长叹,与几位师兄离去。

    观内,一处院子里,两人正下着棋。

    “是个慈悲的,也不知是哪位真君转世。”

    一人边说,边捻起一枚黑子放下。

    另一人白子接上,道:

    “是啊,慈悲点好,真君们要是多点慈悲,能多看几眼黎民,又怎么会到如今这个地步。师兄你的伤怎么样?”

    “心火魔道七宗还是有几个高人的,伤得不轻,但能少死点百姓,却也伤得其所。”

    云上,宋义初可见地上时不时有几道长虫爬过,是胡狄的军队,陆续遇见七八个队伍,看规模该有个七八万人了,却不见天上有心火魔道七宗的修士跟着,只有几个法力低微,连飞举之术都不会的随军跟着。

    宋义初心中疑惑,旁边唐文斌贴着他的耳朵密语道:

    “怕是宗内不仅是出面那么简单,估计跟心火魔道的人动了手。”

    宋义初点了点头,心中已经猜出了大概,青玉宗的真人出了面,让心火魔道七宗的真人出不了面,于是心火魔道的高修都出不了面了。

    四人在天上飞了一刻钟左右,远远看见一处镇子。

    胡狄过境,虽说不多造杀戮,但是兵马威吓之下,少有百姓能忍住不躁动不安,但是看这小镇里的百姓还领着几头牛在悠哉悠哉准备着农耕。

    李剑涛,眼含华光扫视小镇全境,来回三次,向三人摇了摇头。

    “没有看出魔气在何处,这魂魄道的魔修要么修了些遮掩秘法,或者实力高我太多。”

    “那便进村一看吧。”李燚道。

    几人收了云,隐着形迹落在镇子远处,各自都变换了个姿态。

    宋义初与唐文斌变了个书生面貌,头上包着头巾,着青衫,李燚与李剑涛则变成俩个着劲装的中年男子。

    张老汉牵着自家的牛,盘算着今年是否要跟大子再多开几亩地,多添点收成,攒几年,也好送家里小子进道观,要是小子争气,家里祖坟冒了青烟,到时候他家里也能出个仙人多好。

    “爷,你看那是不是有四个人?”

    张大指着远方说道。

    张老汉用手罩在眼上,眯着眼,看了半天,才看见四个模糊的人形。

    “应该是吧,外面听说有北方的蛮子打过来了,大概是镇里那家的外面的亲戚过来避难的吧。”

    俩人牵着家里的牛,向田里走去,却不想那四道影子越来越近。

    “这位老丈,这里可是桃山镇?北边胡狄打了过来,我等逃难至此。”

    李燚上前拦住张老汉跟他大子,拱手行礼说道。

    张老汉扯住牛绳,递给他儿子,听了李燚言语,明白这四人不是镇里那家的亲戚,眯着眼睛看了四人一遍,心中笑道,几个毛口小儿,糊弄老汉我,逃难?面上不见疲惫,衣着也干净整洁,这就罢了,那里的人逃难,连个行礼都不带?

    “这里确是桃山镇,不知几位郎君从哪里来?”

    “自临安而来。”

    张老汉心中骂道,糊弄鬼呢?临安都被打下一个月有余了,北边的蛮子又不知为什么不烧杀抢掠,任由逃难的人四散而逃,绍兴又离临安这么近,真逃难,一个月了才到这里?又见这四人,衣着虽简单,但质地却都不是粗布麻衣,想到几个月前,镇里多有妖邪之事,心下不由一沉。

    “临安啊。”老汉呢喃道,回头向他大子吩咐了几句,“回家一趟,芒儿,稻种似乎忘在家中了。”

    张大能感受到怀间的袋子有着细刺,从麻布里伸出,戳着自己的前胸,听着大爷叫了自己的乳名,看着他的惊骇的眼神,脑中刹那思索了万千,想冲到他身前,却又僵住了脚。

    “还不快回去拿。愣着做甚!?”张老汉斥道。

    张大捂着胸前的麻布袋子,转身往镇里跑去。

    看着大子越跑越快,张老汉见四人没有去追的意思,松了口气,才回身问四人。

    “几位是要继续往南走吗?”

    四人都见了老汉与他儿子的行为举止,唐文斌密语笑道:“师兄,你这是让这老人家想到了什么,怕成这样?”

    李燚叹了口气,又向老汉拱手行了一礼,抱歉道:

    “老丈多有抱歉,我等不是逃难来的,但的确是临安而来,来此是有要事,不方便多言。”

    李剑涛向李燚传言密语道:“师兄不如让我来吧。”

    李燚听了,应道:“那就师弟来吧。”

    李剑涛上前向老人行了一礼。

    “老丈,我等没有恶意,从临安来此,只是想歇歇脚。”

    老汉听了李剑涛所言,心中忽然觉得他所言不错,四个小伙一看就是读书的文化人,礼节如此到位,怎么会是妖邪呢?倒是自己显得有点无礼了。

    老汉伸着笑脸。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只是最近镇里才安生下来没多久。”

    “无妨,我等能理解,兵荒马乱,时局动荡多有妖魔。”

    “哈哈哈,几位公子不愧是读书的,说得对,说得对,我且跟你们说,镇里之前才出过几个食人的妖怪,要不是浮云观的道长斩了那几个妖魔,唉!真不知道会怎么样,话说以前也是真没想到啊,素心道长真是个高人。”

    老汉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伴着手舞足蹈的比划,领着四人往镇里走去。

    四人跟着老汉,由宋义初牵着牛。

    张大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对着自己的爹喊道:

    “大爷,种子就在我胸前袋子里?你怎么说忘在家中了呢?”

    老汉被打断了话匣子,听了大子的责怪,斥道:“在你胸前,你都不知道!来,怎么能让这位公子牵着牛呢!?你来牵!”

    说完,又对四人笑道:

    “大儿没有头脑,让几位公子见笑了。”

    四人都是摇头夸道:“令郎是个聪明伶俐的。”

    张老汉一听,瞧瞧,读书人,令郎!多好听的称呼,脸上笑意更甚。

    四人听着张老汉的絮絮叨叨,终于进了镇子。

    古朴小镇,青砖绿瓦,三月份的桃树已经开花点缀在河流旁边,小桥旁几个摊子,几声叫卖传来,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到似是一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