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琴虎 » 第二十八章 江南乱纷纷

第二十八章 江南乱纷纷

    侯景知道大势已去,自然不敢再作片刻停留,于是就惊慌失措地趁乱逃出了台城。

    王僧辩大军进城后,立即奉命四处搜捕侯景,但是一直没有发现他的踪迹。王僧辩得知侯景已经逃跑,立即命令侯等率精锐甲兵五千人,一路马不停蹄地火速追击和抓捕侯景。

    此时此刻,王克和元罗率领朝廷旧臣,都站在道路两旁热情迎接王僧辩。可是王僧辩并不领情,还故意嘲讽王克等人。他奚落道:“您们侍奉夷狄君主,可真是劳苦功高啊!”

    击垮了侯景乱军,立下了盖世之功,王僧辩此时已经春风得意。王克等人无言以对,也不敢进行任何争辩。王僧辩威风凛凛,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唯有默默地站立在道路边上。

    王僧辩想了想,就大声问道:“王大人,玉玺印绶在什么地方?”

    王克发呆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将军,玉玺印绶被赵平原拿走了。”

    王僧辩接着又训斥道:“王氏一家,百代都是公卿士族,今天到你这里算是完蛋了!”

    接下来,王僧辩把简文帝的棺材放在朝堂上,自己率领百官按照礼仪进行痛哭和跪拜。王僧辩又带人上表,纷纷劝说萧绎即皇帝位,并建议迎接萧绎来建康城建立都城。

    没想到,湘东王萧绎并不着急,而是慢条斯理地回复道:“现在,大鲸鱼侯景还盘踞在淮海,应该要抓紧时间尽快将他杀掉。另外,短尾狐萧还占据着襄阳,他也并没有洗心革面地愿意归降。关于登基之事,还是等到天下真正太平了,我们点燃玉烛时再进行具体讨论吧!”

    第二日,南兖州刺史郭元建派使者送来了降表,秦郡戍主郭正买派使者送来了恭请奏疏,阳平戍主鲁百和、行南徐州事郭子仲也相继派使者送来了投降信。

    这些人都见风使舵,纷纷要献出自己镇守的城池,准备要主动归降湘东王萧绎的新朝廷。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王僧辩心里面大喜过望。于是就派陈霸先带兵去广陵,接受郭元建等人投降事宜,然后又派遣使者去安抚和慰劳他们。

    颇为遗憾的是,将领们居然都向使者私通关节,想要暗地里另外多勒索一些战马和武器。

    恰在此时,侯子鉴已经渡江逃到广陵。他一番添油加醋,趁机煽动郭元建,还劝说道:“郭大人,我们这些人已是梁国宿敌,彼此也已经结下了深仇,还有什么面目再见到梁国主子呢!我们不如现在去投奔北方,还可以得到衣锦还乡的好机会呀!”

    有了侯子鉴一番劝说,使者又反映了梁军敲诈勒索,这更加动摇了他们的效忠之心。于是,他们就立即都投靠了北齐。当陈霸先抵达欧阳之时,北齐行台辛术已经占据了广陵。

    眼见王僧辩锐不可当,侯景一时间犹如惊弓之鸟,战败后被迫率乱兵迅速逃到晋陵。

    到了晋陵后,侯景运气似乎还不错,趁机收集了田迁所剩下的一些乱兵。可是,他依旧不知悔改,对当地居民进行了一番大肆驱掳,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向东逃到了吴郡。

    这个时候,谢答仁讨伐刘神茂回来后,听说了侯景兵败逃跑的这个消息,就亲率一万人马从北边去迎接侯景。意外的是,赵伯超却坚决据守钱塘,准备要全力阻止侯景率残兵前进。

    侯景刚刚行进到嘉兴,就听说了赵伯超背叛自己的消息,他只好又无可奈何地退回到吴郡据守。可是好景不长,侯景很快又遭遇了惨败,只带着几十名亲信乘坐一只小船逃跑。

    由于人多船小,当时情况又十分危急,侯景被迫亲手把两个幼子推入水中淹死。

    此时此刻,侯景已经完全众叛亲离了,就连亲信部下们也在暗中策划着要一起反叛他。

    对于侯景而言,现在已经山穷水尽,完全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

    很有意思的是,部下们居然在私下密谋,竟然想要用侯景的人头换取荣华富贵。他们是侯景的最后依靠,这时候采取了突然袭击行动,自然很快就轻而易举地杀死了侯景。

    这些人是侯景心腹,但是个个都全无信义,求取功名之心也极为强烈。他们考虑得还很周到,居然还用盐填入了侯景肚子里,准备把他的尸体送去建康城内邀功请赏。

    此时,侯景已经被杀身亡,他苦心经营的所谓朝廷也随之烟消云散。其残余党羽或死或降,还有一部分人悄悄走投了北齐,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彻底结束了。

    没多久,收到侯景尸体后,王僧辩刹那间高兴不已。他毫不犹豫,命令部下砍下了侯景首级,立即派人把它送去了江陵,准备向湘东王萧绎汇报和请功。

    王僧辩想了想,还安排人砍下了侯景双手,随即又派人把它送去了北齐朝廷示好。

    更离奇的是,王僧辩还专门安排人,故意把侯景四肢不全的尸体扔在了集市上。据说,士兵和民众们都争食侯景之肉,就连侯景的骨头也被众人抢光了。

    还有更意想不到的是,溧阳公主曾经是侯景宠爱过的女人,竟然也参加到争食侯景之肉的行列之中。由此可见,侯景之乱早已罄竹难书,侯景本人也已经被广大民众们恨之入骨。

    侯景祸乱人间,结果不仅是害人害己,还遗祸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侯景当初反叛时,五个亲儿子都滞留在北齐,结果全部受到其父亲牵连,相继被齐人活生生地下油锅而死。

    侯景在被部下杀死前,又亲手将两个幼子推入水中淹死。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泯灭天良之人注定没有好结局!随着侯景身首异处后,其祸国殃民之事只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遗憾的是,旧患才刚刚平息,新乱早已接踵而来,灾难深重的梁国依然无法安宁。

    此时此刻,梁国皇族内部不断争权夺利,已经全面掀起了你死我活的自相残杀。由于统治阶层早已分崩离析,梁国朝廷已进入到摇摇欲坠的最危险时刻。

    当初,王僧辩到江陵之时,曾当面请示了湘东王萧绎,询问道:“萧王爷,等平定侯景贼乱后,如果继承君位之人尚身体康健,我们应该对他奉行什么样的礼仪安排呢?”

    湘东王萧绎不假思索,当即就答复道:“王将军,台城六门以内,任由你充分发挥兵威!”

    此时,湘东王萧绎言下之意很清楚,他希望王僧辩能够帮助他干掉争夺皇位的亲兄弟。

    王僧辩这时颇为清醒,他回答道:“萧王爷,为讨伐侯景贼乱出谋划策,我完全可以视之为义不容辞的自我责任。至于弑杀皇族成员之事,请您还是安排其他合适人员去做吧!”

    于是,萧绎就秘密告诉宣猛将军朱买臣,吩咐他到时候去简文帝宫中执行特殊任务。

    待到侯景兵败后,简文帝也早已经死了。在西部救兵们帮助下,豫章王萧栋和两个弟弟相互搀扶着从密室走出来。三兄弟终于重见天日,心里面自然都颇为高兴。

    当时,两个弟弟欣喜不已,相继道:“老天爷保佑,今日总算是免除了横死灾祸!”

    听了两个弟弟之言后,豫章王萧栋却显得很平静。他似乎满脸忧愁,还不由自主地叹息道:“两位弟弟呀,祸福互为倚伏,世事变化难料,我心里面还是有着深深的恐惧呢!”

    没多久,三兄弟就遇到了朱买臣,被他强行叫到船上去一起饮酒。果然不出所料,还没有等到宴席结束,豫章王萧栋这可怜的三兄弟就全部被沉入了水中。

    当初,武陵王萧纪听到侯景攻陷台城,又听说湘东王萧绎准备出兵讨伐,就曾经对身边官员们说道:“萧绎只是一介书生,哪里能够匡扶江山社稷?又凭什么去拯救黎民百姓呢?”

    很快,武陵王萧纪就登基称帝,还公然大肆册封文武官员。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苦苦劝说,可是萧纪不仅听不进他们的任何意见,反而在心里面从此就怀恨于这两个人。

    台城被侯景包围之时,徐怦建议萧纪尽快派兵去救援,可是萧纪却恼怒徐怦喜欢多管闲事。没过多久,徐怦、王僧略相继被萧纪残杀。很显然,萧纪也是在公开搞窝里斗。

    萧纪还不解恨,居然又做出丧心病狂之事,把徐怦和他儿子们的首级挂在集市上示众。

    永丰侯萧执实在看不过眼,曾经私下里仰天长叹道:“善良之臣是国家基础,武陵王如此残杀善良之臣,他这个人注定是在自取灭亡啊!”

    对于梁国而言,真是祸不单行。除了内乱不休以外,还接二连三地被西魏和北齐抢占地盘。早在梁大宝元年,兵强马壮的西魏就趁火打劫,突然派出大将军杨忠率军掠地汉东。

    梁大宝二年,在宇文泰安排下,杨忠和韩雄等人精心策划,共同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率领大军成功夺取了汝南城。从此以后,汉东之地全部纳入了西魏版图。

    今年(552年)春节后,西魏大将达奚武又奉命出征,韩雄也奉命全力配合他南下行动。四月份,他们率领精兵强将,一路上简直是势如破竹,很快就重重围困了南郑之地。

    梁国萧循立即出兵与战,却遭到了达奚武和韩雄的伏兵袭击。萧循部队伤亡殆尽,最后无可奈何地力屈而降。从此以后,剑北汉中之地从此也全部纳入了西魏版图。

    与此同时,西魏东面的北齐也不甘示弱,他们正在马不停蹄地蚕食着梁国的江北诸郡。

    同样是四月份,北齐国主高洋派大都督潘乐与郭元建带兵五万人出征。他们突然攻打阳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以占领,随即也大肆侵占了南朝梁国的大片土地。

    可以说,侯景之乱的破坏性不可估量,也是南朝梁国走向衰落的重要结点。在长达三年多的侯景之乱下,太平已久的健康城变得城邑残破,三吴富庶之地也逐渐人口凋敝起来。

    再加上西魏和北齐大举入侵,曾经十分强盛的梁国已经摇摇欲坠了。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公侯富家们也大多迁往岭南,南朝梁国政权从此就一直衰落不振。

    相比之下,北朝的西魏、北齐却是春风得意。他们南侵不止,国土版图也在不断扩大。

    西魏势如破竹,已占领了汉中、巴渠及汉东等南朝大片土地。北齐朝廷也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地进行巧取豪夺。如此一来,原属南朝梁国的江北诸郡也迅速尽归其手。

    有诗云:“祸起萧墙太无情,江南依旧乱纷纷。上下齐心向南行,北部皇朝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