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琴虎 » 第五十六章 庄院救百姓

第五十六章 庄院救百姓

    接下来的两日里,唐家湾就像过年过节一样,村子里面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村民们相互串门,都在热聊着独孤琴的新婚大礼,津津乐道地讨论着进京送亲的代表人选。大族长唐晓峰家里,每日都是人来人往,堂前始终川流不息,颇有点门庭若市的味道。

    独孤乾虽然是亲爷爷,但是毕竟已经年纪老迈,平日里都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为了不影响老人家的身体健康,独孤琴自然也不想给他增加任何麻烦。

    独孤乾心里很清楚,自己早已是耄耋老人了,没有精力去操心孙女的新婚喜事。他早已习惯了安安静静地保养身体,乐得让亲家唐晓峰他们帮忙操办这件大喜事。

    唐天宇、唐天亮、唐天龙都守在爷爷家里,始终在不厌其烦地主动帮忙做接待工作。他们都头脑灵活,而且也是精力旺盛之人。可是工作量实在太多,他们照样经常忙不过来。

    独孤琴、韩擒虎都在现场,见他们三兄弟忙得满头大汗,这小夫妻俩心里面很是感动。于是,他们笑意吟吟地主动帮忙,协助三位兄长一起做接待工作。

    独孤琴对唐家湾感情深厚,这里是她出生和长大之地,她的童年全部都是在这里度过。她的命运很好,从小就拥有完整的幸福家庭,一直都是在平安快乐中慢慢长大。

    虽然小时候家里贫穷,但是独孤琴几乎没有受过委屈,始终享受着众多长辈们的无限关爱。青梅竹马的儿时伙伴,感情真挚的亲朋好友,这一切都是独孤琴心中永远的记忆和牵挂。

    现在自己即将嫁给心爱之人,独孤琴心里面充满了幸福甜蜜,但是也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故土乡情。每每想到这些,她心里面总有点莫名惆怅,感觉自己似乎是失去了好多好多。

    独孤琴特别善良,也十分珍惜自己的宝贵亲情。于是,只要一有时间,她带着韩擒虎一起,或是陪伴爷爷奶奶聊天,或是帮助外公外婆做事,或是相伴去亲朋好友家里串门。

    就这样,小夫妻俩都忙得不亦乐乎,但脸上却始终是洋溢着开心笑容。唐家湾这段时间真好,他们彼此间都充满了幸福快乐,一起感受着浓浓亲情和甜蜜爱情的无比美好。

    唐家湾山清水秀,物产也极为丰饶,又没有受到任何灾难影响,独孤琴和韩擒虎在这里过得无忧无虑。此刻,他们一时间没有想到,南坳村那些小孩子们都在思念着自己。

    此时,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南,正值青黄不接的关键时刻,老百姓的生活反而远远不如唐家湾了。这时候,南坳村断粮困难户日益增多,大量村民们每日都在为活下去而发愁。

    杨继和是南坳村大族长,也算得上村里面条件最好的富裕家庭。杨家本来积蓄极为丰厚,一直在接济特别困难的穷苦百姓。可时至今日,他们也已经渐渐地捉襟见肘了。

    为了自家人能够生存下去,杨继和不得不召集子女们开会,决定暂时停止对困难家庭的粮食接济。这也是无奈之举,并不是杨继和有意为之,总不能看着自己子孙们饿死呀!

    当然,杨继和也数番鼓励儿子和孙子们,让他们千方百计地带头想办法扩大食物来源。

    杨尚青和杨超勇父子俩积极响应,大力组织开荒生产、种粮种菜及水利管理。同时,他们还亲自下河捕鱼,或是抽时间进山打猎,想尽办法寻找野外食物。

    刘爱勤也积极响应,组织了一帮亲戚们,跟着亲家和女婿一起行动。

    刘若奚虽然年龄不大,此时也已经变得十分懂事,她把杨超刚、杨超强、刘若芸、刘若芩、刘若星等弟弟妹妹们组织起来了。在她的带动下,孩子们经常一起到田地上采挖野菜。

    杨超猛比嫂子还要大两岁,又跟着韩擒虎学会了不少功夫,他自然不愿意跟着孩子们去挖野菜。他已经长得像个男子汉了,每日里都跟着父亲和大哥他们一起做事。

    看着大族长的子孙们都相继在到处找食物,那些困难户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找杨家借粮了。大家都绞尽脑汁,到处寻找可以食用之物,千方百计地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不需要任何人提醒,百姓们都纷纷行动起来,每日里成群结队地上山下河,想尽办法去野外寻找可以用来充饥之物。

    一时间,只要没有剧毒,无论是野生植物,还是野生动物,都成为了饥民们的追逐目标。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但又确实是无奈之举,朝廷也拿不出粮食来赈灾呀。

    南坳村困难户孩子们饥肠辘辘,每日都在眼巴巴地盼望着“亲姐姐”到来。奇怪的是,独孤琴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出现了,众多孩子们都忍不住纷纷找刘若奚打听情况。

    刘若奚也不知情,只好找独孤青和韩春芳姐妹俩了解情况,最后才知道独孤琴和韩擒虎已经跟着父亲去南方打仗了。她和独孤琴已经是好姐妹,此时不由自主地担心起她的安全来。

    孩子们知道后,心里面更加想念独孤琴,又都纷纷询问“亲姐姐”什么时候回家。

    刘若奚很无奈,只好又去找独孤青和韩春芳询问情况。这姐妹俩自然不知道独孤琴什么时候回来。但是,她们说应该是快了,因为韩家庄院已经在为她筹备婚礼事宜。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孩子们听说“亲姐姐”要结婚,所有人立即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他们都知道,韩家庄院举行婚礼前,“亲姐姐”肯定是能够回到家里来的。

    眼见南坳村缺粮情况越来越严重,每日一石粮食根本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户。以前是保证大家吃饱,现在只能是限量供应,每人每日只允许施粥一碗了。

    对于老人和婴幼儿,每日一碗粥可能还勉强可以。可是,对于成年人和发育较快的孩子们而言,每日仅仅只有一碗粥确实是太少了一点。

    韩春芳和独孤青都心有不忍,就回去向韩著、韩安、独孤云、独孤鹤等长辈们汇报。

    长辈们听了后,都变得心事重重起来。大家既同情广大乡亲们,同时也感觉到自身压力山大。他们检查了粮仓,然后细细计算了庄院开销,最后决定每日增加两石粮食给南坳村。

    韩安又去和杨继和商量,俩人很快达成了一个良好共识,决定每日上午和下午各施粥一次。每日有了三石粮食熬粥,可以保证饥民们上午和下午各喝一次粥。

    这样安排更为合理,虽不能保证所有人吃饱,但是每日可以喝两次粥,至少可以保证孩子们不会饿坏了。这又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南坳村乡亲们一时间都感激涕零。

    实事求是而言,在这种人人自危的艰难岁月里,韩家能够坚持每日都捐献出三石粮食,这实在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做而且也不敢做的惊人之举。

    眼见韩家如此慷慨,杨继和及家人们都非常钦佩,他们都在认真配合着韩家行善积德。

    其实,韩家这种长时间的善良之举,也让整个南坳村百姓们都深受感动。大家都很珍惜机会,自觉排班去粥棚帮忙做事。生死存亡之际,所有人都舍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韩家庄院自身消耗也很大,现在又每日要捐献三石粮食,独孤云有点担心后期会粮食不足。他私下和独孤鹤商量,兄弟俩的看法基本一致,觉得时间长了恐怕会有很大困难。

    经历了大灾之后,兄弟俩都忙于养殖事业,准备要努力改善庄院的生活水平。他们目前没时间回去,只好特意飞鸽传书去唐家湾,希望岳父抽时间帮忙采购几十车粮食。

    唐晓峰听独孤琴说过,去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旱灾,由此所引起的缺粮灾荒非常严重。老爷子早有计划,本来就准备了十车粮食,是做为给外孙女独孤琴的嫁妆之一。

    收到女婿来信后,唐晓峰知道他们应该是遇到困难了。老爷子毫不犹豫,连忙就吩咐儿子们,准备再增加二十车粮食,跟随送亲队伍一起北上韩家庄院。

    有诗云:“上天注定有缘人,志同道合一家亲。灾难无情危机时,大爱庄院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