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琴虎 » 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孙初相识

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孙初相识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里,独孤云和独孤鹤都早早起床,他们兄弟俩准备了鲜鱼、腊肉等自家农产品,兴致勃勃地带着老婆和孩子们一起进城。

    原来,他们又要去探望义兄独孤信及家眷们。韩雄探亲假也快结束,他刚刚拜访了宇文泰。想着与独孤信也是老交情,就带着儿子韩擒虎一起陪同前往。独孤信极为高兴,特意举办了一场家宴,隆重欢迎众人到来。在宴席上,独孤信还把府中客人们作了相互介绍。

    当时,还有不少客人在独孤府上做客。其中一个少年很特别,年龄约莫十五岁左右,言行举止却显得成熟稳重。他身材单薄,虽似有病态,但长得眉清目秀,口才表达能力也很好,谈吐气质更显得不同凡响。韩擒虎与他一见如故,彼此间很快就相谈甚欢。这个少年名叫孙思邈,自称是京兆华原人。有趣的是,韩擒虎和孙思邈都是独孤信很欣赏的少年才俊。

    的确如此,孙思邈少年好读,从小就显露出天资聪明。据说他七岁时就已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够背诵上千字的长篇文章。独孤信十分器重他,还特意称之为“圣童”。可惜,他从小身患疾病,一直都面色不佳,经常需要口服汤药。久而久之,他也熟悉了很多药材和医理。

    了解到他病情后,韩擒虎当即就邀请道:“思邈弟弟,我家有些收藏多年的好药材,说不定对治疗你这种病会有所益处。下午一起去我家吧,好好在那里养一段时间。试试我家的药材,看是否对你的病情有所帮助。”孙思邈很高兴,当即就感谢道:“好的,谢谢虎子哥!”俩人聊着聊着,彼此间似乎相见恨晚,不知不觉中把对方当成了好朋友。

    宴席后,独孤信、韩雄、独孤云、独孤鹤四人又一起喝茶聊天。期间,独孤信叹气道:“我对宇文泰一向很是敬重,但是对他那个侄子宇文护颇为不屑。”韩雄也低声道:“独孤兄,我和您的看法完全一致!我也很敬重宇文丞相,但就是瞧不上宇文护那种做派。”独孤云和独孤鹤认识宇文泰,但是却从未见过他侄子宇文护。既然不好评价,兄弟俩就默默喝茶。

    稍微沉默片刻,独孤云微笑道:“大哥,你和宇文泰是亲家吧。我见般若侄女和宇文毓似乎很恩爱呀!”独孤信微笑道:“是的,他们小夫妻俩已经儿女双全了。我当初就是敬重宇文泰,也很看重宇文毓的才华,所以才同意了这门亲事的。”这时候,独孤鹤也微笑道:“大哥,我已经接触过他们好几次了。宇文毓这孩子真不错,为人处事都显得很稳重。”独孤信微笑道:“是啊,贤弟说的不错,我这个大女婿确实不错,他对我们独孤家也很尊重的。”

    韩雄微笑道:“独孤兄,您的子女个个都很优秀的,柱国大人李虎将军也是你的亲家吧。”独孤信微笑道:“是的,李虎的儿子李昞已和我家老四曼陀成亲,他们这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也很和谐美满的。”独孤云微笑道:“大哥,你真是有福之人啊。侄女们个个才貌双全,女婿们也都是青年才俊!”独孤信微笑道:“托贤弟吉言!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小女儿伽罗了。”

    独孤鹤微笑道:“大哥,你说的伽罗侄女可是刚才进来和你打招呼的那位小妹妹呢?”独孤信微笑道:“贤弟说的没错,她可是我的掌上明珠呢。”独孤云微笑道:“依我看,伽罗侄女虽然年幼,但是容颜如此俊美,而且又特别知书达理,将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独孤鹤也微笑道:“是呀,我很赞同哥哥此言!”独孤信微笑道:“但愿能如二位贤弟之言!”

    韩雄微笑道:“独孤兄,我前段时间就听说了,杨忠将军也要和您成为亲家了吧。”独孤信微笑道:“是的,他家已经上门提亲,准备要迎娶小女伽罗。他儿子杨坚和小虎子一样,都是十分优秀的少年人才。”韩雄连忙道:“独孤兄过奖了,犬子擒虎哪里比得上令婿杨坚贤侄呢。恭喜独孤兄了!”独孤云和独孤鹤也一齐微笑着道贺:“恭喜大哥!”

    独孤信微笑道:“我和杨忠是世交好友,对杨坚这孩子也很是喜欢。他虽然年纪尚小,但聪明过人,从小就品学兼优,将来必定能够成大器!”韩雄微笑道:“杨坚这孩子我目前还不太熟悉,但杨忠却是我很敬佩的一位大将军。我相信,他的儿子必定也是将门虎子哩!”独孤云微笑道:“大哥看上的孩子肯定错不了!”独孤鹤也微笑道:“是的!肯定错不了!”

    独孤信感慨道:“只是坚儿和小女伽罗都年龄尚小,说不定以后还需要仰仗三位贤弟帮忙照顾呢。”韩雄微笑道:“独孤兄放心!若您有所差遣,愚弟必定义不容辞。”独孤云和独孤鹤也齐声道:“但凭大哥差遣!”独孤信笑容满面道:“好的,那就多谢三位贤弟了!”

    这四兄弟趣味相投,彼此间聊得十分欢快。这时候,唐金花、唐菊花和独孤信夫人郭氏、崔氏也相谈甚欢,独孤琴则和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聊得很开心。这姐妹俩虽年龄相差八岁,但都是非常罕见的聪明伶俐,彼此间似乎颇有点惺惺相惜之味道。听说她已经与杨坚有婚约,独孤琴心里面很是替她高兴。并说等他们成亲时,要和韩擒虎一起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韩擒虎这边,也正与孙思邈聊得兴起。他们博览群书,不仅都学识广泛,而且也才思敏捷。俩人都博古通今,彼此间相互启发,而且又相互补充,犹如萧源通和庾信俩人。一番聊天下来,双方已经约为兄弟,从此以后就互为知己。韩擒虎年长三岁,孙思邈称他为“大哥”,韩擒虎则称他为“贤弟”。俩人已相互约定,等到了韩家庄院时,就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

    经过这次相聚以后,独孤府和韩家庄院的兄弟们感情更进一步,彼此都已经把对方当成了最重要的亲朋好友。韩雄、独孤云、独孤鹤等起身告辞时,独孤信及家眷们都很客气地出门相送。直至送到府外大道,彼此间才依依惜别,并约定要抽时间再多多相聚。此时此刻,孙思邈高兴地与韩擒虎相伴同行,跟着众人兴致勃勃地直奔韩家庄院而去。

    孙思邈到了韩家庄院后,很快就拜见了韩著和宇文群等韩家长辈。他的聪明伶俐和乖巧懂事,很受韩家上上下下的一致喜欢,并很快就与韩擒虎举行了兄弟结拜仪式。在韩家庄院,孙思邈既获得了治病良药,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很快就觉得自己当真是受益匪浅了。

    这里风景优美,水果丰富多彩,书院里还有很多同龄伙伴,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完美无瑕。年少多病的孙思邈,刹那间就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快乐。韩擒虎见他精神大振,似乎很适应这里生活环境,就劝说他安心留在这里好好静养。孙思邈很感动,当即就欣然同意了。

    为了不让家里长辈们担忧,孙思邈还亲笔写了一封家书,请韩擒虎派人去京兆华原老家报信。这时候,孙思邈父母已病故,平时依靠族中长辈们接济。孙家收到孙思邈家书后,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高兴,还回信劝说他安心留在韩家养病。自此以后,孙思邈在南山书院生活和学习了多年时间。学习期间,也曾经带着韩擒虎及书院好朋友们去老家游玩过两次。

    自从萧源通夫妻俩到任以来,他们不仅把自己珍藏书籍都捐献出来,而且还持续不断地想办法收集新书籍。渐渐地,南山书院藏书越来越丰富,不仅有《诗经》、《周易》、《老子》、《孙子》、《孟子》、《庄子》等百家经典,还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学巨著,就连《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名医书也都均有收藏。

    在韩擒虎指引下,孙思邈很快就知道了这些宝藏。他从小喜爱读书,而且又博学多才,理论基础很扎实,这些经典巨著他都爱不释手。尤其是古代医学著作,更让他觉得甘之如饴,常常学习得如痴如醉。眼见他很像韩擒虎,都是如此酷爱学习之人,萧源通也感到十分欣赏。

    除了课堂上学习以外,孙思邈还经常私下找萧源通请教。萧源通也很热情,每次都会进行细心指点。这位萧先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师,他不仅在百家经典上帮助孙思邈答疑解惑,就连那些深奥难懂的古代医学书籍,也能够恰到好处给予了他非常宝贵的有益指导。

    不知不觉中,孙思邈在韩家帮助下,病情已经取得明显好转,身体健康情况也越来越好。他也开始跟着韩擒虎他们晨练,主要是学习一些强身健体的基本功。他每天沉浸在书院藏书的求知中,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萧源通很欣赏他这种学习精神,经常安排人去提醒他吃饭和休息。恰在此时,在宇文泰安排下,庾信、宇文毓、宇文觉、宇文邕再来韩家庄院。

    在萧源通引荐下,孙思邈又认识了博学多才的庾信先生。一番交流下来,庾信也十分欣赏这个文弱的少年书生。他和好友萧源通一样,把自己学识积累都拿出来,很快就给予了孙思邈不少有益指点。孙思邈聪明过人,很快就心领神会,逐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三日后,庾信先生和宇文府孩子们回城时,孙思邈心里面感到很是依依不舍。他跟着萧源通先生一起,站在庄院外面的最高处,一直默默地看着韩擒虎带着一批同伴,亲自护送着庾信先生他们渐渐远去。孙思邈心里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我真是好幸运啊!”

    听他突发感慨,萧源通颇为好奇,于是就微笑着询问道:“邈儿,你这是怎么啦?”

    孙思邈感慨道:“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能够认识和结交虎子哥这么出类拔萃的热心好人,这真是一种寻常人可遇不可求的人生幸运之事呀!萧先生,你说是不是呢?”

    萧源通一直非常欣赏韩擒虎,他也情不自禁地点头微笑道:“邈儿,你说的没错!小虎子是很罕见的当代奇才,也是乐于助人的少年侠士。能够与他相识相知,那确实是人生之幸!”

    孙思邈微笑道:“萧先生,我很高兴,自己就是这个幸运之人!”他稍微停了停,还继续感慨道:“萧先生,我能够遇到虎子哥,这已经是人生大幸。没想到,却还能够幸上加幸。”

    萧源通好奇道:“邈儿,为什么这么说呢?除了小虎子,你又遇到什么了?”

    孙思邈微笑道:“萧先生呀,我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普通孩子,却能够认识您和庾先生两位当代名师,还有幸得到您们两位大师的悉心指点,这对我难道不是幸上加幸的好事情吗?”

    萧源通微微一笑,还点头回应道:“邈儿,你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孩子。像你如此勤奋好学,将来只需假以时日,必定能够大有作为。只要是你心中所想,愚师皆愿意倾囊相助!”

    孙思邈一听此言,内心顿时感动不已。他喜极而泣,立即下跪拜谢道:“谢谢萧先生!”

    萧源通连忙扶起他,还微笑着安慰道:“好孩子,你我师生有缘,不必如此多礼!”

    一番真情对话后,这师徒间都更为亲近,从此以后更是情同父子。俩人都心情极好,一起相伴着回到书院。下午课后,这师徒俩继续细细而谈。从探讨孔孟之道,到交流老庄之说,又到共同分析《黄帝内经》。俩人以对话姿态,彼此间一问一答,始终都是相谈甚欢。

    有意思的是,这师徒俩今日似乎都兴致很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修身养性等人生健康问题。孙思邈请教道:“萧先生,孔子主张‘仁者寿’,也一直提倡‘仁者爱人’,还特意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心里面很想知道,这种养生能够实现健康长寿吗?”

    萧源通很高兴,听了后连连点头,还微笑着回应道:“好孩子,这是一种道德养生之法!这种养生之法的关键是,强调以忠恕之道及节制私欲来修养道德,从而达到自我心理上的坦坦荡荡,防止心理失衡所导致各种心身疾病。我个人认为,当然是有益于健康和长寿的!”

    孙思邈若有所悟,于是就继续询问道:“萧先生,孔子提倡‘食无求饱’,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也一直在思考,这种养生之道是否就是要求节制饮食呢?”

    萧源通微笑道:“好孩子,你这个说法也是对的,这是一种日常生活养生之道哩!这种养生方法很直接,其实也是非常食用的,需要我们经常做好自我约束。我们饮食不应过量,即使是鱼肉食物很丰富,也不能放任自己去过多食用。如果经常暴饮暴食,对自我身体健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