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圣牧纪元 » 2、喜报传来(求收藏)

2、喜报传来(求收藏)

    “什么?”萧春喜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一层:“老支书,您认为这是萧卫国的主意?”

    “十有八九,当年,萧卫国的干劲,那可真是没的说。”

    “俺们社队的磨坊,油坊,可是上了报纸的!唉,谁也没想到,竟然有人跑去告黑状,唉!”

    对于萧卫国的遭遇,萧春喜多少也有耳闻,那时候,小东河东西村还没有分家,全村八九百户,全都在萧卫国,老支书的带领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萧春喜家,是后来搬来的,再加上萧春喜当时在外面当工人,因而对村里的事情,知道的不是很清楚。

    “老支书,您的意思是让我挨家挨户的和大家伙商量此事?”

    “春喜,俺们村的情况,现如今是一天不如一天,俺老了,只能敲边鼓,俺们村要想富,必须选个强势,能干的带头人。”

    “家家户户各干各的,就是一盘散沙,永远富不起来啊!”

    萧春喜明白老支书的意思,郭家坳那边,地处川地,家家户户种地搞养殖,已经先富起来。

    可小东河村,位于将军岭上,土地少,大部分是山地,出村的道路走不了大车,这两年,看着山下越来越富裕,小东河村的村民越来越着急。

    整个小东河村五百来户,除了萧卫国一家,就只有村东头的贺老六一家,因为到县城里卖豆腐,算是脱了贫。

    村里最穷的村民,出门甚至没足够的衣服穿,衣服是谁出门谁穿。

    接下来的几天里,尽管萧春喜忙前忙后,可村民们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而萧楚自从毛遂自荐,要当村长后,就没闲着,整天都钻进山里头,不见个人影。

    小东河村位于昆嵛山的支脉,山里头各种野生的果子随处可见,此外,最值钱的就是药材,足有好几百种。

    这一天,萧楚背上背着柳条筐,带着吃喝,来到了离村十几里的一处山沟里。

    原本这里,有一处小煤矿,再加上遍地草药,那几年来这里的村民络绎不绝。

    现如今,自从小煤矿塌了,只有些不成器的杂木,草药早在几年前,就被附近村民挖光了,慢慢的,就连砍柴,村民都不来这个地方了。

    现如今,这里长满了成片的野葡萄。这些野葡萄可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萧楚自己种的。

    这些野葡萄,已经大半成熟,紫红紫红的,如同宝石一般。

    “太好了,这些野葡萄长势不错,等我酿出来野生葡萄酒,一定能够卖个好价钱。”

    萧楚剥开一片葡萄藤,仔细寻找,很快找到了一窝菌菇。

    “红粉香菇,果然种成了,太好了!”看到这种带着褐色斑点,底色粉红,簇生的菌菇,萧楚高兴极了。

    葡萄藤下,堆放了不少的腐殖质,枯死的木头,而红粉香菇就长在这样潮湿,阴暗的地方。

    仔细查看后,他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从柳条筐里取出干粮水壶,边吃边喝。

    谁也没想到,十八岁的萧楚,脑袋里满是各种各样关于种植,培育植物的方法。

    年前,萧楚发高烧,醒来后,脑袋里多了很多知识,而且多了一种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能力,就是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培育出品质更好的植物,菌类,也就是说增加了品种选育的几率。

    吃喝完毕,萧楚继续向深山里走去,昆嵛山虽然海拔不高,却也是齐鲁大地有名的山脉。

    大山深处,背离大海的一侧,更加的适宜果树,菌类生长。

    这一次,萧楚要在山里待一段时间,目的是为了,查看自己种植,培育的各类野生菌类,还有各类果树的生长情况。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萧楚选择了野生的山杏,山桃,山楂之类的果树,还有一些其他类蔷薇科的灌木,嫁接自己选育的苹果,梨,桃,杏子,李子。

    为了确定自己的培育技术,萧楚除了自家地里的果树,在野外,找了不少的果树来搞研究。

    高考前的半学期,萧楚无意中,在老师家里看到不少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通过老师认识了一位农林专家顾老师,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其中不少是关于各地优势经济作物的。

    高考结束后,萧楚几乎整天扎在山里,不断地做实验,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技术。

    至于,他想当村长这件事情,确实像老支书推测的那样,是他的父亲萧卫国的主意。

    至于萧卫国,为什么不愿意出来当村长,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可以看做是他的心病。

    在山里,萧楚认真观察每一棵野生果树的状况,休息之余,总在想离家前,和父亲的那番对话。

    “爸,您既然已经有了计划,为什么不自己去找老支书!”

    “傻孩子,你不懂,有些事情,就如同某种烙印,已经深深地烙在爸爸的灵魂深处,除非……”

    萧卫国并没有将内心的埋藏的话,全部告诉儿子,他有顾虑。

    “真不知道,爸爸有什么难言之隐!每次,他都是话说半截!”

    刚刚十八岁的萧楚,对于儿时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毕竟,那时候,他只有三岁。

    萧楚离开家,第三天的一大早,一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急匆匆来到小东河村村公所。

    “老支书爷爷,您在啊!”年轻人走进村公所,正好碰到老支书。

    “是,小东啊,又来送信啊!有村里的文件吗?”

    “老支书爷爷,我今天来是专门来送录取通知书的!”

    原来,年轻人是乡上的邮递员,名叫王小东,是萧楚初中的同学。

    王小东通过邮递员的父亲,成为了县邮政局在本地的邮递员临时工。

    他要想成为正式的邮递员,要么通过招工考试,要么顶替父亲。

    八十年代,很多工作,都可以顶替,就是子女顶替父母的工作岗位。

    “录取通知书,谁的?”老支书随口问了一句。

    小东河村一代,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以来,前五年,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的,因此老支书并没有意识到村里有人考上大学了,还以为是谁家里有关系,孩子被招工,可以进城了。

    “是我的同学萧楚,他考上了岛城的海洋大学!”

    “什么?”老支书听到这里,立即来了精神,双手伸向王小东递过来的大信封。

    信封的封皮上,收信人是本村的萧楚,而寄信人则是海岛城的海洋大学,上面还盖着一个大红戳。

    “太好了,萧楚这孩子要出息了!”

    看完信封,老支书将信还给王小东,口中连连催促:

    “小东,你赶紧把信給萧楚送去,别耽误时间!”

    “哎!”王小东答应一声,脚步轻快,走出村公所,骑上自营车,直奔萧楚的家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