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穿越隋末当原神 » 第81章 重新练太极

第81章 重新练太极

    李妖言大学时上体育课,倒也是练过太极拳,而且学得还不错。

    工作之后,为了锻炼身体,便买了孙禄堂出版的几本武学典籍,对太极拳又有了些研究和练习。不过,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李妖言为了挣扎求生存,已经越来越喘不过气,好几年都没有再练过太极。

    好在,虽然他招数已经忘了个差不多,但太极重意不重招,其中接劲化劲的理念和手法,李妖言还是记得几分。

    他回忆起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记录了太极拳名家郝为真之言,说太极拳其实是知人知己的功夫。

    知己,就是练习太极十三式,知人,就需要有伴侣二人,每日以太极拳与其交手,久而可知人之虚实、轻重,随时能用。

    倘若无人与自己打手,将一不动之物当人,亦可练习,或者与一个能活动之物,随物而动,不即不离,不丢不顶,最终领会引进落空之法,随心所欲地使用。

    李妖言见三个岩史莱姆动作不快,变化不多,但力道颇为沉重,心想这不正是三个练习太极拳的好伴侣么?

    他此刻既然已能保障自身安全,便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是否能够用太极拳的手法化解岩史莱姆的攻击。

    顺风就浪,可以说是李妖言的一大缺点。

    他刚刚工作的时候,曾经出差到合作公司一个月,下班无事,合作公司的同事便邀请他一起打乒乓球。

    他自小便喜欢打乒乓球,虽然五六年没有打过了,但生疏一阵子之后,便渐渐恢复了状态,一张球拍在合作公司所向无敌。

    而不知收敛的他,就开始尝试用横拍,用反手,用反手横拍来不断降低自己战力,才与其他同事打个有来有回。

    这要放到小心眼的人那里,这一举动定然已经大大得罪了对方,想要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了。好在这些同事都是比刚毕业的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潇洒大度,对此并不介意。

    此刻,他又忍不住想要顺风浪起来。

    见一个岩史莱姆腾空撞来,他没有躲避,也没有出剑,而是将剑往地上一插,试图以双掌卸开岩史莱姆的冲击之力。

    太极拳拳理和招法都极为简单,便是三岁小儿都能学会,可是说到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双眼一蒙,只能安慰自己,不是我悟性不够太废物,实在是太极拳只能用来强身健体,根本无法用来打架。

    李妖言虽然相信太极拳可以用来打架,毕竟他曾经在与人斗殴之时无意使用出借力卸力的法门,还是有一些作用的,但岩史莱姆可不同于跟他打架斗殴的小混混,这一撞恐怕足有数百斤的力道。

    李妖言又根本只是胡乱用的太极拳,如何能卸开这样的力道。

    结果自然是,撞击之下,李妖言双手骨折,任由岩史莱姆撞得他胸膛碎裂,顷刻毙命。

    再度复活,李妖言看着漫天星斗,颇觉郁闷。

    果然顺风不能浪,一浪就得输啊。幸亏这里自己可以无限复活,不然可真就全剧终,没有以后了。

    但是,既然能够无限复活,顺风浪便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李妖言寻思自己应该好好利用不会真正死亡这一点,将自己的招式打磨到极致。这样,在真正的生死关头,就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了。

    他没有再去寻找三只岩史莱姆,而是攀爬上巨岩,将黎明神剑放在一边,在脑海中回忆太极拳的招式。

    对现在的他而言,用剑来对付岩史莱姆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虽然一剑下去只是一道白痕,但劈砍个几百几千剑,终归还是能将史莱姆杀死,无非是磨时间罢了。

    不过,赤手空拳卸开岩史莱姆的力量,甚至让它们彼此相撞,却是一个值得费尽心思的挑战。

    只是,想来想去,具体的招式都忘得差不多了,记得的一两成也不知正确还是错误。

    不过,他毕竟是中文系出身,对文字的记性极好,忽然想起孙禄堂在《八卦剑学》序言中的一段话:

    “八卦始于太极,由是而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其本体则一太极也。此剑之左旋右旋阴阳相生,实具太极之妙用,一动一静不离爻变。”

    “剑之本体太极先天也,剑之纵横离合后天也,惟其有先天之用,故寂然不动,惟其有后天之功,故变幻莫测。分而为八错成六十有四,而实具于太极之中。自其用言之曰八卦剑,自其体言之实即太极剑也。”

    这句话为《八卦剑学》第一篇自序中所言,实乃武功的总纲。所以,太极其实就是动静变化,虚静为本,寂然不动,以待敌人,灵动为用,变化莫测,以败敌人。

    而孙禄堂《太极拳学》序一中,更是说过太极拳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是也。

    所以说,太极拳其实并非一味柔弱,而是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不仅擅长防御,更不缺乏进攻之能。

    只是,序言中说,太极拳术,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

    想来,练习太极拳者,多半无暇或无心思去练那些拙力,而是倾向于练柔之技巧,在需要刚时,本力有所不足,显得守强攻弱。世人无知,便道太极拳只能用来守御,不擅长进攻。

    其实,太极拳虽然是“四两拨千斤”,但拨开千斤之后,敌人劲力空虚,若是以千斤之力加以打击,岂不是不死也得重伤。

    以太极拳而论,柔弱是其巧,刚直是其功,多数练习太极拳者,柔有余而刚不足,巧有余而功不足,守有余而攻不足,自然看起来像是强身健体的花架子。

    而孙禄堂既通太极之巧,又练过八卦、形意之力,自然攻守皆妙,无论何等强敌,均能轻易胜之。

    李妖言又想起《八卦剑学》绪言中说道:“是编剑术练时,步法不外数学圆内求八边之理,勾股弦之式,其手法亦不外八线中弧弦切矢之道。立法如是,学者亦毋拘拘语,其究竟,求我全体无处不成一圆而已。”

    孙禄堂的数学看来真是不错,难怪招弟子都要求有大学文凭。数学差一点,还真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但显然,他的功夫不重苦练,而重颖悟。

    李妖言文科出身,数学不好,对这句话也不求甚解,只理解最后一句,求我全体无处不成一圆而已。

    太极拳剑之根本,确实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所言,不过是画圆罢了。只是,如何画得巧妙,卸去敌人气力,可就因人而异,无法言说,全凭悟性了。

    这么看来,三个岩史莱姆真是初学者练习太极拳的好靶子。它们力气甚大,行动却慢,动作不过就那么三两个,周身浑圆,卸力并不算太难。

    只是,现在太极拳的招式自己回忆不起来,招意虽然记得,却需要磨炼。现在去找那些岩史莱姆,恐怕刚动上手,就要复活了,效率实在太低。

    李妖言眉头紧锁,不知该如何解决。

    日头渐落,乌云聚拢,海上渐渐起了大风。浪潮澎湃,一波一波席卷拍岸,留下珍珠一般雪白的浪沫。

    李妖言灵机一动,想起郝为真所说的话来。

    “练太极拳有三层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不敢稍一散乱,为恐身体下沉也。”

    自己虽然将太极的招式忘了不少,但完全可以在水中练习其劲力。本来,太极就重意不重招,讲的是知己知彼,灵活运劲的功夫。

    他想到就做,将黎明神剑找了个隐秘处藏起,随即纵身一跃,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海浪如一座座小山,无情地打在他头脸之上。李妖言连续吞了好几口海水,才稳住身形,暗自后悔。

    这浪如此之大,倒不像是在练“太极拳”,而更像是杨过那样练刚猛掌力了。不过,太极拳以水为喻,应该不仅仅只着重于水之柔,也同样需要蕴含水之刚。

    想到这里,李妖言在海浪中奋力站稳身形,尝试着自然行走,都倍感艰难,更不用说练习他还记得些许轮廓的太极拳招式了。

    但他咬牙坚持,逆着水的力道,脚下画圆,双手在水中一招一式施展起来。

    初时,确实行走艰难,招不成招,但时日既久,李妖言也就渐渐领会顺应水势而行走运招的方法。

    他每次有所长进,便去找岩史莱姆试试身手,虽然常常被打死,但总能又有些新的思考和领悟。

    李妖言时而在水中练功,时而找岩史莱姆试手,练那知己知人的功夫,一眨眼,已是过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