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真仙 » 第13章:剑仙遗玉

第13章:剑仙遗玉

    李余宁听着行人的低声交谈,心中泛起思绪。

    再有两年,便是大乾立国的第一千年了。

    大乾仙朝举万国奇珍,预备举办万世大祭,用以纪念这千年盛事。

    为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大典,欧罗巴的诸多蛮夷小国也好,天竺、南诏、扶南等藩属国也罢,甚至远在无尽东海之外的麻那里、亚莫利加都献上了无数奇珍异宝。

    这等鲸吞万国的气派,比之千年前的玄帝千秋大宴还要更甚,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异乡之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大乾境内的各道各州各城池了。

    万世大祭事关重大,仙朝专门成立了仙羽骑负责各道、各州、各城贡品的征集工作。

    方才那一伙骑着蛟马横行街头的,正是负责运送玉门关贡品的仙羽骑。

    李余宁却没有如道上那些侠客一般恼火,大骂官家扰民。

    前唐昌盛,有“万国来朝”的美称。但自安史之乱爆发,偌大的王朝仅绵延三个甲子便一夕崩塌,随后藩镇割据、群雄并起,神州大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乱局绵延三甲子,天下不知出了多少荒唐事,期间甚至有人王以屠戮亲族血脉、强迫人兽交媾为乐,中土圣德之地竟到了群魔乱舞的境地。

    最后还是仙天的真仙们纷纷下凡,重整天地,这才还了人间一片清明。

    大乾“仙朝”之名,根源也在于此。

    万世大祭作为这么一方朝廷的千年盛事,如何小心都不为过,甚至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明目张胆的显露在大众面前,必定是隐秘行事。

    但方才仙羽骑那般匆忙,浑然不顾保密工作,看来是有什么意外发生了。

    一念至此,李余宁转而对念云道:“咱们即刻出城,这玉门关看来不宜久留。”

    玉环的指引,到了玉门关便失去了作用,这是李余宁始料未及的。不过这说明八成是玉门的这位前辈已经察觉到自己了,于是施展神通,遮掩了自身气机。

    李余宁心思活络,料想这位前辈是想借此机会考验自己,让他凭自己的本事将前辈找出来。

    反正那位前辈就在玉门城内,李余宁便打算先出城避过这一阵风头,再想办法找到那位前辈。

    毕竟,现在玉门城内鱼龙混杂,难保不知怎么就惹上麻烦。

    ……

    “县尉有令,即日起关闭城门,未经许可,一律不得出城!”

    城门前,一人一猴一驴伴着准备出城的人群,听着守城将士的宣令,愣在了原地。

    有人高声问道:“大爷,县尉可有说何时开门?”

    “不曾,尔等且在城内小住几日,待官衙将种种事务处理完毕,自会开门放尔等离开。”

    人群议论纷纷,李余宁也是无奈。

    他的反应算是快的,看到仙羽骑横行街道,便一下子想到了贡品可能出了意外,但没想到玉门关的官员们办事效率更快。

    他这才进城不到三个时辰,没想到就被困在了城里,这可真是……

    李余宁颇为纠结。

    他此番下山,可没带多少银两。

    玉门关虽大,但也就是个县城。因为玉门仙会将近,如今城内已是汇集了不少人,现在又封锁了城门……各个客栈的住店费用恐怕得涨上天了。

    等到李余宁在城内四处打听的时候,才发现,各个客栈已经没有空房了,他就是有钱都没处使。

    李余宁无奈在城内四处寻找住所的时候,一个身穿家丁服饰的少年忽然盯上了他。

    ‘少年、青驴、老头……找到了!’

    那少年三两步上前来,拱手道:“可是李清琼,李少侠?”

    清琼道童本名也是“李余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什么巧合。

    万仙界各种奇诡异术层出不穷,李余宁还是决定以“李清琼”这个名号行走江湖,免得莫名其妙就被人根据真名下了恶咒。

    “是我。”

    少年家丁如释重负:“可算找到您了,我家少爷挂记着您,现在封城,您若是没有住处,可愿去府上小住几日?”

    “你家少爷是余子平?”

    “正是!少侠请。”

    ……

    “此番还得多谢余前辈收留了!”

    余正初摆了摆手,道:“少侠对子平有救命之恩,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只是这几日城内颇不太平,少侠若无必要,切莫在城内四处走动,免得遭人猜忌。”

    李余宁闻言心中一动:“晚辈方才看到仙羽骑当街纵马,莫非此事与玉门贡品有关?”

    余正初一叹:“玉门关预备上交的贡品失窃。此事干系甚大,莫说肃州刺史了,就是远在鄯州的节度使大人今早都飞信而来,严令要求寻回贡品。县令忙得焦头烂额,唉……”

    一旁的余子平道:“不知那贡品是何宝物?若不是什么稀罕的宝贝,大不了派人再去购置一件便是。”

    余正初道:“稀罕,却也不稀罕。那是一枚明月环玉,我玉门地界盛产玉石,这明月环玉在玉门地界每年流通不下十枚,虽然昂贵,却算不得稀罕。但作为贡品的这一枚明月环玉却是前朝青莲剑仙的配饰之一,这就出奇精贵了。”

    余子平恍然:“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原来‘明月环’指的就是明月环玉!原来是青莲剑仙!听闻圣上颇喜爱这位剑仙的诗篇,这份贡品,倒是合宜。”

    李余宁也是若有所思。

    前朝鼎盛,各种有道真修层出不穷,而这位青莲剑仙便是其中颇为传奇的一位,号称“诗、剑、酒”三绝,修为达至元婴。

    李余宁了解他,却不是因为诗酒,而是因为其剑术。此人自幼练剑,学有所成之后,于大匡山、剑阁、梓州等地论剑,此后剑出蜀地,横行天下,闯出了莫大名声,灵心观的藏书对他评价颇高。

    只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此人携妻儿南下,最终不知所踪。有传言此人曾在南诏、扶南等地留下过踪迹,不过具体如何,世人也不得而知。

    余正初叹道:“此番正好临近玉门仙会,那些江湖人又最是桀骜不驯,又有昆仑十宫的仙长在城里……此事要是办不好,恐怕要引起大乱。”

    正说着,一个老仆忽然从堂口外进来,恭敬道:“老爷,苏大人差人送来了请柬。”

    余正初似乎早有预料,接过了请柬,道:“叫张总管来见我。”

    “是。”

    余子平知道自家二伯要忙起来了,于是起身,道:“我先带少侠过去看看房间是否合意,就不打搅二伯了。”

    “去吧。”

    “少侠,这边请。”

    李余宁抱拳,跟着余子平一道离开了。

    ……

    二进的小院里,古树枝繁叶茂,树旁池水荡漾,内里有几尾锦鲤游弋。

    院子不大,但胜在清静,李余宁也没什么好挑剔的。

    余子平将李余宁领入院子后,自怀中取出了一本秘籍,递给了李余宁:“大漠之中旅途匆匆,我也只能囫囵将《平剑术》传给少侠,思来想去,总觉得不甚合适,便将自己这些年习剑心得写了下来,还请少侠莫要嫌弃。”

    李余宁赶忙回绝道:“兄台传剑,已是报答了恩情。此番将我收留下来,反倒是我欠了你人情,万不可再收兄台的东西了。”

    余子平沉声道:“救命之恩,本就无以为报。少侠若不收下,我才惶恐不安。”

    说着,将秘籍强塞到了李余宁的怀中。

    李余宁慨然一叹:“如此,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余子平笑了笑:“少侠且好生歇息吧,倩然这时快回府了,我得去寻她商量过几日拜见仙长的事情,就先失陪了。”

    见余子平离去,李余宁翻看起了手中的剑术心得,心中感慨万千。

    修行讲究根骨,但余子平如此年纪就能总结出一门属于自己的《平剑术》,其天赋定然不会弱到哪里去。

    而这份知恩图报的赤诚之心就更是难得。

    如此人才,却被夹金山的人拒之门外。

    李余宁有些不明白,门户之见当真如此重要?

    将脑海中的种种杂思抛去,李余宁将手中的剑术心得递给了念云:“辛苦你看看了。”

    念云乐得如此。它的修行之法多是从血脉传承中的来的,唯一的道统法门还是一年前元定真人传授的《大元体术》。

    《平剑术》虽是凡境武学,但凡境乃是修行根基,亦是有其不凡之处。

    蜀中道统有许多弟子就并非道统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那些弟子在正式修行之前,都是在江湖闯荡,修行凡境武功。这份风气也就深深的影响了蜀中道统,这才有“蜀中剑侠”的名头。

    念云花了半个时辰,将剑术心得学了一遍,随后又花了半个时辰将心得融会贯通,便再度来到了李余宁身前:“小师父,我会了!”

    凡境武学再怎么不凡,也就这样了。境界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李余宁点头:“好,那就有劳你教导了。”

    “不碍事!小师父,请!”

    “好!”

    一人一猴便在这院落中习练了起来。

    ……

    在余府内的小径上,余子平见到了原本要去拜访仙长的钟倩然。

    见少女面色有些不对,余子平心中咯噔一声:“倩然,怎了?”

    钟倩然叹了口气,道:“我给你推荐的那位仙长眼下正在府衙内。”

    “怎会如此?”

    “万世大祭的贡品被盗,这位仙长存在嫌疑。”见余子平大惊失色,钟倩然赶忙补充道,“不过你放心,仙长毕竟加入了我葵水宫,眼下宫中长老正在同仙羽骑沟通,定会还仙长一片清白。”

    “这……那位仙长不可能偷盗贡品吧?”

    余子平有些踌躇,可还记得,钟倩然给自己介绍的那位仙长来自南诏国。异国之人犯案,此事可大可小。

    “当然不可能!那枚明月环玉虽然珍贵,但对我辈修行中人而言,也就是个寻常物件,至多因为青莲剑仙的缘故,多几分收藏价值,何至于舍了身家性命将之窃走?”

    钟倩然顿了顿,宽慰道:“放心吧,昆仑十宫同气连枝,官府也强压不得。那位仙长现在也只是被禁足罢了,待洗清了嫌疑,自然会恢复自由的。”

    “仙长的为人我是相信的。再者,修行中人不可轻辱,没有证据,仙羽骑至多扣留他几日。”